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平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随州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麻醉
  • 3篇剖宫产
  • 3篇芬太尼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镇痛
  • 2篇舒芬太尼
  • 2篇术后
  • 2篇剖宫产术
  • 2篇小儿
  • 2篇联合麻醉
  • 2篇罗哌卡因
  • 1篇多模式镇痛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盐酸罗哌卡因
  • 1篇硬膜外联合
  • 1篇硬膜外联合麻...
  • 1篇硬膜外麻醉
  • 1篇硬膜外置管

机构

  • 7篇随州市妇幼保...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周平
  • 3篇蒋志平
  • 1篇程蕾
  • 1篇后勤
  • 1篇董建明

传媒

  • 3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麻醉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麻醉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接受肝叶切除术时行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9例,在行肝叶切除术手术时分别采用七氟醚麻醉或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麻醉。在麻醉前(T0)、术毕即刻(T1)、术后12 h(T2)和术后24 h(T3),常规监测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结果在T0、T1、T2和T3时,两组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和T3时,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2.1±0.5)分、(1.6±0.4)分和(1.1±0.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8±0.7)分、(2.2±0.5)分和(1.5±0.3)分,P<0.05】;在T0时,观察组血清IL-6、TNF-α、Cor和ACTH水平分别为(5.2±1.1)ng/L、(26.9±4.3)μg/L、(185.6±28.4)mmol/L和(10.6±2.1)pmol/L,与对照组【分别为(4.9±1.3)ng/L、(27.5±4.6)μg/L、(183.2±30.6)mmol/L和(11.3±2.5)pmol/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T3时,观察组血清IL-6、TNF-α、Cor和ACTH水平分别为(9.7±2.6)ng/L、(31.3±4.8)μg/L、(219.7±32.5)mmol/L和(14.8±3.5)p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3±3.4)ng/L、(46.7±5.3)μg/L、(285.4±35.1)mmol/L和(29.6±4.9)pmol/L,P<0.05】。结论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麻醉能减轻PLC患者接受肝叶切除术时围术期疼痛程度,缓解围术期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王莹莹周平程蕾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叶切除术七氟醚麻醉
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在小儿斜疝麻醉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中的麻醉效果、对苏醒期的影响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在本院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患儿120例,年龄1~6岁,ASA分级Ⅰ-Ⅱ。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咪达唑仑静脉诱导,自主呼吸下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对手术医生、护士及麻醉医师实施盲法,由专人执行观察组术前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对照组术前静脉注射同等容积的0.9%氯化钠溶液。两组均根据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手术刺激程度,适当调控麻醉深度。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心率波动、肢体活动、苏醒期躁动及苏醒时间等,并比较两组患者低血压、喉痉挛、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ASA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率波动、肢体活动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术后苏醒期无躁动,适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麻醉。
鄢冬梅将志平周平后勤董建明
关键词:七氟烷芬太尼小儿斜疝高位结扎
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5月随州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产妇9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试验组采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麻醉20 min后、分娩后、剖宫产结束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质量。结果试验组麻醉20 min后、分娩后、剖宫产结束后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心输出量、心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平面固定时间、麻醉时间长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剖宫产麻醉采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提升麻醉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平
关键词:剖宫产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血流动力学麻醉质量
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在无痛分娩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的效果。方法96例研究对象选自随州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比对组患者单纯用罗哌卡因麻醉,分析组患者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比对分析2组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分娩方式。结果分析组麻醉10 min、30 min、60 min、宫口全开时VAS评分均低于比对组(P<0.05);分析组镇痛起效、镇痛完全阻滞时间均短于比对组(P<0.05);分析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比对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在无痛分娩中应用能够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镇痛起效、镇痛完全阻滞时间,值得借鉴。
周平刘寒丹鄢冬梅蒋志平
关键词:无痛分娩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椎管内麻醉
硬膜外置管前注入0.9%氯化钠溶液或1%利多卡因预充液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产妇麻醉效果及置管误入血管的影响分析
2022年
目的探究硬膜外置管前注入0.9%氯化钠溶液或1%利多卡因预充液对硬膜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产妇麻醉效果及置管误入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择期行硬膜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的10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34)、B组(n=33)、C组(n=33)。A组在硬膜外置管前给予1%利多卡因预充液,B组在硬膜外置管前给予0.9%氯化钠溶液,C组则直接置入硬膜外导管。比较3组给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置管入血率及置管遇阻情况。结果T0时,3组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1)、T_(2)时,3组MAP水平均低于T_(0)时,HR水平均高于T_(0)时(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置管入血率及置管遇阻率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置管入血率及置管遇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手术行硬膜外阻滞置管前注入5 ml 0.9%氯化钠溶液或利多卡因预冲液不仅可降低置管入血率,使置管顺畅,且对产妇给药后各时段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影响较小,可预防导管置入血管。
周平
关键词:预充液剖宫产术利多卡因麻醉
多模式镇痛在基层医院多次剖宫产术后的应用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观察吗啡单次硬膜外推注镇痛,适量舒芬太尼和小剂量酒石酸布托啡诺自控静脉镇痛,二者联合应用于基层医院多次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行多次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手术结束后接静脉镇痛泵,而试验组手术结束后连接静脉镇痛泵的同时,硬膜外腔单次推注2 mg吗啡。观察记录产妇在术后2、4、8、12、24 h手术切口疼痛VAS评分及宫缩痛等级评分,并调查产妇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记录产妇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血氧饱和度降低等。结果:术后4、8、12、24 h切口疼痛评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点子宫收缩疼痛评分比较,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产妇满意度调查显示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硬膜外单次注射和适量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酒石酸布托啡诺静脉泵注联合镇痛,应用于多次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镇痛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更少,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为基层医院产妇提供经济满意的术后镇痛方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鄢冬梅蒋志平周平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
预防性镇痛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镇痛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择期疝气手术患儿共60例,分3组,每组各20例。3组麻醉方式、麻醉诱导相同,对照组患者仅术前10 min接受超前负荷,患儿术后哭闹静脉推注地西泮,肛塞双氯芬酸钠栓;术后镇痛组为手术结束前10 min负荷剂量+术后电子镇痛泵;预防性镇痛组为术前10 min给予超前负荷+手术结束前10 min负荷剂量+术后电子镇痛泵。结果:麻醉结束时预防性镇痛组患儿的FLACC评分低于术后镇痛组,术后镇痛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术中预防性镇痛组和对照组患儿生命体征参数(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与术后镇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术后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参数(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术中及术后的生命体征参数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追加药物例数最多,同预防性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镇痛组和术后镇痛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较高,对照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镇痛用于小儿术后镇痛,通过多模式镇痛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周平蒋志平鄢冬梅刘寒丹
关键词:预防性镇痛术后镇痛小儿疝气舒芬太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