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
-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利用球体黏弹位错理论解析2004年苏门答腊Mw9.3地震震后重力变化
- <正>利用GRACE卫星观测资料结合球体黏弹位错理论研究苏门答腊地区粘滞性构造,为更好地了解该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提供依据。基于GRACE Level-02/RL05数据,利用P3M6去相关,350km高斯平滑技术提取20...
- 张国庆付广裕
- 文献传递
- 利用震后黏弹性位错理论研究苏门答腊地震(M_w9.3)的震后重力变化被引量:12
- 2015年
- 本文利用2003—2011年的GRACE RL05数据提取了苏门答腊地震(Mw9.3)引起的震后重力变化,发现断层两侧震后重力变化速率存在明显差异,断层下盘总体变化率为0.55μGal/yr,断层上盘为0.16μGal/yr.基于子断层叠加的编程思想,本文将Tanaka的黏弹球体位错理论配套计算程序(简称黏弹位错程序)加以改造,克服了其近场计算精度不足(甚至错误)的缺陷,可用来研究大地震引起的近场震后位移与重力变化.本文利用改造后的黏弹位错程序计算了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Mw9.3)产生的同震重力变化,计算结果在空间分布和量级上均与利用弹性位错程序计算获得的结果一致,验证了我们对黏弹位错程序进行改造的正确性.最后,结合GRACE卫星观测数据,本文利用Tanaka的黏弹位错理论研究了苏门答腊地区的地幔黏性因子.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幔黏滞性具有显著的横向差异,当发震断层上下两盘的地幔黏滞性系数分别取8×1018 Pa·s和1×1018 Pa·s时,模拟的震后重力变化在总体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上与GRACE卫星观测结果更接近.
- 张国庆付广裕周新徐长仪
- 2015年尼泊尔M_S8.1地震的地壳重力均衡背景与地表形变响应特征被引量:21
- 2015年
- 对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的地壳均衡背景及其引起的地表形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尼泊尔MS8.1地震震中以南的印度板块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大约为9km,加载主要来自地幔;地震以北的拉萨地块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大约为2km,加载主要来自地表.(2)尼泊尔MS8.1地震震中以南地区的地壳均衡异常大约为-100mGal(10-5 m·s-2),但其北部的地壳均衡异常则为300~400mGal,尼泊尔MS8.1地震发生在地壳均衡负异常向正异常过渡的高梯度带上.(3)尼泊尔MS8.1地震使震中周围地区的地壳整体向南运动,最大水平位移超过1.5m,分布在震中东南.震中以北的同震垂向位移总体为负值,最大下降幅度超过0.5m,同震重力变化总体为正值,最大超过60μGal(10-8 m·s-2);震中以南的垂向位移总体为正值,最大升幅超过0.7m,同震重力变化总体为负值,最大降幅超过-120μGal.(4)尼泊尔MS8.1地震使"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产生沉降,最大同震降幅超过120mm,震后松弛效应将使"世界屋脊"持续缓慢下降.该强震使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降低了2~3mm,有可能被GPS、InSAR等现代大地测量工具检测到.
- 付广裕高尚华张国庆佘雅文孙和平
- 关键词: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 利用GRACE卫星数据提取苏门答腊地震同震和震后重力变化被引量:6
- 2015年
- 基于GRACE重力卫星数据,采用P3M6去相关滤波技术、350km半径的高斯平滑技术与差分方法,提取2004年苏门答腊Mw9.3地震的同震和震后重力场时空演化过程。该地震断层下盘同震重力变化达到4.6μGal,上盘同震重力变化最大值为-8.3μGal,该结果与球体位错理论计算结果在量级和分布形态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震后7a断层下盘重力变化累计达到5.6μGal,超过同震变化信号;而断层上盘震后重力变化只有0.6μGal,仅为同震变化信号的11%。该现象表明,断层下盘所在海洋地层的粘滞性较低,地层相对柔软,其地层在震后由于较大的粘滞性松弛效应而持续变形,并伴随较大的重力变化;而断层上盘所在的地层接近陆地地壳特性,地层相对脆硬,震后受地层的粘滞性响应而导致的重力变化相对较小。
- 张国庆付广裕周新
- 关键词:GRACE卫星高斯平滑粘滞性
- 利用球体黏弹位错理论解析2004年苏门答腊Mw9.3地震震后重力变化
- 本文尝试利用GRACE观测资料,结合白重力、粘弹性、球体分层位错理论反演该地区粘滞性构造。但是,在应用时发现该理论模型在计算时存在一些问题,即对格林函数积分时未将距离计算点过近的了断层重新分块,进而导致最终的计算结果错误...
- 张国庆付广裕
- 关键词:地震学时间序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