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娟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隐球菌
  • 2篇球菌
  • 1篇新生隐球菌
  • 1篇隐球菌性
  • 1篇隐球菌性脑膜...
  • 1篇球菌性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组织胞浆菌
  • 1篇细胞
  • 1篇免疫
  • 1篇脑膜
  • 1篇脑膜炎
  • 1篇巨噬细胞
  • 1篇扩增
  • 1篇扩增技术
  • 1篇化生
  • 1篇环介导等温扩...
  • 1篇环介导等温扩...
  • 1篇分子
  • 1篇分子诊断

机构

  • 3篇上海长征医院

作者

  • 3篇潘炜华
  • 3篇廖万清
  • 3篇李娟
  • 2篇方文捷
  • 2篇刘加
  • 2篇陈敏
  • 2篇洪南
  • 2篇李颖芳
  • 1篇潘搏
  • 1篇雷文知
  • 1篇姜伟伟

传媒

  • 3篇中国真菌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原理的组织胞浆菌分子诊断技术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发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1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原理的组织胞浆菌感染的分子诊断技术。方法以组织胞浆菌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种特异性的M抗原基因序列,设计并筛选数套基于LAMP技术的特异性引物,同时优化其反应条件,建立一种针对组织胞浆菌感染的快速分子鉴定技术。结果该LAMP技术在65℃、90min反应条件下,对组织胞浆菌基因组DNA的检测敏感度达到5.3pg/反应(即5.3×10-12 g,约160个基因组DNA拷贝),且与其相近种属真菌无交叉反应。结论我们研发的这种基于LAMP技术原理的组织胞浆菌分子诊断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及敏感性高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潜力。
李娟陈敏潘搏雷文知方文捷刘加洪南李颖芳廖万清潘炜华
关键词:组织胞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分子诊断
免疫正常人群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析近似免疫正常患者发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6a来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治情况。结果 44例患者中,平均年龄为(35.9±17.2)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2∶1。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头痛(93.2%)、恶心(70.5%)、呕吐(68.2%)等最为常见。脑脊液压力偏高,平均为(339.3±75.0)mmH2O。42例首次腰穿后脑脊液行隐球菌墨汁染色的患者中,有41例(97.6%)真菌镜检阳性;查到34例患者的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信息,其中33例(97.1%)阳性;有培养记录的患者有11例,阳性率为100%。44例患者抗真菌治疗诱导期以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6例,13.6%)为主。所有患者经抗真菌治疗之后,治愈14例,好转14例,视力听力受累15人,1例女性患者出现轻瘫,所有患者到随访时间为止无死亡病例。结论新生隐球菌也可累及近似免疫正常患者人群,导致隐球菌性脑膜炎,且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漏诊,临床医师对此应提高警惕。对疑似病例及早送脑脊液标本行相关真菌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刘加方文捷洪南李娟陈敏潘炜华廖万清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
转化生长因子对巨噬细胞抗新生隐球菌功能的影响
2017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对巨噬细胞吞噬和杀伤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TGF-β干预体外活化巨噬细胞吞噬和杀伤实验,分别观察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巨噬细胞内隐球菌生长情况,采用Griess regent试剂盒检测巨噬细胞NO(Nitric oxide)生成量,并比较TGF-β干预下巨噬细胞NO生成量变化。结果 TGF-β干预后巨噬细胞吞噬率下降了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噬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干预下NO生成量增加,胞内隐球菌负荷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细胞实验中,在TGF-β干预下活化巨噬细胞的趋化作用和吞噬能力受抑制,但巨噬细胞合成NO量增加,杀伤隐球菌能力增强。
李颖芳桑军军李娟姜伟伟廖万清潘炜华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转化生长因子巨噬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