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校医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的探讨被引量:4
- 2019年
- 为贯彻落实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加强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高校校医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相关问题的探讨,得出高校校医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是非常重要且切实可行的,希望有关方面能为高校校医开设健康教育课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以便更多的校医参与到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工作中,同时可以提高高校校医的整体素质、稳定校医队伍。
- 姚宁潘峥秦冰梁日成
- 关键词:高校校医大学生健康教育
- 广西某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 2024年
- 目的了解广西某高校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对AIDS的态度以及相关行为的信息,为有效开展大学生AIDS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2022年广西某高校选修校选课(性心理与性健康)的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1个学期的AIDS健康教育,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采用相同的问卷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并评价AIDS知识干预的效果。结果学生对AIDS基础知识的平均知晓率由干预前73.1%提升到干预后的85.1%(P<0.05)。干预后,认为偶尔一次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不会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学生人数比例从干预前的48.6%降低到12.6%(P<0.05);对待HIV感染者/AIDS患者,能像对待正常人一样的学生人数比例从干预前的28.6%提升到40.8%(P<0.05);若发生了可能感染HIV的高危行为,会主动进行检测的学生人数比例从干预前的84.8%提升到干预后的97.3%(P<0.05)。干预后,知晓正确使用安全套的学生人数比例从干预前的65.5%上升到了83.5%(P<0.05)。结论干预后,该高校学生对HIV/AIDS的风险意识增强,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态度有所改善,应对技能有所提高。AIDS健康教育对提升高校大学生的AIDS防控知识有明显效果,在今后的防艾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学生对HIV/AIDS的风险意识,以及正确使用安全套、尽早检测HIV、暴露后预防性服药等应对技能的教育。
- 姚宁潘峥梁日成黄留然陈星明肖明丽郭莹秦春华
- 关键词:艾滋病高校学生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 广西大学新生心电图异常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广西大学2013年至2016年新入学大学生心电图异常结果,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日本ECG-9130P光电常规12导联心电图4315名受检者进行心电图同步描记,并对结果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新生心电图异常率为2.04%,BMI、生源地的不同心电图检查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心电图异常类型:偶发房性早搏、ST-T改变、电轴右偏3种类型位于前3位。结论:大学新生正常体重学生及农村学生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高,新生应重视心电图筛查,及早发现潜在心脏意外风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王文琴梁日成秦春华
- 关键词:心电图异常大学生体检干预
- 南宁市在校大学生健康危害行为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南宁市在校大学生健康危害行为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后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宁市2所综合性大学共600名在校大学生开展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南宁市在校大学生过去1年内意外伤害总受伤率为1.67%;过去1个月内,非故意伤害行为总发生率8.70%;故意伤害行为总发生率为14.43%;吸烟、饮酒、使用成瘾性药物行为的总发生率为28.34%;10种食品摄入行为总发生率为27.76%;24.78%的学生认为体质量超过正常;15.18%的学生有过减肥行为;56.96%的学生经常参加锻炼;性及亲密行为总发生率为34.69%。结论南宁市在校大学生的健康危害行为发生水平不容忽视,对南宁市在校大学生开展健康危害行为干预迫在眉睫,应尽可能的开展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各种危害行为的发生。
- 梁日成姚宁王崇华潘峥郭泽强
- 关键词:年轻人
- 以防艾生活技能为核心的健康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应用
- 2023年
-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方法。我国大学生中艾滋病疫情情况严峻,在大学生中开展广泛、深入和持久的健康教育是我国当前AIDS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简称“防艾”)教育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通过查阅大学生防艾健康教育相关文献,总结出:以防艾生活技能为核心的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参与式综合干预措施,值得在高校推广。目前,高校开展的防艾生活技能教育对安全套的使用、HIV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和暴露后预防(post exposure prevention,PEP)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力度、教学方法和健康促进尚有不足,高校应加强相关内容的培训。
- 姚宁潘峥黄留然梁日成陈星明肖明丽秦春华郭莹
- 关键词:健康教育艾滋病大学生
- 学校食物中毒防控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8年
- 学校是食物中毒高发场所。食物中毒的发生不仅影响师生身心健康和教学秩序,而且对当地的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加强学校食物中毒防控是校园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我国学校食物中毒防控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减少食源性疾病在校园的发生,为制定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 梁日成秦春华王文琴
-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物中毒
- 高校结核病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被引量:18
- 2018年
- 通过对高校结核病流行现状的分析,探讨高校防治结核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结核病的防控策略。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结核病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志愿者组织在学校结核病防控中的作用,加强高校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控制结核病在校园流行,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 王文琴梁日成余小华梁少娟
- 关键词:健康教育
- 不同教学法在大学生心肺复苏及AED操作培训中的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通过数字密码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某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操作进行培训并分析培训效果,探索有效开展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及AED操作培训的方法。方法于2023年5—7月随机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大学15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心肺复苏教学法将其随机分为数字密码教学法组、情景模拟教学法组和传统教学法组。使用Levene检验每组数据的方差齐性,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数据,采用F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方差不齐采用校正了的F检验,以及R×C列联表的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3组学生在教学结束后理论和操作考核情况,比较3种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数字密码教学法组、情景模拟教学法组和传统教学法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75,P=0.173);3组的操作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25,P<0.001);数字密码教学法组、情景模拟教学法组的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法组(差值=3.640、-3.700,P<0.05)。3组在胸外按压、按压/通气比值、AED操作项目的考核失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6、12.250、8.625,P<0.05)。结论数字密码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均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及AED操作的培训效果,显著减少操作失误率。
- 潘峥姚宁梁日成肖明丽赵海燕
- 关键词:大学生心肺复苏AED情景模拟教学
- 一起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通过调查处置某学校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探讨防制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调查对象的饮水行为、就餐地点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能的暴露因素。采集部分病例的肛拭标本及校内末梢水、直饮水样和食品开展诺如病毒核酸和致病菌检测。结果某学校发病27人,总罹患率为1.14%。是否饮用直饮水、是否饮用直饮温水的学生发病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9,P<0.05;χ~2=8.02,P<0.05)。8份病例肛拭子标本(阳性率80.00%)和1份直饮温水中的诺如病毒(GII群)核酸检测为阳性。结论完善校园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 梁日成施向东
- 关键词:诺如病毒腹泻
- 广西省某重点中学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广西省某重点中学学生的健康状况,为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西省某中学2013-2015年所有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健康体检,并对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对象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3.82%,超质量检出率为14.40%,肥胖检出率为7.93%,营养不良检出率为6.03%。不同学段研究对象超质量及营养不良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视力不良及肥胖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低于女生,而超质量、肥胖及营养不良检出率均高于女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西省某重点中学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凸显,营养状况仍待改善。学校应尽快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学生视力不良、超质量、肥胖及营养不良的防治工作,以减缓学生视力不良、超质量及肥胖的发展趋势,降低学生营养不良发病率。
- 梁日成潘峥王文琴王晓冰姚宁
- 关键词:中学生健康体检视力不良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