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生明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43例临床病理分析
- 李晓玲林生明王行富张声陈余朋
-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71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由于中枢神经系统(CNS)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与血管外皮瘤(HPC)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一致,2016 WHO CNS肿瘤分类将二者合为SFT/HPC,并分为3级。本文主要探讨CNS SFT/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等。方法收集71例CNS SFT和HPC进行回顾性研究和重新分级,对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1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4例;年龄3~77岁,中位年龄48岁。WHO Ⅰ级12例(17%)、WHOⅡ级26例(37%)和WHOⅢ级33例(46%)。镜下可表现为经典的SFT表型、HPC表型或二者混合。免疫表型上,97%(69/71)的病例表达STAT6,其中96%(66/69)的病例弥漫强阳性;bcl-2、CD99及波形蛋白表达率均约为90%;CD34表达率随着肿瘤级别升高而降低,平均表达率为78%,10%(7/71)的病例不同程度表达SSTR2a,其中1例胞质强阳性;极少数病例局灶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CD57、S-100蛋白;Ki-67阳性指数1%~50%。34例随访8~130个月,其中12例复发(35%),2例(6%)发生肝转移。结论CNS SFT/HPC相对少见,不同级别之间临床病理和预后之间明显重叠或过渡。STAT6是目前诊断该肿瘤较为特异的标志物。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手段,Ⅱ级和Ⅲ级易复发及转移,最常转移部位为肝脏。
- 李晓玲付伟伟张声陈达阳陈余朋武杰刘雪咏李国平林生明罗胜蔡珊珊郭伟王行富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
-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MPE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发生于脊髓的MPE中男性7例,女性4例,男女比为1.75:1.年龄6-38岁,平均24.6岁。
- 刘雪咏王行富陈余朋王鹏程林生明蔡珊珊张声
- 关键词:室管膜瘤免疫组织化学
-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erous microcystic adenoma,SMA)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SM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SMA中女性10例,男性3例;年龄39~74岁,平均58.8岁;8例为体检时发现,无临床症状。9例伴肝和(或)肾囊肿,其中3例中央可见骨化。镜下见肿瘤主要由大小不等的囊腔组成,囊壁衬覆单层立方上皮,细胞质透明并富含糖原。肿瘤细胞核小而圆,居中,无核仁,无核分裂象。间质可见粗大的纤维组织分隔。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AE1/AE3)、CK7、CK19、CK8/18、Cyclin D1和EMA均阳性,CEA、CD34、ER和PR均阴性。随访2~65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胰腺SMA是发生于胰腺外分泌部的少见肿瘤,结合临床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术切除肿瘤后预后良好。
- 林生明张声陈余朋刘雪咏王鹏程蔡珊珊熊令根王行富
- 关键词:胰腺肿瘤浆液性微囊性腺瘤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