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婷婷

作品数:15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护理
  • 4篇血液
  • 3篇血小板
  • 3篇肿瘤
  • 3篇肿瘤患者
  • 3篇集束化护理
  • 2篇导管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液系统
  • 2篇血液肿瘤
  • 2篇血液肿瘤患者
  • 2篇生活质量
  • 2篇黏膜
  • 2篇黏膜炎
  • 2篇满意度
  • 2篇膜炎
  • 2篇口腔
  • 2篇口腔黏膜
  • 2篇口腔黏膜炎
  • 2篇活质量

机构

  • 13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段婷婷
  • 10篇吕娅
  • 10篇王莉
  • 10篇潘蕊
  • 2篇田莹
  • 1篇刘爱敏
  • 1篇王艳芬
  • 1篇何艳琳

传媒

  • 3篇当代护士(上...
  • 2篇天津护理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当代护士(下...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患者口腔黏膜炎预防的集束化护理方案构建及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本课题从预防的角度检索和评价高质量文献中多项口腔黏膜炎的护理措施,通过循证证据总结和专家会议的方法最终构建急性白血病患者口腔黏膜炎预防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并通过临床干预验证该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1.系统检索预防...
段婷婷
关键词:口腔黏膜炎急性白血病集束化护理
舒适护理理论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对舒适护理的概念、内涵、意义、分类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舒适护理的开展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包括身体舒适、心理安慰、社会舒适以及精神慰藉,目的在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丰富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内涵。
段婷婷吕娅潘蕊王莉
关键词:舒适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整体护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肿瘤患者PICC的居家护理体会
2021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迅速成立应急小组,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PICC患者居家护理方案,及时对重点患者开展了一对一远程居家护理服务。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症状监测的同时,护士积极做好疫情期间PICC导管维护随访,并对到期需要进行PICC导管维护患者给予线上指导,帮助患者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疏导患者情绪,为患者疫情期间PICC导管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也为重大疫情防控期间PICC导管带管患者的居家护理工作积累了宝贵临床经验。
王莉吕娅潘蕊段婷婷
关键词:居家护理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1年
呼吸机、留置导尿管以及中心静脉导管是临床护理特别是急危重症护理中常用的三类导管,而临床研究显示三类导管引起的导管相关感染率较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及经济损失,给医疗护理带来极大挑战,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本文对预防呼吸机、留置导尿管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将集束化护理理念引入到呼吸机、导尿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的最佳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具体介绍了集束化护理的相关概念、内涵、优点以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导尿管相关肺炎以及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集束化护理措施,使有循证医学基础的临床工作指南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治疗及护理,更好地引导患者的结果和预后。为临床护理工作在知识水平、行为规范和防控理念方面提供参考。
段婷婷田莹
关键词:导管相关感染护理实践集束化护理
云南边境精神科护士生活质量及其工作压力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云南边境地区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与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和护士工作压力源表(NJSQ)对188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工作压力总均分为(13.42±3.66)分,其中得分最高的是护理专业及工作,为(2.90±0.84)分;不同性别、年龄和学历的护士工作压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生活质量总得分为(57.20±11.82)分,得分最低的是环境领域(48.47±14.20)分,不同婚姻状况和学历的护士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与生活质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云南民族边境地区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大,性别、年龄、学历和婚姻状况是其影响因素,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是影响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
何艳琳周文刚钱阳凤段婷婷王艳芬荀婷婷刘爱敏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生活质量边境地区
1例PICC导管断裂遗留体内的案例解析被引量:1
2021年
在卫健委发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明确指出PICC适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唯一的一项由护士独立置管操作的静脉导管 [2] 。PICC因其操作安全简便、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化疗药物或高渗性液体对血管的刺激、留置方便、安全性高、便于携带,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使用不当会出现导管断裂现象,导管断裂是PICC置管后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0.67%~ 3.50 % [4] 。导管断裂进入体内随血流移位于心腔或肺动脉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因异物栓塞、房颤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病死率高达50% [5] 。本科室近期发生1例PICC导管断裂后游离至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处的不良事件,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未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现将此案的护理体会报道 如下。
吕娅王莉潘蕊段婷婷
关键词:导管断裂
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肿瘤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率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肿瘤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在科室中按品管圈活动步骤针对性地开展降低血液肿瘤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率活动,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科室肿瘤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病例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活动明显降低了血液肿瘤患者药物外渗率(P<0.001);目标达成率103.37%,进步率65.97%。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不仅减少了血液肿瘤患者药物外渗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了静脉输液的质量,达到预期干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以及业务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王莉吕娅潘蕊段婷婷
关键词:血液肿瘤药物外渗品管圈发生率
治疗性血小板去除术不良反应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治疗性血小板去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0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2组患者均行血小板去除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疼痛程度、舒适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9个测评因子评分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麦吉尔(Mc Gill)疼痛评分系统中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4个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治疗性血小板去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患者治疗时的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效果良好。
王莉段婷婷段婷婷吕娅
关键词:血小板去除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针对性护理疼痛程度
血液系统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血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PICC术进行治疗的血液肿瘤患者48例,分为对照组23例(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5例(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吕娅王莉段婷婷潘蕊
关键词:静脉血栓护理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个案管理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个案管理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新确诊的44例ITP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2)与对照组(n=2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个案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个案管理可提高ITP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出血风险,同时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吕娅王莉潘蕊段婷婷
关键词:奥马哈系统个案管理生活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