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银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盆地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储层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储层
  • 1篇延长组
  • 1篇油田
  • 1篇致密砂岩
  • 1篇致密砂岩储层
  • 1篇砂岩
  • 1篇砂岩储层
  • 1篇区长
  • 1篇注水
  • 1篇不整合
  • 1篇不整合面
  • 1篇储层形成

机构

  • 2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篇张玉银
  • 1篇李德生
  • 1篇贾会冲
  • 1篇吕文雅
  • 1篇张军涛
  • 1篇金晓辉
  • 1篇曾联波
  • 1篇安小平
  • 1篇刘四洪
  • 1篇张涛
  • 1篇刘玲
  • 1篇张涛

传媒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致密砂岩储层注水诱导裂缝动态识别及演化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L井区长8油藏为例
2024年
致密砂岩储层长期注水开发导致储层诱导裂缝发育,研究注水诱导裂缝动态响应及演化特征对致密砂岩油藏井网加密部署及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生产数据、压力试井和吸水剖面等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L井区三叠系延长组8段(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研究了L井区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不同开发时间段注水诱导裂缝的动态响应特征及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L井区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注水诱导裂缝为天然裂缝扩展延伸导致,天然裂缝优先开启方位为NEE-SWW向和NE-SW向,其次为NW-SE向。(2)注水诱导裂缝的形成会导致注水井吸水剖面呈现出吸水厚度小、吸水量大的特征。采油井生产动态曲线含水率陡增或阶梯状上升,压力试井双对数导数曲线开口并呈现“1/2”斜率上升。采油井与注水井间存在注水诱导裂缝,因而采油井试井解释地层压力高于未发育注水诱导裂缝井甚至超过原始地层压力。(3)L井区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开发初期注水诱导裂缝主要分布在井区中部偏东、东北部以及东南部的天然裂缝发育带。注水导致储层地应力变化,天然裂缝开启压力降低,开发中期在井区南部以及中北部进一步形成NW-SW向注水诱导裂缝,先存注水诱导裂缝存在小范围扩展延伸。开发后期受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导致注水井周围不同方向开启天然裂缝,形成小规模注水诱导裂缝,进一步加剧了采油井裂缝性水淹。
吕文雅安小平刘艳祥李德生曾联波皇甫展鸿唐英航张克宁张玉银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隆起东北侧怀远运动不整合特征及其对岩溶储层形成的意义被引量:3
2023年
怀远运动(加里东期Ⅰ-Ⅱ幕)是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一次较大的构造活动,其影响仅次于加里东期(Ⅲ幕)—海西运动,存在长时间的沉积间断,在古隆起附近形成了较为有利的岩溶储层。怀远运动不整合面在乌审旗隆起东北侧表现为奥陶系马家沟组一段与寒武系三山子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上、下均为碳酸盐岩地层,但在测井电性、岩石矿物、元素以及同位素分析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三山子组为细晶白云岩,在测井响应上具有低伽马值、高电阻率的特征,发育不规则状溶蚀孔隙,是岩溶储层发育段。三山子组储层多属于相对高能的近隆浅滩、正常海水环境,白云化作用为浅埋藏期渗透回流白云岩化。马家沟组一段是怀远运动后的首套沉积地层,由于靠近乌审旗古陆,岩性复杂,呈现出膏-云-泥-砂混杂沉积的特征,沉积时虽然也属于海相环境,但其与三山子组沉积时相比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属于海侵早期靠近古陆的混积潮坪沉积环境,气候相对干旱,以海源碳酸盐沉积为主,又常有间歇性的陆源碎屑补给,白云岩则是准同生期萨布哈白云岩化作用的产物。三山子组储层受相对高能原始相带以及怀远运动相关白云岩化作用和岩溶作用共同控制,储层多为白云岩化作用和表生岩溶作用叠加形成,分布于乌审旗隆起、镇原隆起和吕梁隆起附近。
张军涛张军涛张玉银金晓辉张涛金晓辉张涛张涛刘四洪贾会冲
关键词:不整合面岩溶储层鄂尔多斯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