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亚明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家蚕
  • 8篇病毒
  • 5篇蛋白
  • 4篇多角体
  • 4篇多角体病毒
  • 4篇家蚕核型多角...
  • 4篇核型多角体
  • 4篇核型多角体病
  • 4篇核型多角体病...
  • 4篇BMNPV
  • 3篇基因
  • 3篇杆状
  • 3篇杆状病毒
  • 2篇诱导型
  • 2篇早期基因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理论
  • 2篇启动子
  • 2篇热休克
  • 2篇热休克蛋白

机构

  • 9篇西南大学

作者

  • 9篇蒋亚明
  • 6篇潘敏慧
  • 3篇陈鹏
  • 2篇胡志刚
  • 2篇鲁成
  • 2篇李海清
  • 1篇陈婷婷
  • 1篇胡楠
  • 1篇黄亮
  • 1篇胡志刚
  • 1篇何倩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蚕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诱导型39K启动子及其重组载体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诱导型39K启动子及其重组载体和应用,该启动子是以BmNPV延迟早期基因39K的启动子最优序列作为“母体”启动子,逐步截短分析降低启动子长度,构建重组启动子,仍具有很强的BmNPV诱导启动活性...
潘敏慧董战旗鲁成陈鹏曹明亚李海清蒋亚明胡志刚
文献传递
杆状病毒LEF-11蛋白自身相互作用关键区域的鉴定
【目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是蚕业上最常见且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其晚期表达因子(late expression factor,lef...
蒋亚明董战旗陈婷婷胡楠董非凡黄亮唐良彤潘敏慧
关键词:家蚕BMNPV
文献传递
家蚕ADP/ATP转运酶(BmANT)抑制BmNPV增殖作用机制研究
2019年
[目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隶属于杆状病毒,需要借助宿主细胞能量代谢进行自身增殖复制。家蚕ADP/ATP转运酶(Bombyx mori ADP/ATP translocase,BmANT)是线粒体转运蛋白,在BmNPV感染条件下和家蚕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BmHSP60)具有直接的相互作用。因此,鉴定Bmant基因在BmNPV感染过程中的功能特征,有助于解析杆状病毒劫持宿主细胞因子促进自身增殖复制机制,完善杆状病毒和宿主相互作用网络。[方法]通过结构域预测BmANT蛋白的结构特征,荧光定量PCR分析Bmant基因在BmNPV感染后的变化特征;并过表达BmANT检测其对病毒DNA复制和病毒蛋白表达变化影响;进一步在转录水平分析Bmant和Bmhsp60基因的调控关系;最后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技术鉴定Bmant和Bmhsp60基因共同调控BmNPV增殖复制的机制。[结果] SMART软件预测显示BmANT包含3个线粒体载体结构域,BmNPV感染24 h后Bmant基因持续下调表达。过表达Bmant基因能够显著抑制BmNPV DNA的复制和VP39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Bmant和Bmhsp60基因具有相互拮抗作用,能够相互抑制转录。Bmant和Bmhsp60共同过表达分析显示,BmANT和BmHSP60共同作用BmNPV能够抑制病毒的增殖复制。[结论]结果表明,BmANT是一个线粒体载体蛋白,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能够下调Bmhsp60基因表达,并抑制BmNPV增殖复制。
董战旗蒋亚明陈鹏潘敏慧
关键词:家蚕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抗病毒
杆状病毒LEF-11蛋白自身相互作用关键区域的鉴定
【目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是蚕业上最常见且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其晚期表达因子(late expression factor,lef...
蒋亚明董战旗陈婷婷胡楠董非凡黄亮唐良彤潘敏慧
关键词:家蚕BMNPV
文献传递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关键基因的鉴定
2017年
选择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基因组中可能与病毒增殖相关的8个基因dbp、lef-2、lef-3、lef-7、lef-10、lef-11、p143和vp1054作为候选基因,利用家蚕内源性microRNA骨架构建候选基因的干扰载体,并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对上述候选基因进行干扰试验,筛选病毒增殖的关键基因,以期为开辟家蚕抗Bm NPV研究新路径打下基础。对8个候选基因的RNA干扰试验显示:干扰lef-7对Bm NPV的增殖没有明显影响;对lef-2和lef-11表达的干扰效率最高,达到90%以上,其中干扰lef-11后病毒对细胞的感染率仅为9.16%,远远低于对其他基因干扰后的感染率。依据试验结果初步确认8个病毒增殖相关基因中,lef-11对病毒增殖的影响最大。
董非凡何倩董战旗胡志刚蒋亚明潘敏慧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关键基因RNA干扰抗病毒
家蚕热休克蛋白BmHsp60在BmNPV侵染过程的作用研究
家蚕是重要的泌丝经济昆虫,在我国有悠久的驯养历史,由于昆虫本身缺乏哺乳动物的获得性免疫系统,使之易受病原微生物的影响,我国每年因蚕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其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nucleopoly...
蒋亚明
关键词:家蚕病毒增殖
杆状病毒LEF-11蛋白自身相互作用关键区域的鉴定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 NPV)是蚕业上最常见且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其晚期表达因子(late expression factor,lef)LEF-11对病毒的增殖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证明LEF-11蛋白能够发生自身相互作用形成寡聚体,本研究通过逐步截短探究LEF-11蛋白自身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方法】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技术和荧光定位(fluorescent co-location)技术,首先根据Bm NVP lef-11及各个截短片段序列和荧光蛋白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回收得到所有片段以及荧光标签片段,并且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回收后,将荧光标签片段分别连接到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 IZ/V5-His上,构建p IZ-Ds Red和p IZ-EGFP质粒,然后用相同方法构建LEF-11全长和逐步截短的LEF-11红色荧光融合蛋白载体,分别与p IZ-LEF11-GFP共同转染到家蚕Bm N-SWU1细胞中,更换普通培养基48 h后固定细胞并制片,最后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融合蛋白表达及定位情况,鉴定LEF-11蛋白自身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荧光双分子互补试验相关载体的构建步骤与荧光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方法一致,转染处理及荧光观察方法也相同。【结果】杆状病毒LEF-11蛋白2—61和62—112端均能与LEF-11蛋白全长发生相互作用,分别共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步截短过程中,LEF-11蛋白N-端2—61、12—61、22—61、32—61、42—61和2—51均能与LEF-11蛋白全长共同定位于细胞质中,但其52—61、2—41未发生共定位;C-端截短片段能够与LEF-11蛋白全长发生共定位的有62—112、72—112、82—112、72—101和72—91,但92—112和72—81区域未发现共定位现象;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结果验证LEF-11蛋白N-端片段与LEF-11蛋白全长相互作用的有2—61、12—61、22—61、32—61、42—61、2—51,而2—41、52—61截短突变体则不能,与N-端片段荧
蒋亚明董战旗陈婷婷胡楠董非凡黄亮唐良彤潘敏慧
关键词:家蚕BMNPV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诱导型39K启动子及其重组载体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诱导型39K启动子及其重组载体和应用,该启动子是以BmNPV延迟早期基因39K的启动子最优序列作为“母体”启动子,逐步截短分析降低启动子长度,构建重组启动子,仍具有很强的BmNPV诱导启动活性...
潘敏慧董战旗鲁成陈鹏曹明亚李海清蒋亚明胡志刚
文献传递
家蚕热休克蛋白HSP60相互作用蛋白筛选与鉴定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HSP60是热休克蛋白中重要的一员,在昆虫先天性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昆虫生长发育的必要因子。前期研究证明家蚕BmHSP60参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入侵细胞过程,本研究通过鉴定BmHSP60相互作用蛋白,为其在家蚕先天性免疫中作用机制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免疫共沉淀和银联-质谱分析技术(LC-MS/MS),首先构建BmHSP60过表达载体并融合Flag标签,转染到家蚕细胞中48 h后,收集蛋白,进行免疫共沉淀,用Flag抗体孵育磁珠调取相互作用蛋白,银染处理后,能够检测到明显的差异条带,把差异条带切胶保存在-80℃,然后质谱分析差异条带的多肽;根据质谱结果和差异条带的大小与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筛选到候选相互作用蛋白。最后,构建候选相互作用蛋白的克隆载体并融合HA标签,分别和BmHSP60表达载体共转到家蚕细胞,免疫共沉淀和荧光共定位验证BmHSP60和候选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Mito-Tracker-Green分析BmHSP60候选相互作用蛋白与线粒体的共定位。【结果】免疫共沉淀银染结果显示BmHSP60相互作用蛋白在110、90、75、60和35 kD附近有5条明显的差异条带,将这5条条带混成蛋白池进行质谱分析,通过银联-质谱分析结果和家蚕基因组数据库以及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共鉴定到32个差异蛋白,根据多肽数量和蛋白分子量的大小共筛选到5个相互作用候选蛋白与银染结果差异条带一致,分别为ADP/ATP translocase(ANT)、Actin、Alpha-tubulin、Elongation factor 1-alpha(EF1α)和HSP90。构建BmHSP60候选相互作用蛋白克隆表达载体并融合HA标签,与BmHSP60共同转染到家蚕细胞,免疫共沉淀immunoprecipitated(IP)用α-Flag抗体孵育,immunoblotting(IB)再用α-Flag抗体孵育,均能够检测到BmHSP60表达。而IB用α-HA抗体孵育显示只有BmANT和BmHSP90能够检测到相应的条带,而Alpha-tubulin和EF1
董战旗蒋亚明潘敏慧
关键词:家蚕相互作用蛋白免疫共沉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