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南京江宁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之凡
作品数:
4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艺术
政治法律
更多>>
合作作者
沈祥胜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领域
2篇
艺术
主题
2篇
摄影
2篇
视觉
2篇
文化批判
1篇
语言
1篇
殖民主义
1篇
视觉文化
1篇
图像
1篇
图像语言
1篇
绘画
1篇
版画
机构
2篇
武汉纺织大学
作者
2篇
陈之凡
1篇
沈祥胜
传媒
1篇
武汉纺织大学...
年份
1篇
2016
1篇
2015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西方图像的中国形象异化和视觉文化批判——以十九世纪版画和摄影为例
自马嘎尔尼使团访问中国后的一百多年里,版画和摄影被人们所利用对中国进行视觉勘探,包括记录战争、勘测偏远的地区以及进行科学考察。在中国,不仅仅是殖民地土地上的各种符号被记录了下来,帝国中心的街景、沿海渔村的渔夫、偏远乡村的...
陈之凡
关键词:
文化批判
视觉文化
文献传递
西方图像的殖民主义建构和视觉文化批判——以19世纪绘画和摄影为例
2015年
19世纪,随着清帝国逐渐的被迫对外开放,西方各国人员被允许在清帝国境内游历、传教、交流和记录。西方人本来有机会可以了解一个东方的文明,但是当话语权被西方完全掌握的时候,图像的内容却不可逆转的朝向了几乎与中国无关的方向,中国人不是可以自我发言的自由主体,中国被简单的标签化和符号化了。无论是画笔还是相机,两者都作为一种符号的承载工具,被运用于对殖民中国的图像构建中。
陈之凡
沈祥胜
关键词:
殖民主义
文化批判
图像语言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