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东昊

作品数:3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生物炭
  • 2篇秸秆
  • 1篇多孔介质
  • 1篇乙醇
  • 1篇玉米秸
  • 1篇玉米秸秆
  • 1篇炭吸附
  • 1篇迁移
  • 1篇小麦
  • 1篇小麦秸秆
  • 1篇裂解
  • 1篇裂解温度
  • 1篇麦秸秆
  • 1篇接触角
  • 1篇饱和多孔介质
  • 1篇
  • 1篇CU2+
  • 1篇P
  • 1篇H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3篇商建英
  • 3篇徐东昊
  • 2篇杨雯
  • 1篇李保国
  • 1篇胡克林
  • 1篇陈冲
  • 1篇陈冲
  • 1篇郝丹丹
  • 1篇郑晓丽
  • 1篇王博
  • 1篇王帅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对铜的吸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研究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的特性及其对铜的吸附能力,选取小麦秸秆为原料,在300、450、600℃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炭,用于研究乙醇改性生物炭的产油率、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的表面官能团变化、亲水性能及其对Cu^(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乙醇改性生物炭产油率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加。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不同温度接触角范围为122.6°~89.3°和96.0°~68.7°,乙醇改性生物炭亲水性明显高于未经改性生物炭。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Cu^(2+)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生物炭吸附速率常数达1.535 g·mg^(-1)·h^(-1),乙醇改性生物炭为1.073 g·mg^(-1)·h^(-1)。二者对Cu^(2+)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4.3 mg·g-1和41.7 mg·g-1,说明使用乙醇萃取生物炭生物质油后,仍能保持90%左右的Cu^(2+)吸附效率。
尹英杰朱司航徐东昊楚龙港陈冲陈冲商建英
关键词:小麦秸秆生物炭CU2+接触角
生物炭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与滞留被引量:10
2017年
生物炭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具有许多潜在的农业和环境效益,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炭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不仅会影响它在土壤中的归趋,还可能会影响微生物群体及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以及被吸附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实验通过柱实验研究了微米级生物炭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和滞留特性,主要选取了四种影响生物炭迁移的潜在因素:原材料、裂解温度、背景溶液pH值和离子强度。实验结果显示微米级生物炭在饱和多孔介质中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但是大部分的微米级生物炭会滞留在饱和多孔介质的表面和孔隙间。生物炭的制备原材料对于生物炭的表面电势特性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了微米级生物炭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能力。热解温度越高,生物炭的表面电势越大,迁移能力越弱。随着背景溶液离子强度增加和pH值减小,微米级生物炭颗粒在多孔介质中滞留增加,迁移能力减弱。
杨雯郝丹丹徐东昊商建英李保国
关键词:生物炭多孔介质迁移
溶液初始pH值及裂解温度对玉米秸秆基生物炭吸附Cr(Ⅵ)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300、450℃和600℃下裂解得到3种生物炭,通过批处理实验讨论了溶液初始pH值和裂解温度对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吸附Cr(Ⅵ)的影响,并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对于同种吸附材料而言,溶液初始pH值越低,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量越大;当溶液初始pH值为3或5时,对Cr(Ⅵ)的吸附性能大小顺序为:玉米秸秆>生物炭300℃>生物炭450℃>生物炭600℃;当溶液初始pH=1时,对Cr(Ⅵ)的吸附性能大小顺序为:生物炭300℃>玉米秸秆>生物炭450℃>生物炭600℃,且生物炭300℃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约为141.24 mg·g^(-1)。可见,溶液初始pH值越低,生物炭的裂解温度越低,越有利于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
王帅商建英胡克林王博徐东昊杨雯郑晓丽晏朝睿
关键词:玉米秸秆生物炭PH裂解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