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健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艺术
  • 3篇数字艺术
  • 2篇数字技术
  • 1篇动机
  • 1篇学法
  • 1篇艺术构思
  • 1篇艺术性
  • 1篇任务驱动教学
  • 1篇任务驱动教学...
  • 1篇社会
  • 1篇审美
  • 1篇审美观
  • 1篇审美观念
  • 1篇审美追求
  • 1篇青年
  • 1篇驱动教学法
  • 1篇网络社会
  • 1篇文化产业
  • 1篇项目教学
  • 1篇项目教学法

机构

  • 9篇福州大学

作者

  • 9篇王健
  • 1篇陈国栋
  • 1篇陈思喜
  • 1篇陈新
  • 1篇李琦

传媒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装饰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大众传媒...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常州工学院学...
  • 1篇吉林艺术学院...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6篇2012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三维场景创作的艺术构思探议被引量:3
2006年
在计算机图形技术发展的支持下,人们越来越容易地在虚拟三维场景中实现“照片级”的仿真效果,这使得三维作品中技术操作的价值降低了,我们就不得不更注意作品中艺术的价值。在三维数字场景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艺术构思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难度所在。仅有“表层的真实”对三维场景艺术来说是不够的,艺术通过对有限现实的超越,所要把握的是一种“最高的真实”。本文还就艺术构思在三维场景艺术创作中各个阶段的运用作了讨论。
王健
关键词:艺术构思
数字技术引发的美学观念转变被引量:4
2012年
从历史的和信息论的角度看,数字艺术的技术偏好倾向在一定时期是合理而且必然的。虽然技术偏好现象阶段性地挤压了艺术审美的空间,但从稍长一点的时间跨度来看,一俟数字技术成熟,其终将被纳入创作和欣赏的体系之中,在艺术系统内部获得新的自洽。在这样的过程中美学观念亦发生深刻的转变,尤其是影像与现实关系的变化。
王健
关键词:数字艺术美学观念
信息传播视角下的设计符号探议
2012年
产品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产品的符号价值,其本质是信息的传播。因此,可以用信息的观念和方法对其进行考察。通过信息概念解读设计符号的创新性和可理解性,能够看出,将公众已知的符号"陌生化",是吸引受众的有效途径。此外,设计符号的时尚性变迁也是整个信息系统运动的必然结果。
王健陈新
关键词:可理解性
三维水墨动画带来的突破被引量:4
2012年
三维水墨动画的出现,克服了传统二维水墨动画的诸多局限,使得水墨动画重现生机,也是对写实性三维动画审美同质化趋势的打破。在当今数字时代,古代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美学观念复兴的背景下,作为东方美学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的三维水墨动画具备足够的发展潜力。这为民族动画的兴盛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王健
技能类课程中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被引量:2
2019年
在技能类课程的教学阶段和实践阶段分别采用任务驱动与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有效、全面地理解系列知识点,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钻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甚至收获乐趣和自信。在实际教学中,课程的教学阶段可利用任务为先导引出概念、原则和方法,围绕任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思维训练与技术操作穿插进行;实践阶段则以项目教学为主,把握选题的适当性,控制实施过程,注重积极建设性的考核评价。
王健李琦陈思喜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
闽台文化产业要素的互补性被引量:2
2012年
闽台文化产业的合作不但有区位优势、有利的政策和一脉相承的文化根基,而且不乏比较利益的条件,资金投入、人才资源、优势产业链、市场容量等方面优势互补明显。这些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的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有力的依据。
王健
数字艺术的技术偏好与审美追求被引量:4
2012年
在数字艺术极为活跃的今天,数字技术带来的视觉新效果激起创作者和观众的巨大兴趣和热烈追逐。通过分析其内在原因,可以看出对技术的热衷现象有其必然性。而审美追求是艺术的根本,技术偏好挤压审美追求的空间是暂时性的。当数字技术逐渐成熟,终将被纳入到创作和欣赏的体系之中,并赋予艺术活动更大的自由。数字技术与审美追求将长期处于矛盾的张力之中,推动数字艺术在审美观念的震荡变化之中不断发展。
王健
关键词:数字艺术数字技术审美追求审美观念
网络社会对青年符号消费动机的影响
2023年
当代青年是与网络联接最为紧密的群体,网络生活改变着他们的符号消费行为。符号消费动机可分为社会性和个我性两类。网络化和图像化转变或再造了消费的环境因素,如社会文化、消费情境、享用情境等,它们对青年符号消费两类动机的影响是不同的,总体来说,对阶层和财富炫耀倾向有抑制作用,对个性价值、审美需求有强化作用。通过消费行为表象探察当代青年特有的心理与情感诉求,从社会规范约束和学校教育等方面顺应积极趋势、杜绝不良商业诱导,可以更有效地引领青年群体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王健陈国栋
关键词:网络社会青年动机
数字艺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矛盾体
2012年
在数字艺术的体系中,数字技术不仅仅是手段,不是中性、无倾向的,它常常在否定、排斥着已有的艺术观念;而艺术的本性又规约着对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另一方面,艺术中的技术如果失去了审美的内核将异化为无意义的形式、无前途的"技术";而艺术离开了特定技术的支持,人们的情感、审美理念将无法有效表达。可见,数字艺术中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总是处于一种矛盾的张力之中。技术性或艺术性的凸显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由于在数字艺术身上集中体现着人文和科技,所以它才具有在二者的矛盾张力中的活力和不断发展的广阔空间。
王健
关键词:数字艺术艺术性矛盾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