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冰

作品数:10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职业病
  • 2篇质子
  • 2篇治疗室
  • 2篇屏蔽
  • 2篇蒙特卡罗
  • 2篇蒙特卡罗方法
  • 2篇核医学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运输业
  • 1篇噪声聋
  • 1篇造影
  • 1篇振动病
  • 1篇职业病危害
  • 1篇职业性噪声
  • 1篇职业性噪声聋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治疗
  • 1篇手臂

机构

  • 10篇广东省职业病...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作者

  • 10篇夏冰
  • 6篇耿继武
  • 6篇张灶钦
  • 6篇许志强
  • 4篇王美霞
  • 3篇贾育新
  • 3篇杨宇华
  • 2篇金佳纯
  • 2篇周珊宇
  • 1篇邹剑明
  • 1篇林岚
  • 1篇傅强
  • 1篇杨爱初
  • 1篇陈惠清
  • 1篇杨敏
  • 1篇陈慧峰
  • 1篇苏世标
  • 1篇苏晓舟
  • 1篇林海辉

传媒

  • 6篇中国辐射卫生
  • 3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交通运输业驾驶员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交通运输业驾驶员职业健康素养(OHL)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880名出租车公司、客运公司、货运公司和网约平台公司的驾驶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调查个人问卷》以网络问卷方式对其OHL现状进行调查,分析OHL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总体OHL水平为54.32%(478/880);职业健康法律知识、职业健康保护基本知识、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健康工作方式与行为维度的OHL水平分别为55.34%、79.55%、58.30%和46.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客运公司和货运公司驾驶员OHL水平均高于出租车公司驾驶员(P值均<0.01);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驾驶员的OHL水平均低于国有企业驾驶员(P值均<0.05);大型企业驾驶员OHL水平低于微型企业驾驶员(P<0.05);目前岗位工龄>5~10年和>10年的驾驶员OHL水平均低于工龄为1~5年者(P值均<0.05)。结论交通运输业驾驶员OHL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用人单位的类别、经济类型、规模和目前岗位工龄均为OHL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虞心阳陈惠清夏冰吴君乐杨敏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驾驶员影响因素
广东省部分核医学诊疗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及人员受照剂量分析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临床核医学诊疗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状况以及人员受照剂量水平,为寻找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广东省14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辐射监测方法,对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放射性污染水平及人员受照剂量进行测量和推算。结果工作场所中^(18)F合成室操作孔在防护罩打开状态下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达到166μSv/h;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等操作环节手部的剂量率较高,其中在分装柜分装^(18)F、^(131)I和^(99)Tc^m时可分别高达3720、1220和468.2μSv/h,在注射台(窗)注射^(18)F和^(99)Tc^m时可分别高达537和882μSv/h。广州G医院^(18)F注射室的工作台面β表面污染水平为99.6Bq/cm^2,工作人员手掌部位为1.6 Bq/cm^2,超过国家标准限值。核医学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为0.08~5.18 mSv/a。在无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分装人员手部的年当量剂量最高,为0.02~390 mSv/a;注射人员次之,为0.57~85.62 mSv/a;而分装、注射时工作人员眼晶体、全身和下腹部的职业照射剂量较低结论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现况良好;应重视放射工作人员自身防护,熟练操作技能以缩短作业时间,采取合理防护设(措)施以降低辐射剂量。
张灶钦耿继武林岚杨宇华许志强夏冰
关键词:核医学
广东省2006—2022年职业性手臂振动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6—2022年职业性手臂振动病(OHAVD)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的《职业病报告卡》和《疑似职业病报告卡》,收集广东省2006—2022年新发OHAVD病例和疑似职业病病例资料,分析新发OHAVD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疑似职业病报告情况。结果广东省2006—2022年共报告660例新发OHAVD病例;历年病例数量呈阶段性波动趋势。新发OHAVD病例中,男性占98.64%;年龄中位数为38岁,手传振动作业工龄中位数为8.7年。新发OHAVD病例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山市、东莞市、广州市、深圳市和佛山市,共占99.25%。98.79%病例分布在制造业企业;83.18%病例分布在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2.73%病例分布在大中型企业。660例新发OHAVD病例分布于440家企业,但存在一定的群体性发病的特点;有20家企业(占企业总数的4.55%)病例数量≥3例,涉及219例病例,占33.18%;其中5家企业病例数量>10例,达12~56例。2014—2022年382例新发OHAVD病例中,44.24%在确诊前被判定为疑似职业病;其中,由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判定者占59.76%(101/169)。结论广东省新发OHAVD在地区分布、行业分布、企业经济类型和企业规模上呈现一定的聚集性,且存在群体性发病的风险;建议加强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企业男性手传振动作业工人的OHAVD预防控制工作。
金佳纯潘炜仪夏冰王姝周珊宇向小珍杨爱初
关键词:手臂振动病职业病流行病学特征聚集性群体性
从某医院核医学科改建探讨核医学科布局设计合理性应遵循的原则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通过平面布局存在问题的核医学科改造,探讨核医学布局应该遵循的原则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和实例分析,结合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源项特点及工作经验,对该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平面布局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结果某三甲医院的核医学科工作场所改建前缺乏洗消或缓冲间、甲亢留观室等功能用房,清洁区与活性污染区交叉(给药前、后患者共用洗手间),未实现医患双通道,行进路线医患交叉、患者回流现象严重等诸多缺陷;提出合理可行的布局设计方案后,功能用房设置能满足核医学科诊疗项目的需要,分区明确、流线独立清晰;整体布局和分区更加合理化且满足放射防护相关要求。结论功能用房缺失、分区划分不明显,行进路线(医护人员、患者、核素流线)交叉现象严重是目前临床核医学科布局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有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对布局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核医学科的平面布局设计在总原则、功能(辅助)用房设置、分区及流线设计等主要建议,拟为GBZ 120-2006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张灶钦耿继武苏晓舟杨宇华许志强夏冰
关键词:核医学科平面布局
2011-2020年广东省职业性噪声聋流行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广东省职业性噪声聋流行病学特征,提出下一步防控对策。方法 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广东省职业性噪声聋报告资料等,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 2011-2020年广东省新诊断的职业性噪声聋病例共2 908例,占总职业病报告病例的33.99%。广东省职业性噪声聋发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占年度职业病报告总数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其中2019年占比达到高峰(49.86%)。男性2 586例(88.9%),女性322例(11.1%)。病例诊断年龄的中位数为43.0(36.0,48.0)岁,专业工龄中位数为8.9(5.5,13.7)年。病例主要集中在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和广州市,占77.8%。行业分布集中于制造业(98.1%),且在重工制造业多见(73.0%);以大中型规模企业为主(65.3%)。2 908例病例总共分布在1 882家企业,其中3~9例报告病例有126家企业(6.7%);≥10例报告病例16家企业(0.8%)。职业性噪声聋发病企业数量与GDP呈正相关(rs=0.879,P<0.01)。2014—2020年职业性噪声聋疑似职业病占职业性噪声聋病例比例、体检机构的职业性噪声聋疑似病例占职业性噪声聋病例比例呈上升趋势(均P<0.01),诊断机构的职业性噪声聋疑似病例占职业性噪声聋病例比例呈下降趋势(P<0.01)。结论 广东省职业性噪声聋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年龄、性别、区域以及群体性特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能力有所提升。
金佳纯潘炜仪李昕玥夏冰王姝黄浪周珊宇
关键词:职业病噪声聋发病特征
蒙特卡罗方法在后装治疗场所屏蔽计算中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后装治疗场所的屏蔽计算模型。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现有的后装治疗室的屏蔽结构为模型。采用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蒙特卡罗中子-光子输运程序(MCNP5)建立后装治疗场所的屏蔽计算模型,模拟计算后装治疗场所的辐射场分布,通过对后装治疗场所的防护检测,验证屏蔽计算模型。结果各检测点MCNP5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有较好的符合性,可模拟后装治疗装置产生的辐射场。借助MCNP5重建的计算模型模拟不同迷路内墙厚度下机房入口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有助于选择后装治疗场所适当的迷路内墙厚度,以有效降低防护门的厚度。结论 MCNP5屏蔽计算模型可优化后装治疗场所的屏蔽,以达到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许志强王美霞张灶钦贾育新夏冰耿继武
关键词:蒙特卡罗方法屏蔽计算
^(125)I粒籽植入治疗辐射防护及关键控制技术探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碘-125(^(125)I)放射性粒籽植入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辐射水平,探讨关键控制技术。方法以5家开展^(125)I粒籽植入治疗项目的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卫生学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水平检测、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等方法,调查粒籽植入涉源工作场所及相关人员的辐射水平;结合源项分析及放射卫生管理经验,根据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的原理,探讨^(125)I粒籽植入治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结果不同涉源场所中粒籽植入源运输包装、粒籽植入治疗室和专用病房工作场所各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本底~1.80μSv/h(病房门处),均小于2.5μSv/h;35名放射工作人员全年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为0.20~1.80 m Sv,平均为0.42m Sv。结论不同涉源场所的辐射水平及人员的受照剂量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的要求;应根据关键控制措施,对^(125)I放射性粒籽植入治疗过程的关键环节予以控制。
张灶钦傅强耿继武许志强王美霞夏冰
关键词:^125I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质子治疗室屏蔽防护探讨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质子治疗室屏蔽防护材料和屏蔽厚度的选择,积累质子治疗室屏蔽防护经验,为质子治疗室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FLUKA程序建立质子治疗室的屏蔽计算模型,模拟质子治疗室的辐射场分布,对质子治疗室的屏蔽进行优化。结果厚度为250 cm混凝土控制室墙外30 cm处周围剂量当量最大为3.12μSv/h,改变屏蔽方案为5 cm钢板(机房侧)+237 cm混凝土+8 cm聚乙烯(控制室侧)后,周围剂量当量最大值为1.43μSv/h,调整材料位置后,治疗室控制室墙外30 cm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为3.95μSv/h。结论质子治疗室辐射场中,主要是中子和γ射线,中子对剂量当量的贡献占绝大部分比重。且质子治疗室辐射场中主要以高能中子和快中子为主。因此其屏蔽防护主要考虑中子防护,在屏蔽材料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辐射场的中子能量。
邹剑明许志强耿继武苏世标贾育新王美霞张灶钦夏冰
关键词:蒙特卡罗方法屏蔽防护
质子治疗室感生放射性及屏蔽材料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质子固定束治疗室内感生放射性剂量分布及屏蔽材料的影响。为质子治疗辐射防护及屏蔽材料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FLUKA模拟质子固定束治疗室内感生放射性剂量分布、剂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不同混凝土材料的影响。结果质子治疗室内感生放射性剂量分布主要集中于靶周边,且冷却3~5 min后剂量迅速降为停止照射时刻的5~10倍。混凝土中感生放射性会在主射束末端靠近屏蔽体内侧形成剂量略高区域,混凝土中Fe、O、H、等元素含量对治疗室内感生放射性剂量有显著影响(P<0.01),且治疗室内感生放射性剂量与Fe元素含量呈负相关。结论质子治疗室内治疗后的患者、空气和屏蔽材料的感生放射性均是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的主要来源,采取时间的防护方式最为有效。在不考虑施工难度等因素,从外照射防护效果和感生放射性剂量贡献的影响上分析,在质子治疗室的屏蔽材料选择上含Fe较多的重混凝土为最优选择。
许志强耿继武贾育新张灶钦夏冰王美霞
关键词:感生放射性屏蔽材料
某医疗机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放射风险评估探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评估某医疗机构放射风险水平,为医疗机构做好DSA的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广州某医院的DSA放射防护基本情况和放射事故历史资料并进行现场剂量监测。参照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利用AS/NZS ISO31000:2009风险评估指数矩阵法对DSA放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控制对策。结果DSA机房外各检测点周围剂量当量率范围为0.17~1.69μSv/h;近台同室操作中,第一术者位剂量当量率范围为95~153μGy/h,第二术者位为82~318μGy/h;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范围为0.16~1.12 mSv,平均年有效剂量为(0.49±0.31)mSv。机房放射防护措施合理并有效,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该医院DSA放射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于设备安全性、环境安全和防护、人员安全和防护、安全与应急管理等4方面。初步确定设备参数安全不稳定、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失效、职业技能欠缺或操作失误、因手术复杂而增加透视时间、安全防护意识不足及无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属于高风险事件。结论初步建立了放射风险评估体系,能相对有效地评估该医院DSA机房的放射风险水平。
黄梓培杨宇华李晓华陈慧峰林海辉夏冰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风险评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