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建峰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现象学
  • 2篇认识论
  • 2篇生态学
  • 2篇进路
  • 1篇德性
  • 1篇心身问题
  • 1篇语用学
  • 1篇知识
  • 1篇认识论问题
  • 1篇认识论意义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认知
  • 1篇生物学
  • 1篇苏格拉底
  • 1篇他心问题
  • 1篇理论生物学
  • 1篇理性主义
  • 1篇连续性
  • 1篇伦理
  • 1篇伦理学

机构

  • 4篇山西大学
  • 4篇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武建峰
  • 3篇魏屹东

传媒

  • 2篇自然辩证法通...
  • 2篇学术研究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认知生成主义的认识论问题被引量:3
2017年
认知生成主义是认知科学中新兴的一个认知研究纲领,它旨在发起一场对认知科学基础的革命运动,而非传统框架范围内的改良。作为一种反表征主义框架,它对传统认知科学中的计算表征主义提出了严峻挑战。作为一种全新的认知理论构架,它通过整合存在主义现象学和以有机体为核心的生物学,对认知科学中的心身问题和他心问题以及生成主义本身面临的认知鸿沟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可行性方案。
武建峰
关键词:心身问题他心问题
控制论对生成认知科学范式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生成主义已然取代计算主义成为认知科学研究的主导范式,但是它的历史根源,特别是其控制论根源,往往在认知科学的历史分析中被忽略。然而,正是这一外在于认知科学的控制论根源最终导致了生成主义的诞生。生成主义统一了认知研究的两大科学传统,一个是外在于认知科学的控制论传统,一个是内在于认知科学的人工智能传统。认知科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认知主义、联结主义、具身动力主义和生成主义。相应地,控制论的发展也经历了一阶控制论、阿什比控制论、二阶控制论和认知生物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了老式的AI(即Good Old-Fashioned AI,GOFAI)、联结主义AI、具身-嵌入AI(embodied-embedded AI,EEAI)和生成AI(enactive AI)。梳理控制论传统和AI传统的发展脉络,挖掘生成主义的控制论根源,以便更好地理解生成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武建峰
认知生成主义的认识论意义被引量:8
2015年
认知生态学是认知科学中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它所孕育的生成主义纲领已经发展为一个能与认知主义和联结主义相抗衡的研究范式。生成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认知哲学观,超越了传统的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认知研究纲领,超越了传统的认知科学范式。它自身蕴涵的认识论原则包括自主性原则、意义建构原则、互规定性和共涌现性原则、具身行动原则和脑身经验结构原则。
魏屹东武建峰
关键词:认识论
论苏格拉底的理性伦理学被引量:1
2010年
苏格拉底在哲学史上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恢复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精神,更在于赋予理性以实践(道德)意义。苏格拉底的出现,使哲学的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自我"。苏格拉底之哲学堪称"理性主义的伦理学",他首次将伦理学纳入哲学视野,提出了"德性即知识"的理性主义命题;同时为寻求真正的伦理学知识,他提出了"是什么"的科学思维范式,奠定了西方人的基本思维模式,极大的推进了科学与文明的进步。
武建峰
关键词:苏格拉底理性主义德性知识伦理学
认知生成主义的方法论意义
2015年
生成主义是认知生态学奉行的认知研究纲领,它超越了传统的认知主义和联结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认知哲学观,它在方法论上超越了传统的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它自身蕴涵了以欧陆现象学和东方佛学静心修持传统为代表的第一人称方法,以生物学方法和动力学方法为代表的第三人称方法,以及基于一三人称整合的、以丹尼特的异类现象学和瓦雷拉的神经现象学为代表的第二人称方法,这是它特有的三种方法论。
魏屹东武建峰
关键词:方法论
生成认知科学中的连续性论题被引量:2
2014年
生命与心智的强连续性论题是生成认知科学的核心工作假设,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认知鸿沟问题,即生命与心智的基本现象与人类的高级认知现象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生成认知科学认为,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质疑传统认知科学中盛行的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假设,因此克服认知鸿沟的关键在于系统考察社会性对生命和心智的本构作用。为此,生成认知科学立足于其本有的生成主义范式,从理论生物学和现象学两大视角,详细论证连续性论题的合理性,并对认知鸿沟问题进行有效的双向处理。
武建峰魏屹东
关键词:关键词理论生物学现象学
基于生成进路的社会认知理论建构
2017年
生成主义作为一种日趋成熟的研究范式,已然超出认知科学范围,被广泛运用于社会认知领域中。这促使社会认知领域发生了生成转向。传统认知主义的方法论个体主义试图从第三人称视角将一切社会—文化因素还原为个体的内在心理表征,而生成进路则从根本上认为社会认知不可还原为个体内部认知机制的运行,试图为理解社会认知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文章旨在从生成进路的基本认知原则和方法论原则出发,在整合社会认知研究的个体说明、具身说明和交互说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社会认知的生成理论。
武建峰
关键词:社会认知
论生成认知科学的现象学基础被引量:3
2017年
生成主义是生成认知科学奉行的研究范式,它因对意识和主体性的密切关注而与现象学产生了强烈共鸣。现象学的一些核心观点和方法原则成为了生成进路的直接思想来源,它在生成理论框架的构建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然而,生成进路并非单纯地把现象学的观点和方法用于相关的认知问题研究,它还旨在整合心智科学和人类经验的现象学研究,并具体提出了以神经现象学为代表的自然化现象学方案。
武建峰
关键词:现象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