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冕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支管
  • 2篇气固
  • 2篇气固两相
  • 2篇气固两相流
  • 2篇气力输送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两相流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缓释
  • 1篇药物释放
  • 1篇栓塞
  • 1篇双相
  • 1篇气固两相流动
  • 1篇纤维
  • 1篇纤维直径
  • 1篇联合给药
  • 1篇两相流动
  • 1篇流动特性
  • 1篇流动阻力特性

机构

  • 5篇上海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吴冕
  • 4篇胡寿根
  • 4篇申敬罡
  • 4篇段广彬
  • 4篇赵军
  • 3篇王丽珏
  • 1篇王梦龙

传媒

  • 1篇流体机械
  • 1篇矿山机械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广州化学
  • 1篇能源研究与信...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气力输送Y形分支管网固相流量分配特性的研究
2008年
在水平 Y 形分支管道中,将压缩空气作为输送动力,粒径相同而密度不同的小米及玻璃珠作为输送介质,进行气力输送试验,对分支管道的固体流量分配特性进行研究。试验表明:在此次的试验条件下,随着变动支管与主管中轴线夹角的增大,分配到该支管的固体质量分数减小。对于同一分支管,当气体表观速度大于临界速度时,气体表观速度的变化对固相分配特性影响不大;当气体表观速度小于临界速度时,随气体表观速度的减小,分配到变动支管的固相质量分数增大。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固相分配特性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分支管与主管中轴线夹角、气体表观速度是影响 Y 形分支管道流量分配特性的主要因素,与试验得到的结论一致。
段广彬胡寿根赵军申敬罡王丽珏吴冕
关键词:气力输送主成分分析
Y型分支管道气固两相流动流量分配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在水平Y型分支管道中采用压缩空气对平均粒径为2mm的小米颗粒进行气力输送试验,对在Y型管道中流动的气固两相流体的流动状态及流量分配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发送压力基本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活动支与主管间夹角不变时,分配到活动支侧收料仓B的固相颗粒质量分数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活动支与主管间夹角发生改变时,分配到收料仓B的固相颗粒质量分数随夹角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且相较于表观气速,活动支与主管间夹角的变化对分配到收料仓B的固相颗粒质量分数影响较大。
吴冕胡寿根赵军段广彬申敬罡
关键词:气固两相流
气力输送Y型分支管网流动阻力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在水平Y型分支管道中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粒径为2mm的小米为输送物料进行气力输送试验。对气固两相分支管道各自的压力损失及两分支管间压力损失差值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当气体表观速度下降时,两分支管的压力损失值减小;当气体表观速度低于沉积速度后,继续降低气速,各支管单位长度压力损失将增大,但两分支管上压力损失变化不同步。当两分支管与主管中轴线夹角的差值变大时,两分支管压力损失曲线及两分支管压力损失差曲线在气体高速区远离,在低速区靠近。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影响两支管单位长度压损差值的主要因素是变动支与主管中轴线夹角、气体表观速度。
段广彬胡寿根赵军申敬罡王丽珏吴冕
关键词:气力输送主成分分析
气固两相栓塞流动的特性研究
2009年
在长距离气力试验台上,以压缩空气作为输送动力,分别对粉煤灰和水泥粉体进行输送试验,得出了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输送过程的阻力特性.结果表明,随气体表观速度的增大,固体质量流率、固体速度及气固间滑移速度呈增长趋势,而压力损失呈下降趋势.考察了物料特性对两相流动特性及阻力特性的影响.利用力平衡原理建立了料栓平衡方程式,并结合试验数据得出了预测栓流运动阻力损失公式.
段广彬胡寿根赵军申敬罡王丽珏吴冕
关键词:气固两相流流动特性
芯鞘复合串珠纤维的制备和双相药物缓释
2022年
以低浓度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90)负载模型药物亚甲基蓝(MB)作为芯液,醋酸纤维素(CA)负载模型药物盐酸四环素(TCH)作为鞘液,设置一定的纺丝参数,调整芯鞘流速比,利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串珠状纳米纤维膜F3、F4和F5(芯鞘流速比依次为0.5m L/h∶0.5m L/h、0.5m L/h∶1.0m L/h和0.5m L/h∶1.5m L/h)。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对其形貌、珠粒直径和纤维直径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鞘层流速的增加,纤维直径和珠粒直径也相应的增加。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结果表明纺丝产物包含的MB和TCH尖锐的峰已经消失,证实了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中的聚合物与药物发生作用,形成了无定型的PVP-MB和CA-TCH聚合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结果显示F3除了两个平缓峰之外没有尖锐的峰,这表明其为非晶材料,MB和TCH都转变为非晶态,且与纳米纤维中的PVP K90及CA分子共存。加入两种模型药物制成的材料有联合控释双相给药的效果,探究了药物在珠状纳米纤维中的缓释过程。体外释药实验表明了F3中的MB在24小时内缓释效果优于F4和F5。TCH在串珠纳米纤维中出现了明显的缓释现象,F3在第24小时仅释放了70%左右,证实了串珠状纳米纤维在药物释放领域的优势作用。
吴冕王梦龙王亦斌杨垚瑶
关键词:联合给药药物释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