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静
-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 一种碟式微流控结晶芯片与传统结晶板的蛋白质结晶能力比较
- 2015年
- 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在微腔中对蛋白质进行微批量法(microbatch)结晶的碟式微流控结晶芯片,它是一种高通量、低成本、低耗样量(纳升级)、操作简便的蛋白质结晶筛选方法,这种芯片能成功地结晶溶菌酶(lysozyme)和青色荧光蛋白(CyPet).为了系统地比较这种微流控芯片与传统的使用蒸汽扩散法(vapor diffusion)的24孔结晶板的结晶能力,用3个Hampton结晶试剂盒(Crystal Screen KitⅠ、Crystal Screen KitⅡ和PEG/Ion Screen Kit),在4℃及20℃培养条件下分别对5种标准蛋白(溶菌酶(lysozyme)、木聚糖酶(xylanase)、脂肪酶B(lipase B)、葡萄糖异构酶(glucose isomerase)和嗜热菌蛋白酶(thermolysin))进行了结晶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在4℃时微流控芯片与24孔结晶板有相近数目的结晶条件(91 vs 98);在20℃时虽然微流控芯片上的结晶条件数少于24孔结晶板(67 vs 94),但主要是嗜热菌蛋白酶的结晶条件数显著减少,其他4种蛋白在两种方法上均有相近的结晶条件数,表明微流控芯片能以接近24孔结晶板的效率进行蛋白质结晶筛选.但是,在4℃时微流控芯片与24孔结晶板有60%的结晶条件不同,20℃时有90%的结晶条件不同,这表明目前的这种微流控芯片还不能直接代替传统的24孔结晶板,它可以作为蛋白质结晶筛选时的一种补充方式.
- 孙凯雷王丽杨文静祁祺胡小健李刚
- 关键词:蛋白质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