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婷婷

作品数:10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4篇免疫
  • 3篇子机
  • 3篇分子
  • 3篇分子机制
  • 2篇血小板
  • 2篇肿瘤机制
  • 2篇肿瘤转移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疗法
  • 2篇抗肿瘤
  • 2篇抗肿瘤机制
  • 1篇丹参
  • 1篇凋亡
  • 1篇调控肿瘤
  • 1篇炎症
  • 1篇药理
  • 1篇医药理论
  • 1篇已病

机构

  • 10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正大天晴药业...

作者

  • 10篇王爱云
  • 10篇张婷婷
  • 9篇陈文星
  • 8篇陆茵
  • 5篇曹玉珠
  • 2篇韦忠红
  • 1篇沈培亮
  • 1篇余苏云
  • 1篇吴佳伟

传媒

  • 5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草药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小板RNA与肿瘤被引量:4
2017年
血小板是人体中重要的无核血细胞,生理状态下主要发挥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此外,血小板也参与了多种病理过程,主要包括炎症、血管生成、组织再生以及肿瘤的恶性发展等。目前,大量研究显示血小板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过程。最新的研究证明肿瘤微环境中血小板RNA水平发生明显改变并且影响着肿瘤的发展进程。该文综述了近几年报道的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对血小板RNA影响及其可能产生的病理效应的相关研究。为临床肿瘤检测以及基于RNA进行血小板与肿瘤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一定指导。
仲金秋曹玉珠沈培亮张婷婷王爱云陈文星陆茵
关键词:血小板肿瘤RNA内皮细胞
干扰素抗肿瘤机制及其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干扰素(interferons,IFNs)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IFNs能够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转移及血管新生、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发挥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将其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抑制多种血液系统肿瘤及实体瘤的发展进程。同时,采用IFNs诱导剂或将IFNs与新兴免疫疗法联合应用能明显增加肿瘤治疗效果。该文综述了近几年报道的IFNs抗肿瘤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为后续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
张婷婷仲金秋曹玉珠吴佳伟陈文星王爱云陆茵
关键词:干扰素肿瘤分子机制免疫
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8年
肿瘤原发灶诱导待转移器官营造一个适宜转移的微环境,即转移前微环境。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肿瘤衍生因子、肿瘤外泌体以及骨髓源性细胞在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中至关重要。该文概述了转移前微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和主要形成过程的新机制,并探讨可能的临床意义,以期通过阻断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为治疗肿瘤转移提供新思路。
邹伟张婷婷曹玉珠李晓曼吴媛媛陈文星陆茵王爱云
关键词:肿瘤转移分子机制
丹参抑制血小板介导的肿瘤血行转移的研究进展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最为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是影响患者预后、引起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血小板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肿瘤转移研究的关注点。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活血化瘀药物也作为临床治疗肿瘤的常...
张婷婷陈文星王爱云陆茵
甘草酸二铵改善Con A致小鼠肝损伤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探讨甘草酸二铵(Diammonium glycyrrhi zinate,DG)对刀豆蛋白(Concanavalin A,Con A)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连续给予ICR小鼠各保肝药的临床等效量7天后,再以Con A造成小鼠肝损伤。生化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特征;通过药物代谢物与转氨酶异常大鼠血清共孵育,检测DG对转氨酶活性的直接作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凋亡蛋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DG的保肝机制。结果显示,58. 5 mg/kg DG能够改善Con A所致小鼠肝脏病理损伤,降低小鼠血清中AST、ALT水平,而对AST、ALT的活性没有直接抑制作用;并且DG可以抑制肝细胞凋亡(下调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以及BAX/BCL-2的表达)和炎性反应(降低TGF-β1、COX-2、IL-6、TNF-α和IFN-γ等炎性因子水平)。综上所述,DG可改善Con 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有关。
仲金秋曹玉珠徐宏江吴媛媛张婷婷李晓曼陈文星王爱云陆茵
关键词:甘草酸二铵肝损伤炎症凋亡
NK细胞抗肿瘤机制及相关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9年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作为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成员,是抗肿瘤免疫的先行者,在肿瘤免疫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NK细胞的抗肿瘤免疫疗法正日益成为科学研究的新兴领域。NK细胞对多种类型肿瘤均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并且早期旨在增强T细胞毒性的临床手段也可同时激活NK细胞而发挥双重抗肿瘤作用。该文对NK细胞发挥抗肿瘤免疫的功能及其相关机制加以综述,总结靶向NK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疗法和过继性疗法,阐明NK细胞免疫治疗的现状及趋势,为临床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杨春媚张婷婷钱程邹伟陈文星王爱云陆茵
关键词:NK细胞肿瘤分子机制免疫细胞因子
肿瘤微环境中髓样细胞对肿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肿瘤微环境中髓样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髓样细胞能够调控机体的免疫系统;另一方面,髓样细胞对肿瘤生长转移以及肿瘤治疗的疗效能够产生影响。该文主要对肿瘤微环境中髓样细胞与肿瘤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探讨髓样细胞被募集至肿瘤部位后产生的作用以及机制,尝试性地提出了靶向髓样细胞的治疗策略,为后续研究以及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吴佳伟曹玉珠余苏云张婷婷杨宇陈文星王爱云陆茵
关键词:肿瘤肿瘤微环境免疫系统靶向疗法
十全大补汤抗小鼠黑色素瘤作用及与顺铂联合用药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SQDB)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阐明其与顺铂(DDP)联合用药的作用效果及给药方式。方法流式细胞术考察SQDB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分离小鼠脾细胞,MTS法考察SQDB对刀豆蛋白A(Con A)及脂多糖(LPS)促进小鼠脾细胞向T、B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构建小鼠黑色素瘤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TUNEL染色等方法考察SQDB的抑瘤作用;构建小鼠黑色素瘤转移瘤模型,探讨SQDB抗肿瘤转移作用及潜在机制。结果 10mg/mL的SQDB能诱导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凋亡;2.5、5、10mg/mL SQDB减少了G0/G1期细胞数;10mg/mL SQDB增加了S期细胞数;2.5mg/mL SQDB增加了G2/M期细胞数。5%和10%含药血清能够促进Con A所致B淋巴细胞增殖;5%、10%和15%含药血清对于LPS所致T淋巴细胞增殖亦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SQDB与DDP联用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在小鼠黑色素瘤转移模型中,DDP与SQDB同时合用,或者先用DDP再用SQDB均能显著抑制黑色素瘤肺转移;两者同时给予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而先给SQDB再给DDP则显著逆转小鼠脾指数下降的现象,单用SQDB能够降低肿瘤组织局部IL-1β水平,促进IL-4分泌,从而抑制肿瘤转移。结论SQDB能够抑制黑色素瘤B16F10增殖,促进其凋亡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与DDP同时或贯序使用能够增强对小鼠移植瘤及转移瘤模型的抑制作用。
张婷婷邹伟杨春媚钱程吴媛媛李晓曼王爱云
关键词:十全大补汤肿瘤免疫联合用药
气学理论的现代内涵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气学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现代生物技术阐明气学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于发展中医学具有积极意义。近几十年,国内外有学者先后对气的物质本质和气学理论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早期对气本质的认识集中于气的物理特性;近年多从现代生物学角度阐释气的科学内涵,如从生物电、一氧化氮,水蒸气、新陈代谢,Ca^2+等角度探讨气的物质形式,认为气与基因表达,细胞通讯等密切相关,也有从脑电能量、自由能、神经血管单元角度阐释气的本质。目前从现代医学角度对气功能的阐释还很少,有人认为气虚导致心脏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白蛋白外漏属于气不固摄;有人认为补气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然而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尚未能完全阐明气学理论的科学内涵,多数停留在理论阐释而没有实验验证,研究也尚未能得到学界的公认。笔者以为,不论气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其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机体组成的基本结构——细胞及亚细胞结构。因此,从细胞和亚细胞着手,研究气的功能和本质,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王爱云张婷婷张婷婷韦忠红钱程杨春媚陈文星陈文星李晓曼陆茵
关键词:气学理论
“已病防变”——调控肿瘤转移前微环境防止肿瘤转移被引量:9
2018年
肿瘤转移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肿瘤转移的关键始动因素。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中药可以通过影响肿瘤分泌物抑制肿瘤转移、阻止肿瘤招募抑制性免疫细胞、影响特定组织部位基质组分的炎性极化。中药作用具有多靶点、微效、双向调节等特点,可通过影响肿瘤的功能基因网络,在调控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基因的组合上发挥多因微效的整合调节作用,这与以信号转导动态网络为药物靶标的研究策略相契合。因此,通过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行之有效的研究路径。对中药调控肿瘤转移微环境的现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王爱云韦忠红韦忠红杨春媚邹伟张婷婷张婷婷陈文星李晓曼陆茵
关键词:中医药理论已病防变肿瘤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