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未艳 作品数:6 被引量:54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无患子总皂苷的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研究无患子总皂苷的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醇提-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得到无患子总皂苷,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利用纸片法和试管法分别测定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这5种常见的皮肤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IC)。评价无患子总皂苷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能力。结果无患子总皂苷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0.625,0.312 5,0.312 5 mg/ml,而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活性。无患子总皂苷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IC50分别为0.118 5,0.686 4 mg/ml。结论无患子总皂苷对细菌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赵志敏 南艳平 唐青涛 赵宏伟 郭未艳 杨得坡关键词:抑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清除剂 滇黄精多糖提取的工艺组合及其优化 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考察滇黄精多糖的制备工艺,建立中药多糖制备工艺共性技术。方法考察黄精多糖提取、醇沉、脱蛋白与脱色工艺。结果构建了包括多糖提取、醇沉、脱蛋白与脱色四个步骤完整的工艺组合。结论该技术不仅对药材黄精的资源利用与开发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建立植物多糖的共性关键技术也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郭未艳 孙秋燕 徐晓红 何国瑞 赵志敏 杨得坡关键词:滇黄精 多糖 共性技术 中药五谷虫油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中药五谷虫油,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CO2流量对中药五谷虫油得率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中药五谷虫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压力25 MPa,时间90 min,CO2流量25 L/h。在此条件下中药五谷虫油得率为19.76%。中药五谷虫油甲酯化后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4.78%,其中主要为棕榈酸(34.75%)、肉豆蔻酸(4.70%)、硬脂酸(3.0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5.22%,其中主要为油酸(21.07%)、棕榈油酸(18.93%)、亚油酸(11.51%)。 谭晓峰 郭未艳 朱龙平 何国瑞 厉倬学 杨得坡关键词:超临界CO2萃取 脂肪酸组成 气相色谱-质谱 无患子总皂苷抗炎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研究无患子总皂苷抗炎和抑制酪氨酸酶作用活性。方法采用醇提-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得到无患子总皂苷,运用二甲苯所致鼠耳肿胀和蛋清所致的鼠足趾肿胀的两种急性炎症模型对无患子总皂苷体内抗炎活性进行研究。并以L-酪氨酸为底物,以熊果苷为阳性对照,采用比色法测定无患子总皂苷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结果无患子总皂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鼠耳肿胀均有抑制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患子总皂苷各剂量组对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低剂量组在注射蛋清2 h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在注射蛋清2 h、5 h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4 h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无患子总皂苷对酪氨酸酶呈现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浓度0.3125 mg/ml时,无患子总皂苷与熊果苷的抑制作用相当,但随着浓度增大,无患子总皂苷对酶的抑制作用没有显著提高。结论无患子总皂苷有显著的体内抗炎作用,也对酪氨酸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赵志敏 南艳平 唐青涛 赵宏伟 郭未艳 杨得坡关键词:抗炎活性 酪氨酸酶 山奈提取物中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建立山奈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体外透皮接收液的HPLC测定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选择裸鼠皮肤为渗透屏障,进行体外扩散试验。采用HPLC法测定山奈提取物中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体外透皮累积渗透量,研究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透皮吸收特性。山奈提取物中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具有一定的防晒功效,结果表明其在10 h内的累积渗透量为0.2949 mg/cm2,可用于天然防晒化妆品的开发。 李青 韩红梅 孙永江 郭未艳 杨得坡关键词:山奈 FRANZ扩散池 透皮吸收 尖齿臭茉莉的化学成分及其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尖齿臭茉莉Clerodendrum lindleyi根和茎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自由基清除活性。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DPPH法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体外自由基清除活性测试。结果从尖齿臭茉莉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1)、单乙酰马蒂罗苷(2)、4″-O-乙酰马蒂罗苷(3)、赪桐苷A(4)、3″,4″-O-乙酰马蒂罗苷(5)、洋丁香苷(6)、木栓酮(7)、粘霉烯醇(8)、蒲公英萜醇(9)、钩大青酮(10)、海通酮E(11)、(24S)-乙基胆甾-5,22,25-三烯-3β-醇(12)、hedyotol C 4″-O-β-D-glucopyranoside(13)。化合物1~6从根中分离得到,7~13从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2显示了不同程度的DPPH清除活性。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分离得到的苯乙醇苷类、萜类及甾醇类成分均具有一定的DPPH清除作用,其中苯乙醇苷类成分4″-O-乙酰马蒂罗苷、单乙酰马蒂罗苷和洋丁香苷活性最为显著。 闵欢 赵志敏 郭未艳 杨得坡 成金乐关键词:苯乙醇苷 自由基清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