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渠鲲飞

作品数:11 被引量:13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实证
  • 2篇沂蒙山区
  • 2篇桃业
  • 2篇特色农业
  • 2篇农村
  • 2篇农业
  • 2篇连片
  • 2篇旅游
  • 2篇旅游业
  • 1篇单位根
  • 1篇单位根检验
  • 1篇地区农民
  • 1篇预防性储蓄
  • 1篇社会排斥
  • 1篇生产效率
  • 1篇实证分析
  • 1篇视阈
  • 1篇内生动力
  • 1篇内源式
  • 1篇能力贫困

机构

  • 10篇晋中学院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作者

  • 10篇渠鲲飞
  • 5篇左停
  • 2篇吴文良
  • 2篇薛海波
  • 1篇王琳瑛

传媒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农村经济
  • 1篇晋中学院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农业经济与管...

年份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协同治理下的空间再造被引量:43
2019年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功能发挥取决于对其本质认识基础之上的有效治理。在空间贫困理论观照下,易地扶贫搬迁的本质是改造贫困的空间因素,实现对贫困人口生计空间的再造。本文以山西省一个深度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的调研为依托,研究了在实践中如何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移民村成功的经验表明,协同治理下的空间再造是一种可行的途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政府和移民社区的协同:政府通过空间让渡、能力扶持、资源引导为移民社区脱贫创造了条件;在内生权威的带领下,移民社区激活了自身发展潜力;政府与移民社区通过空间再造构建了长效脱贫机制,社区的整体贫困得以缓解。其次是移民社区之间的协同:通过社区间资源的空间重组,提升了社区生计资本质量,增强了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三是移民社区内部的协同:立足于社区内的关系网络和社会信任,营造出守望相助的公共空间,解决了社区内部的个别贫困问题。最终在各方的协同治理之下,易地扶贫搬迁得以成功地实现目标。本文认为,除了发挥政府和社区在易地扶贫搬迁中的协同功能,还需要加强与资本的协同。
渠鲲飞渠鲲飞
关键词:协同治理内生动力
收入不确定性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农村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空间面板滞后模型,考察了2001年至2014年期间,我国农民收入不确定性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在考虑到经济距离造成的空间相关性后,双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更加显著和有效,二者之间的半弹性系数为0.62。结果表明,经济距离相近的地区,收入不确定性具有同质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收入不确定性的动态演进显示,当我国农民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不确定性程度最强,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为激烈。
渠鲲飞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空间面板
收入风险对生产效率和城镇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来自农村数据的分位数回归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对农民收入风险种类进行了识别,确定了农民收入的两种主要风险:经营性收入风险和工资性收入风险,并且采用调整离差率法进行了测度和描述。在此基础上,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了它们的动态演进及其对农业生产效率、城镇化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经营性收入风险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曲线呈现出倒U型形状,工资性收入风险对城镇化率的影响是一条缓慢上升的曲线。最后针对减少农民收入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渠鲲飞左停
关键词:分位数回归
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的实证分析与优化建议——以沂蒙山区桃业与旅游业为例被引量:37
2019年
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模式有利于山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选取沂蒙山区桃业与旅游业耦合案例,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桃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沂蒙山区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度不高、整体协调性较差,其他集中连片山区不同程度存在此问题,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基于此,提出树立产业“大耦合”理念,发挥旅游业引领优势等对策建议,以期推进集中连片山区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
薛海波吴文良渠鲲飞
关键词:特色农业旅游业
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的实证分析与优化建议--以沂蒙山区桃业与旅游业为例
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模式有利于山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选取沂蒙山区桃业与旅游业耦合案例,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桃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性。结果 表明,沂蒙山区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
薛海波吴文良渠鲲飞
关键词:特色农业旅游业
深度贫困区技能扶贫运行困境分析--基于能力贫困的视阈被引量:20
2018年
本文在能力贫困理论的关照下,考察了深度贫困区的技能扶贫运行困境。研究表明:由于"显性技能扶贫"脱嵌于贫困户的"深层能力贫困"实际,导致贫困户的能力建设不充分,扶贫功能式微。具体表现在:实施前,实施对象的识别中存在社会排斥,目标人群发生偏离;实施中,对扶贫对象的教育贫困认识不足,行政过程中的组织失灵,造成培训效应遗漏;实施后,缺乏隐形能力建设和碎片化治理,导致掌握技能的深度贫困户依旧不能稳定脱贫。为充分发挥深度贫困区中技能扶贫的功效,政策的功能定位应契合扶贫生态,把技能扶贫工作纳入可行能力建设中。政策的执行中,应有效调动基层政府的行政活力,加强整体性治理。
渠鲲飞左停左停
关键词:能力贫困社会排斥
中部地区农民预防性储蓄行为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2012年
在预防性储蓄理论指导下,借鉴缓冲储备模型,结合地区特点,构建了计量模型。然后利用1980年~2010年数据,对山西农民高储蓄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1.习惯因素,是该地区农民高储蓄的原因,前一期的储蓄每增加1%,本期的储蓄就增加0.217%;2.各种不确定性增强了农民储蓄动机;3.农民的收入依旧是制约消费的主要因素。
渠鲲飞杨晋华
关键词:预防性储蓄
农产品供给效率悖论分析与政策启示--基于中国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在中国的农业供给侧中,农户处于事实上的主体地位。研究发现,农户在农产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着供给效率悖论现象,即农产品在生产阶段中供给效率提高的同时,总体利润实现阶段的供给效率却出现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大提高了生产阶段中自然资源的转化率,这个阶段的供给效率得以提升。而生产结构的调整却滞后于消费结构的升级,生产出的农产品却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营销阶段的供给效率一直在低位徘徊。总体阶段供给效率的研究表明:人均土地面积、农产品价格与供给效率呈正相关,而生产性投资与供给效率呈现反向变动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我国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源错配情况。此外,人力资本的低质量、生产经营的组织性不足,也造成总体阶段的供给效率低下。
渠鲲飞左停
关键词:报酬率贡献率
乡村振兴的内源式建设路径研究——基于村社理性的视角被引量:25
2019年
乡村振兴的实质是依靠乡村自组织地深度参与,以产业升级实现村庄整体性变迁。这与村社理性内在逻辑具有一致性。村社理性中反复博弈、完全信息、有效制约等工具功能,不仅可以降低乡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成本,还有助于建立利益结合紧密的合作组织,为乡村振兴打下统的基础。而具有血缘和村落共同体文化认同的村社理性,在治理上具有保护型的特征,有利于乡村深度参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村社理性中的熟人社会的特质,模糊化利益,使得乡村可以通过内部化机制化解外部经济风险,对乡村的产业升级具有积极的作用。有效地发挥村社理性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渠鲲飞渠鲲飞
山西省农民消费和收入协整关系研究
2012年
分析山西省1980年至2010年的农村人均消费和收入数据,可以看出在这三十年中两者不存在协整关系。要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为此,国家应加大农业扶持力度,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产业结构,理顺农业流通体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应着力营造适合农民消费的社会环境,构建促进农村消费的长效机制。
渠鲲飞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