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商健

作品数:9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系建设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小麦
  • 7篇滴灌
  • 7篇冬小麦
  • 2篇性状
  • 2篇衰老特性
  • 2篇水分
  • 2篇土壤
  • 2篇土壤理化
  • 2篇土壤理化性
  • 2篇土壤理化性状
  • 2篇铺管
  • 2篇旗叶
  • 2篇理化性状
  • 1篇滴灌带
  • 1篇滴灌模式
  • 1篇水分动态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旗叶衰老
  • 1篇籽粒

机构

  • 9篇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林琪
  • 9篇刘义国
  • 9篇商健
  • 3篇位国峰
  • 2篇张洪生
  • 2篇姜雯
  • 2篇赵长星
  • 2篇张玉梅
  • 2篇于淙超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2014年泰...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本文为了确定适宜的小麦秸秆还田量,通过设置不同的秸秆还田量处理,研究其对后茬麦田的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湿度,对表层(60 cm)以上湿度的影响最大.同时秸秆覆盖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
刘义国商健于淙超林琪
关键词:小麦作物产量土壤理化性状
文献传递
滴灌量对旱地小麦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滴灌是农业用水中最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之一,不同的滴灌用水量影响着小麦的衰老特性及产量构成,这方面的研究可为滴灌技术在华北平原半湿润易旱区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了探究华北地区滴灌量对小麦抗氧化特性...
刘义国位国峰商健林琪
关键词:冬小麦衰老特性旗叶
滴灌带布置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研究滴灌带布置模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以‘青麦7号’为材料,采用4种滴管带布置模式(T3:一管三行、T4:一管四行、T5:一管五行、T6:一管六行,对照CK为无灌水处理)分别对冬小麦进行大田栽培处理,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和运转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滴灌冬小麦收获期籽粒干重以及灌浆后期灌浆速率显著提高;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率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不同滴灌带配置模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不同。T5处理在灌浆末期保持较高的灌浆速率和籽粒干重。地上部总干物重呈现近似"S"型生长曲线,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的分配率表现为T4>T5>T6>T3>CK,且差异显著。花后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表现为T5>T4>T6>T3>CK,其中T5处理为58.8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T5处理最利于冬小麦籽粒灌浆,显著提高花后光合器官同化物的积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
商健刘义国姜雯张洪生林琪赵长星张玉梅
关键词:滴灌籽粒形成
不同滴灌量对冬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探究适宜的冬小麦滴灌量,以冬小麦"青麦7号"为材料,设置不灌水(CK1)、传统灌溉方式漫灌(CK2)、滴1水(W1)、滴2水(W2)、滴3水(W3)、滴4水(W4)和滴5水(W5)共7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滴灌量对冬小麦旗叶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3、W4和W5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减少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生成;W1和W2处理不能显著提高保护性酶的活性,在乳熟期增加1次滴灌的W5处理在成熟期表现出"贪青晚熟"现象。所以,枯水年滴灌120mm(W4),在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滴灌,每次30mm;平水年滴灌90mm(W3),在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滴灌,每次30mm,可以有效地缓解冬小麦叶片的衰老,提高水分利用率,同时显著增加籽粒产量,为最佳的滴灌灌溉量。
刘义国位国峰商健林琪
关键词:冬小麦衰老特性旗叶
滴灌铺管间距对冬小麦水分动态及耗水特性的影响
2016年
为明确胶东地区适宜小麦滴灌铺管间距,在大田试验设置了4种滴灌处理:一管三行(T3,间距54cm)、一管四行(T4,间距72 cm)、一管五行(T5,间距90 cm)、一管六行(T6,间距108 cm),以无灌水处理(CK)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滴灌铺管间距对冬小麦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对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影响显著,可显著降低土壤水的消耗。不同滴灌处理冬小麦总耗水量和土壤水消耗量表现为T6>T3>T5>T4,两年T6处理总耗水分别为407.5 mm和451.2 mm,显著高于T4处理。在枯水年,各处理WUE表现为T5>T4>T6>T3>CK;平水年,各处理WUE为T5>T4>CK>T6>T3,两年度T5和T4处理的WUE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T5的WUE分别为24.3 kg·hm^(-2)·mm-1和19.4 kg·hm^(-2)·mm-1。适宜的滴灌管配置方式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有效穗数和子粒千粒重,T5处理两年产量最高,综合考虑T5经济效益最大,两年的经济效益分别达到10 976.35元·hm^(-2)和9 802.56元·hm^(-2)。一管五行间距90 cm是胶东地区最佳滴灌铺管间距配置。
商健张玉梅林琪刘义国
关键词:滴灌冬小麦耗水特性
不同滴灌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探明滴灌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品质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青麦7号为材料,设置了7个不同灌溉量处理,即全生育期无灌水(CK1)、漫灌(CK2)、滴1水(W1)、滴2水(W2)、滴3水(W3)、滴4水(W4)和滴5水(W5),研究了不同滴灌量对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相比,滴灌处理W3和W4显著改善了冬小麦品质,提高了小麦容重、出粉率、面筋值和沉降值等,处理W3和W4的稳定时间、峰值黏度和低谷黏度、糊化温度、拉伸面积也高于其他处理,提高了小麦的筋力和烘焙品质;同时,随着滴灌量的增加,滴灌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先升高后降低,W3和W4表现出最大值。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表现,以灌拔节水、开花水和灌浆水的W3处理(90 mm)为最优滴灌量。
位国峰林琪商健刘义国
关键词:冬小麦滴灌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滴灌铺管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1~2013年度,在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农业大学胶州科技示范园(36°03′N,120°07′E)进行了冬小麦滴灌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滴管铺管间距对冬小麦产量及磨粉品质、糊化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等的影响。试验地气候属于...
商健刘义国林琪
滴灌模式对冬小麦花后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为给冬小麦滴灌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冬小麦品种青麦7号为材料,在全生育期灌水定额(1 800m3.hm-2)相同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4种滴灌模式(T3:一管三行、T4:一管四行、T5:一管五行、T6:一管六行)对冬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灌溉处理(CK)相比,滴灌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显著升高,胞间CO2浓度(Ci)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下降缓慢。不同滴灌模式间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也存在差异,灌浆前期Pn、Gs、Tr表现为T5>T4>T6>T3,灌浆后期表现为T5>T4>T3>T6。不同处理间产量表现为T5>T4>T6>T3>CK,且差异显著,其中T5比CK增产61.1%。在4个滴灌处理中,T5处理经济收益最高。说明一管五行滴灌模式最有利于冬小麦花后光合作用及高产高效。
商健刘义国姜雯张洪生林琪赵长星
关键词:冬小麦滴灌模式光合特性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1
2013年
为了确定适宜的小麦秸秆还田量,通过设置不同的秸秆还田量处理,研究其对后茬麦田的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湿度,对表层(60cm)以上湿度的影响最大。同时秸秆覆盖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增加,随覆盖量的增加其增加幅度加大,秸秆覆盖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加大,更好地保护了土壤的物理结构。秸秆还田量7500kg/hm2处理与秸秆(麦秸)还田量6000kg/hm2的处理对土壤的增效作用差别不大。秸秆覆盖处理提高了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秸秆还田用量增加产量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以6000kg/h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研究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小麦秸秆覆盖6000kg/hm2为比较适宜的秸秆覆盖还田量。
刘义国刘永红刘洪军商健于淙超林琪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理化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