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苗苗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多环芳烃
  • 3篇介孔
  • 3篇介孔碳
  • 2篇动力学
  • 2篇气相
  • 2篇吸附动力学
  • 1篇低浓度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有序介孔
  • 1篇有序介孔碳
  • 1篇特性分析
  • 1篇脱附
  • 1篇热分析
  • 1篇污染
  • 1篇大气污染

机构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作者

  • 3篇李子宜
  • 3篇刘应书
  • 3篇杨雄
  • 3篇孟苗苗
  • 1篇张传钊
  • 1篇刘文海

传媒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低温与特气

年份

  • 3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有序介孔碳对低浓度气相萘的吸附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对3种常见有序介孔碳(OMCs)吸附脱除典型气相多环芳烃——萘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吸附等温线模型(Langmuir、Freundlich、Sips)和恒定浓度波动力学模型对吸附等温线和穿透曲进行拟合分析。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通过失重曲线分析了吸附剂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和Sips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低浓度气相萘在OMCs上的静态吸附行为(R^2>99%),吸附量呈CMK-5>CMK-3>FDU-15排列。恒定浓度波动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介孔促使3种吸附剂对萘分子具有较高的吸附扩散系数。具有微通孔结构的CMK-5和FDU-15表现出更好的再生性能。综合吸脱附动力学分析,CMK-5在3种吸附剂中表现出更好的应用潜能。
孟苗苗刘应书李子宜姜理俊杨雄刘文海
关键词:吸附动力学有序介孔碳多环芳烃
萘在典型介孔碳上的脱附性能研究
2017年
本文基于程序升温脱附(TPD)热重实验对典型多环芳烃,萘,在三种典型介孔碳CMK-3、CMK-5和FDU-15以及传统椰壳活性炭(AC)上的脱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Kissinger方程预估、Coats-Redfern方程求算、主曲线法校验的组合式热分析方法准确获取了萘在四种吸附剂上的脱附动力学三因子(脱附活化能E_a、指前因子lnA与机理函数)。结果表明,CMK-3、CMK-5和FDU-15对萘的脱附再生性能明显优于椰壳AC,脱附峰值温度排序呈:CMK-5
李子宜刘应书杨雄孟苗苗张传钊
关键词:多环芳烃大气污染热分析
介孔碳对气相多环芳烃的吸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选取两种典型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菲、芘为研究对象,对其在CMK-3上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到各组吸附质—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及不同浓度下的穿透曲线,并分别由吸附等温线模型(Langmuir、Freundlich、DR)以及基于恒定浓度波假设的动力学模型拟合,获得相应的吸附平衡及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能很好的描述低浓度的菲在CMK-3的吸附行为,Freundlich模型能很好的描述低浓度的芘在CMK-3上的吸附行为(R^2>99%)。基于恒定浓度波假设的穿透曲线模型能较好的预测浓度较低时PAHs的穿透曲线;相同浓度的PAHs在其上吸附的内扩散系数呈现Pyr
孟苗苗刘应书李子宜姜理俊杨雄
关键词:吸附动力学介孔碳多环芳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