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洁
- 作品数:40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利用预变性神经移植物行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术治疗完全性面瘫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利用预变性神经移植物行舌下神经一面神经吻合术修复完全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30只大鼠分为四组:A组:健康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离断面神经后不做任何处理;c组:离断面神经后1周即刻修复;D组:离断面神经后9周延迟修复。鼻尖偏离指数实验检测面容对称性;神经电生理检测肌动作电位;半薄及超薄切片观察髓鞘再生;逆行示踪法检测舌下神经的再生。结果鼻尖偏离指数实验检测0【角度,修复术后4个月c组比D组仪角恢复明显(P〈0.01);肌动作电位检测c组的振幅和峰面积值明显高于D组(P〈0.05)。半薄切片显示C组和D组神经移植物内新生髓鞘的数量分别为(1239±192)个和(559±224)个。超薄切片观察可见C组和D组大鼠神经移植物和与其吻合的面神经中,绝大部分(〉90%)为有髓鞘神经纤维,髓鞘直径为1.0—6.5μm。逆行示踪显示,在修复术后4个月,c组的舌下神经核中CTB—Alexa555和FG双标记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D组(P〈0.05)。结论利用预变性神经移植物行舌下神经一面神经吻合术早期治疗完全性面瘫,有助于受神经支配的面肌功能恢复,能够有效地治疗完全性面瘫。
- 冯洁苏迪娅历俊华李德志万虹刘松
-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移植物
- HIF-1α及相关基因与无功能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HIF-1α及其下游相关基因与垂体裸细胞瘤和嗜酸性细胞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6例裸细胞瘤(侵袭性28例,非侵袭性18例),46例嗜酸细胞瘤(侵袭性11例,非侵袭性35例)和3例正常垂体组织。采用q RT-PCR检测HIF-1α基因及其下游相关基因MMP9、ECAD和NCAD在正常垂体组织和肿瘤组织的m RNA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基因表达在侵袭性裸细胞瘤高于非侵袭性裸细胞瘤(P=0.026);而HIF-1α基因表达在侵袭性嗜酸性细胞瘤和非侵袭性嗜酸性细胞瘤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MMP9基因表达在侵袭性裸细胞瘤高于非侵袭性裸细胞瘤(P=0.023)。NCAD和ECAD基因表达在侵袭性裸细胞瘤和非侵袭性裸细胞瘤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HIF-1α基因与裸细胞瘤侵袭性相关,其可能通过上调MMP9参与裸细胞瘤侵袭生长。HIF-1α可作为侵袭性裸细胞瘤的特异性标记物。
- 冯洁于升远洪礼传李储忠杨晶晶万虹张亚卓
- 关键词:垂体肿瘤
- 利用基因表达芯片筛选与无功能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寻与无功能垂体腺瘤(NFPA)侵袭性相关基因。方法选择7例NFPA和3例正常垂体组织进行基因表达芯片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和统计生物软件,筛选出与NFPA侵袭性相关的基因。进一步利用43例NFPA标本,通过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验证筛选出的ENC1基因与侵袭性NFPA的相关性。结果在侵袭性NFPA、非侵袭NFPA和正常垂体组织三组之间,筛选出共表达发生变化的基因56个,其中在侵袭性NFPA中35个基因上调和21个基因下调。QPCR结果显示:ENC1在侵袭性NFPA表达低于非侵袭性NFPA表达(P=0.01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NC1在正常垂体组织呈强阳性,而在侵袭性NFPA呈弱阳性。结论 ENC1可能是侵袭性NFPA的一个重要生物标记。
- 冯洁洪礼传李储忠于升远吴永刚何乐王红云李丹万虹张亚卓
- 关键词:垂体肿瘤侵袭性基因
- 突触形成和线粒体功能异常相关蛋白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23年
-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突触形成相关蛋白突触关联蛋白(Snap)25、神经突触素(Synapsin)1和线粒体功能异常相关蛋白单胺氧化酶B(Maob)、NADH脱氢酶(辅酶Q)Fe-S蛋白(Ndufs)2在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可控性皮质打击伤(CCI)建立中度TBI模型,CCI后48 h(CCI组,n=13)为急性期观察点;假手术组(n=13)与CCI组处理步骤一致,仅不打击皮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蛋白质质谱分析CCI组(n=5)与假手术组(n=5)海马组织之间的差异蛋白。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蛋白的细胞组分、生物进程和分子功能,并进行经典通路富集分析及疾病功能富集分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组海马组织神经元核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Snap25、Synapsin1、Maob以及Ndufs2蛋白的表达。结果蛋白质质谱数据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CCI组上调的差异蛋白共55种(差异倍数≥1.50),下调的差异蛋白共110种(差异倍数≤0.6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富集的经典通路包括突触形成信号通路[-log_(10)(P值)=7.29]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信号通路[-log_(10)(P值)=4.06]等;突触形成信号通路中富集了Snap25和Synapsin1等蛋白;线粒体功能障碍信号通路中富集了Maob和Ndufs2等蛋白。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CCI组出现神经元核固缩、线粒体嵴断裂。WB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n=5)比较,CCI组(n=5)Snap25(分别为0.594±0.025、1.000±0.141,t=4.92)、Synapsin1(分别为0.597±0.077、1.000±0.100,t=5.56)、Maob(分别为0.528±0.042、1.000±0.160,t=4.94)以及Ndufs2(分别为0.549±0.057、1.000±0.131,t=5.4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突触形成相关蛋白Snap25、Synapsin1和线粒体功能异常相关蛋白Maob、Ndufs2在急性TBI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下降,可能参与TBI的�
- 牛非冯洁茆翔张斌徐晓健刘佰运
- 关键词:突触线粒体质谱分析法
- 非NF2突变型颅底脑膜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非NF2基因突变AKT1(E17K)、SMO(L412F)、KLF4(K409Q)和TRAF7(G536S)型颅底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92例颅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所有脑膜瘤样本进行Sanger基因测序,检测4个非NF2点突变:AKT1(E17K)、SMO(L412F)、KLF4(K409Q)和TRAF7(G536S)。结果92例颅底脑膜瘤中共检测出24例非NF2突变型脑膜瘤,1例为WHO 2级(非典型性),23例为WHO 1级。其中,AKT1(E17K)突变7例,SMO(L412F)突变7例,KLF4(K409Q)突变8例,TRAF7(G536S)突变2例。AKT1(E17K)、SMO(L412F)和KLF4(K409Q)突变型多为脑膜上皮型和过渡型,KLF4(K409Q)和TRAF7(G536S)突变型主要为分泌型。KLF4(K409Q)突变型和TRAF7(G536S)突变型的肿瘤体积较小。较小的肿瘤体积对于预测KLF4(K409Q)和TRAF7(G536S)突变型脑膜瘤有一定特异性和敏感性(AUC分别为0.784和0.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KT1(E17K)、SMO(L412F)和TRAF7(G536S)突变型多好发于颅底中线。KLF4(K409Q)突变型肿瘤多位于颅内右侧,其中4例(50%)位于岩斜区。结论非NF2基因突变脑膜瘤多好发于颅底中线处,病理级别多为WHO 1级,AKT1(E17K)和SMO(L412F)突变型病理亚型多为脑膜上皮型和过渡型,分泌型多见于KLF4(K409Q)和TRAF7(G536S)突变型。KLF4(K409Q)和TRAF7(G536S)突变型肿瘤体积相对较小。
- 黄冠又郝淑煜冯洁王亮张力伟张俊廷吴震
- 关键词:脑膜瘤颅底AKT1KLF4SMO
- 极光激酶A抑制剂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B7-H3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极光激酶A(AURKA)抑制剂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细胞增殖和免疫检查点B7-H3表达的影响。方法基于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计划数据库(共325例患者),分析AURKA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学类型、世界卫生组织(WHO)级别、原/复发状态、患者的生存期、O°-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甲基化、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及染色体1p19q共缺失的相关性。比较AURKA mRNA在不同病理学类型、不同WHO级别,以及原发与复发性脑胶质瘤中表达的差异。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比较不同AURKA mRNA表达水平的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探讨AURKAmRNA表达水平、IDH突变、染色体1p19q共缺失、发病年龄、放疗、化疗、WHO级别及原/复发状态对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确定AURKA mRNA表达水平对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脑胶质瘤组织样本,其中低级别胶质瘤(LGG)4例,CBM4例;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检测AURKA在肿瘤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采用AURKA抑制剂alisertib处理人CBM细胞株U87-MG,将其分为对照组(以DMSO处理)和alisertib处理组(以5μmol/Lalisertib处理)。采用CCK-8法和结晶紫染色方法分别检测alisertib对细胞活性和克隆形成的影响。采用WB法检测alisertib对AURKA、磷酸化AURKA和B7-H3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lisertib对GBM细胞膜蛋白B7-H3表达的影响。结果CGGA计划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AURKA mRNA在CBM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星形胶质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均P<0.001);在WHO2、3及4级胶质瘤组间,AURKA mRNA的表达水平随WHO级别的升高而增加(P<0.001);AURKA mRNA在复发性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原发性胶质瘤(t=4.50,P<0.001)。K
- 刘金秋蒲焯楠邓宇轩吕一帆张绍东郝淑煜季楠万虹冯洁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
- 一种用于体外检测Neurofibromastosis2疾病致病基因NF2的c.602delTG突变的试剂盒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体外检测Neurofibromastosis 2疾病致病基因NF2的c.602delTG突变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如下引物对:SEQ ID NO:1和SEQ ID NO:2。本发明首次发现了NF2疾病...
- 张俊廷郝淑煜冯洁李达吴震王亮张力伟
- 文献传递
- 面神经保留程度对神经再生及重建眼轮匝肌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保留不同程度的再生面神经对面神经-舌下神经侧-侧吻合术后大鼠眼轮匝肌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分组的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4组大鼠均行面神经钳夹线拴损伤及面神经-舌下神经侧-侧吻合术(简称吻合术)。术后3个月,A组(对照组):模型建立后不做任何处理;B组:横截断结扎线近头端面神经1/3部分;C组:横截断结扎线近头端面神经2/3部分;D组:于面神经结扎线近头端全部离断面神经。分别于吻合术后1、2、3个月和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采用瞬目反应评分评估大鼠患侧眼睑的闭合程度;行运动诱发电位(MAPs)检测大鼠患侧眼轮匝肌的动作电位幅度及波幅下面积;神经元逆行示踪检测面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内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面神经及移植神经半薄切片计数髓鞘数目。结果4组大鼠吻合术后1、2、3个月的瞬目反应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47、11.00、10.61、19.13,均P<0.05);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4组瞬目反应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6,P<0.05),其中D组分别低于A组和B组(均P<0.01);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刺激面神经吻合口近头端及移植神经中点,4组的MAPs波幅及波幅下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56、11.86、6.33、4.65,均P<0.05),其中D组的MAPs波幅及波幅下面积均低于A组(均P<0.05)。神经元逆行示踪显示,4组的面神经核内阳性神经元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P<0.05),其中D组的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低于A组和B组(均P<0.05)。4组的面神经干及移植神经中段髓鞘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33、6.35,均P<0.05),其中A组分别高于C组和D组(均P<0.05)。结论面-舌吻合术中保留面神经结构完整性具有积极意义,至少保留2/3再生面神经对眼轮匝肌恢复有利。
- 庄园王彬彬张绍东历俊华万虹冯洁李德志刘松
- 关键词:面神经舌下神经眼轮匝肌
- Galectin-3基因多态性与颅底脊索瘤易感性关联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Galectin-3基因多态性与颅底脊索瘤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运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5l例颅底脊索瘤患者和102例健康人的Galectin-3基因中rs4644、rs465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颅底脊索瘤患者与健康人之间Galectin-3基因中rs4644、rs4652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并根据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Galectin-3基因中rs4652位点基因型在颅底脊索瘤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按性别分层,在女性群体中,rs4652位点基因型在颅底脊索瘤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显性模型,CC/AC/AA,P=0.020;显性模型,CC+AC/AA,P=0.009),携带CC和AC基因型的群体患颅底脊索瘤的发病风险增加(OR=4.5;95%CI=1.365~14.833)。结论Galectin-3基因中rs465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颅底脊索瘤发病风险相关联,在女性群体中,携带CC和AC基因型者患颅底脊索瘤的风险增高。
- 田凯兵王亮冯洁郝淑煜王科李达万虹吴震张俊廷
- 关键词:颅底脊索瘤GALECTIN-3基因多态性
- 建立人颅底脊索瘤细胞系HBC2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建立人脊索瘤细胞系,为今后深入开展脊索瘤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手术获得新鲜人脊索瘤组织标本,经机械法和反复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和细胞纯化,接种到DMEM/F-12的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稳定传代15代。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器特点,免疫组化S100、Galectin-3、Fascin-1、Brachyury染色检测脊索瘤特异性标准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吉姆萨染色体核型分析,裸鼠皮下注射验证细胞的成瘤性。结果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内可见大量空泡状结构,电镜下胞质内为大量低电子密度的黏液空泡,免疫组化染色S100、Galectin-3、Fascin-1、Brachyury蛋白均呈阳性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百分率分别为G1期51.3%、S期23.6%、G2-M期25.0%、G2/G1≈2,染色体核心分析细胞为异倍体核型,细胞注入裸鼠皮下有肿瘤形成。结论成功建立脊索瘤细胞系HBC2,长期传代后仍能保持脊索瘤细胞特性。
- 王亮冯洁历俊华王科田凯兵陈学涛吴震万虹张俊廷
- 关键词:脊索瘤颅底细胞系染色体核型分析成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