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莲
- 作品数:4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省气象局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两次大暴雨的新一代雷达产品和闪电特征分析被引量:16
- 2009年
- 应用新一代雷达产品、闪电监测定位资料等对2007年河南省郑州、信阳两次突发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后部的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暖湿气流在信阳地区交绥是信阳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锋前暖区暖平流使地面出现热低压产生辐合,从而激发局地强对流是郑州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地面冷锋是两次突发暴雨的触发机制,信阳、郑州均处于中尺度辐合线上强辐合上升运动处。从闪电参数看,信阳暴雨过程全部为负闪,郑州暴雨过程正闪比例为39%,且闪电总频次明显高于信阳。郑州暴雨是由快速发展的块状单体回波造成,信阳暴雨是由混合降水回波持续造成。新一代雷达平均径向速度特征对突发暴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分析径向速度图对提前发布暴雨预警信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一平牛淑贞王金莲介玉娥齐红
- 关键词:大暴雨雷达回波闪电
- 2011年“7·3”暴雨过程的卫星云图特征和湿位涡分析被引量:18
- 2012年
- 2011年7月2-3日豫西北出现局地暴雨天气,降雨强度大、时段集中,具有明显的强对流暴雨持征,其中有2站达大暴雨。采用1°×1°NCEP再分析资料进行环流背景分析和物理量诊断,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由高空低槽和中低空切变线直接影响所致,高湿不稳定区的稳定持续为雨区积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在冷空气入侵的激发下,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流降水;低层气旋性环流的形成和气旋性弯曲的存在利于上升运动加强,水汽的输送和辐合作用配合强烈的上升运动使得强降水持续;高层干位涡向对流层低层扰动下传具有促使低层气旋性涡旋生成和加强的作用,位涡的传播特征与未来4-6 h的雨势强弱对应较好。利用FY-2E卫星资料结合自动站逐小时降水量对暴雨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次暴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中尺度云团自组织现象,强降水是组织、合并后的一个中α尺度对流云团内部两个中β尺度的强雨团直接造成的;Tbb<221 K的冷云覆盖区与暴雨落区相对应。
- 张霞王新敏王金莲齐伊玲
- 关键词:暴雨卫星云图TBB湿位涡
- 不同观测频次的风资料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4
- 2009年
- 利用郑州站2007年在不同观测频率下风的观测数据,一种是每日02时、08时、14时、20时的4次观测值,另一种是每日24次的观测值,即每间隔1 h的连续观测值,对风向、风速在两种不同观测频率下观测值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在风向频率、静风频率、平均风速上均存在差异,其中风向和静风频率各月差异较大。在建设项目和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大气污染长期平均浓度预测时,应选用评价项目所在地的每日24 h的自动连续观测的统计数据,以消除许多随机的因素。
- 余辉李红卫王金莲张小刚晋建设王红振
- 关键词:风速大气污染
- 新一代天气雷达对一次暴洪的监测被引量:5
- 2008年
- 利用三门峡雷达结合乡镇雨量资料,分析了卢氏暴洪雷达回波生成、发展和演变,得出了天气雷达监测预警暴洪的参考结论:基本反射率因子上表现为混合降水回波,强回波多次经过某一地方时,因"列车效应"可造成该地过程降水量的显著增大;平均径向速度图上有暖平流S弯曲、南风急流和风速辐合、逆风区;风廓线上偏南风层次伸至12km以上和低空急流长时间稳定维持表明本过程湿层厚、中低层有充足水汽输送,根据风廓线风随高度的变化可以预测降水过程的开始、加强、维持和减弱阶段。
- 张一平王国安牛淑贞王金莲
- 关键词:暴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