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正姗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图宾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有机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质
  • 1篇元模型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恢复过程
  • 1篇植被结构
  • 1篇治理区
  • 1篇杉木
  • 1篇生物量
  • 1篇水稻
  • 1篇体元
  • 1篇体元模型
  • 1篇土壤颗粒
  • 1篇土壤颗粒组成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图宾根大学

作者

  • 4篇史学正
  • 4篇于东升
  • 4篇宋正姗
  • 2篇张海东
  • 2篇徐胜祥
  • 2篇王美艳
  • 1篇王轶虹
  • 1篇顾成军
  • 1篇陈龙
  • 1篇王宁
  • 1篇朱盼盼

传媒

  • 4篇土壤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杉木单立木3-D建模与防侵蚀关键参数表征研究
2015年
单立木三维(3-D)重建与全面解析叶面积指数(LAI)的空间分布对于认识我国南方林下土壤侵蚀过程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江西省东部德兴市新岗山丘陵区的中国—德国-瑞士三方合作生物多样性试验基地,使用地面激光扫描仪(TLS),在野外实地通过扫描获取一棵5年生杉木的点云数据,并基于点云数据反演了该杉木LAI的空间分布,讨论了冠层结构及其异质性对林下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激光扫描仪是单立木3-D重建的有力工具,本研究提出的提取LAI径向分布的体元模型切分方式行之有效。样木LAI在纵向及径向上分布皆不均匀,纵向上,LAI(AH=0.1m)变化范围为O.02~0.18m2/m2;径向上,树干处的LAI可达到树冠边缘处的8~25倍。东南sE、东北NE、西北NW、西南SW四个方位的LAl分布表现为下坡向(SW、NW)大于上坡向(SE、NE)。整棵杉木的LAI为2.45m2/m2,TLS应用于林木野外扫描时受风速的影响比较大,基于体元模型计算LAI时,体元尺寸的选择非常关键。
朱盼盼史学正于东升张海东宋正姗Scholten T
关键词:体元模型LAI
基于水稻叶面积指数的根生物量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准确预测作物根生物量对评价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余江县为研究区,以2012年晚稻季抛秧的黄花粘水稻为研究对象,基于26个监测点的水稻生育期(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和完熟期)叶面积指数(LAI)以及完熟期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数据,分析了LAI与生物量的相关关系,比较了利用LAI直接预测根生物量和利用根冠比法预测根生物量的优劣,最终建立了基于多生育期LAI的水稻根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灌浆期LAI与根生物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75;利用LAI直接预测根生物量精度高于根冠比法;利用单一生育期LAI预测根生物量的精度较低;多生育期LAI能显著提高根生物量预测精度,其中基于抽穗期、灌浆期和完熟期LAI组合的根生物量预测模型最优。综上所述,本研究区抛秧的黄花粘水稻的根生物量可以通过LAI快速、准确地预测。
陈龙史学正徐胜祥于东升王轶虹宋正姗王美艳
关键词:水稻叶面积指数根生物量根冠比
南方侵蚀治理区土壤碳分布及主控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研究侵蚀治理区土壤碳区域分布影响因素对揭示退化土壤有机碳恢复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西省兴国县侵蚀治理恢复区林地土壤有机碳为研究对象,评价了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其主控作用。结果表明:兴国县侵蚀治理恢复区林地土壤有机碳受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影响显著,其中黄红壤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红壤;千枚岩发育的土壤有机碳显著高于红砂岩和花岗岩。对比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作用大小发现,在表层0~20 cm土壤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变异解释能力大于30%,成土母质的解释能力约为17%,土壤类型是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的主控因素;表下层20~30 cm土壤有机碳变异的解释能力则表现为成土母质(28.8%)与土壤类型(27.5%)基本相当,同为主控因素。因此,兴国县侵蚀治理恢复区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合理地分区展开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退化土壤的碳恢复。
宋正姗史学正王美艳于东升徐胜祥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类型成土母质
植被恢复过程中侵蚀红壤有机质变化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基于2001年与2011年两期土壤样品数据,对江西省兴国县植被恢复过程中侵蚀红壤有机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纯林、林草及林灌草结构下表层(0~10 cm)土壤有机质变化值分别为5.8、0.1及8.0 g/kg,千枚岩、红砂岩及花岗岩成土母质发育的红壤表层土壤有机质变化值分别为8.7、0.5及3.1 g/kg。植被垂直结构对表层土壤有机质的变化影响显著,主要是由于植被覆盖度及生物量的不同引起的凋落物量的差异所导致;土壤颗粒组成是表层土壤有机质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质的变化与黏粒含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此外,林下土壤侵蚀也影响着表层土壤有机质的变化。
张海东于东升王宁史学正宋正姗顾成军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有机质土壤颗粒组成植被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