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杰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一种原位聚合光学杂化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增透聚酯薄膜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位聚合光学杂化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通过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的二氧化硅溶胶,稀释后将其旋涂于PET薄膜表面,提高PET薄膜的增透效果,并改变其疏水性、雾度等性能。
- 赵晨潘映佟张洪文沙龙陈政翰许德焕何英杰张怡菲
- 文献传递
- 一种改性高增透光学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薄膜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性高增透光学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将含有氨基的笼型聚倍半硅氧烷结构(POSS)引入到含氟乳液聚合物中,合成具有光学增透功能的含氟乳液共聚物,乳液中的乳胶粒在基材表面均匀分...
- 陈政翰张洪文姜彦蒋姗沙龙赵晨丁庆月朱佳雯潘映佟何英杰刘苏琴顾钦天孙喆
- AA/PTA单体比例对PBAT共聚酯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以己二酸(AA)、对苯二甲酸(PTA)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采用先酯化后缩聚的两步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PBAT)共聚酯。研究己二酸与对苯二甲酸不同摩尔比对合成共聚酯的结构、热性能和弹性性能的影响。FTIR和NMR测试结果表明本实验成功合成了PBAT共聚酯。GPC测试结果表明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M_w)在41000~142000之间,测试结果与特性黏度具有一致性。DSC测试结果表明随己二酸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逐渐降低;WXRD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己二酸含量的不断增加,共聚酯的晶型结构逐渐由PBA转变为PBT;DMA结果表明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基本呈不断降低的趋势;TGA结果表明PBAT共聚酯的初始分解温度随对苯二甲酸含量的增加向高温区移动,而在高温段共聚酯的热稳定性接近。拉伸结果表明,AA/PTA比例的变化显著影响共聚酯的力学弹性,PBAT7:3具有最大的断裂伸长率,而PBAT3:7则表现为强而韧的拉伸特性。
- 赵彩霞柏祥邹国享何英杰李锦春
- 关键词:PBAT热性能力学性能
- 六(γ-氨丙基硅烷三醇)环三磷腈的制备及其在膨胀阻燃聚丙烯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7年
- 以六氯环三磷腈、对羟基苯甲醛及γ-氨丙基硅烷三醇(KH553)为反应原料,合成了具有席夫碱结构的有机硅型成炭剂六(γ-氨丙基硅烷三醇)环三磷腈(HKHPCP)。以HKHPCP与聚磷酸铵(APP)的复配物为抗熔滴剂,以N-烷氧基受阻胺(NOR116)为阻燃协效剂,通过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膨胀阻燃聚丙烯(PP)基复合材料(APP-HKHPCP-NOR116/PP)。利用FTIR、核磁共振(1 H和31P NMR)对HKHPCP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热失重、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锥形量热、拉曼光谱和SEM研究了阻燃体系的热降解行为、阻燃性能及炭层的石墨化程度和致密性。HKHPCP的热失重结果表明,其在氧气氛围下的初始分解温度为300.2℃,1 000℃时残余率为34.8%。当添加总量为30wt%的阻燃剂时,APP-HKHPCP-NOR116/PP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43%,且能通过UL-94V-0级,其热释放速率(HRR)、总热释放速率(THR)及烟释放速率(SPR)、总烟释放量(TSP)相比于纯PP分别降低了75.0%、50.5%和88.0%、80.8%,表现出显著的隔热、抑烟性能。APPHKHPCP-NOR116/PP复合材料燃烧后形成了高石墨化、致密的炭层。
- 李雄杰何英杰邹国享屈鑫杨荣李锦春
- 关键词:聚丙烯受阻胺膨胀阻燃体系
- 一种改性高增透光学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薄膜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性高增透光学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将含有氨基的笼型聚倍半硅氧烷结构(POSS)引入到含氟乳液聚合物中,合成具有光学增透功能的含氟乳液共聚物,乳液中的乳胶粒在基材表面均匀分...
- 陈政翰张洪文姜彦蒋姗沙龙赵晨丁庆月朱佳雯潘映佟何英杰刘苏琴顾钦天孙喆
- 文献传递
- 一种原位聚合光学杂化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增透聚酯薄膜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位聚合光学杂化增透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通过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的二氧化硅溶胶,稀释后将其旋涂于PET薄膜表面,提高PET薄膜的增透效果,并改变其疏水性、雾度等性能。
- 赵晨潘映佟张洪文沙龙陈政翰许德焕何英杰张怡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