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长亮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篇晶界
  • 2篇晶间
  • 2篇晶间腐蚀
  • 2篇晶界工程
  • 2篇合金
  • 2篇690合金
  • 1篇应力腐蚀
  • 1篇应力腐蚀开裂
  • 1篇碳化物
  • 1篇碳化物形貌
  • 1篇化物
  • 1篇腐蚀开裂
  • 1篇EBSD技术
  • 1篇不锈
  • 1篇不锈钢

机构

  • 3篇上海大学

作者

  • 3篇陈文觉
  • 3篇周邦新
  • 3篇夏爽
  • 3篇李慧
  • 3篇胡长亮
  • 2篇刘廷光

传媒

  • 1篇金属学报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利用EBSD技术对690合金不同类型晶界处碳化物形貌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和取向成像显微(OIM)软件研究了Ni基690合金中不同类型晶界处碳化物的形貌。不同类型晶界处析出碳化物的形貌有很大区别,在孪晶的非共格界面(Σ3i)附近,棒状碳化物向两侧晶粒内部生长,而类似的棒状碳化物只向Σ9晶界一侧的晶粒内部生长。Σ3i与Σ9晶界附近的棒状碳化物的生长方向与基体晶粒的{111}面平行。晶界上析出的碳化物尺寸随着Σ值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在相同的腐蚀条件下,晶间腐蚀的痕迹随着Σ值的升高变得严重。
李慧夏爽胡长亮周邦新陈文觉
关键词:690合金晶间腐蚀
690合金中晶界网络分布的控制及其对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形变及热处理工艺提高了690合金的低Σ重位点阵(Coinc idence S ite Lattice,CSL)晶界比例,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表征了由不同类型晶界构成的网络特征,结果表明通过晶界工程处理,能够形成以大尺寸"互有Σ3n取向关系晶粒的团簇"显微组织为特征的晶界网络分布,这种显微组织是再结晶过程中多重孪晶充分发展的结果。通过晶间腐蚀浸泡实验表明通过晶界工程处理的样品抗晶间腐蚀性能较未经过晶界工程处理的样品明显提高。腐蚀后样品的显微形貌表明大尺寸"互有Σ3n取向关系晶粒的团簇"能够阻止晶间腐蚀向样品内部扩展,并且能够保护下层的显微组织。
李慧夏爽周邦新陈文觉刘廷光胡长亮
关键词:690合金晶界工程晶间腐蚀
晶界网络特征对304不锈钢晶间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通过晶界工程(GBE)处理,可使304不锈钢样品中的低∑CSL晶界比例提高到70%(Palumbo—Aust标准)以上,同时形成了大尺寸的“互有∑3^n取向关系晶粒的团簇”显微组织.采用C型环样品恒定加载方法,在pH值为2.0的沸腾20%NaCl酸化溶液中进行应力腐蚀实验.GBE样品在平均浸泡472h后出现应力腐蚀裂纹,SEM,EBSD和OM分析表明,应力腐蚀开裂(SCC)为沿晶开裂(IGSCC)和穿晶开裂(TGSCC)的混合型.而未经GBE处理的样品在平均浸泡192h后出现多条应力腐蚀主裂纹,且多为沿晶界裂纹.经过GBE处理的样品中大尺寸的晶粒团簇及大量相互连接的∑3-∑3∑9和∑3∑9—227等∑3^n类型的三叉界角,阻碍了IGSCC裂纹的扩展,从而提高了304不锈钢样品的抗IGSCC性能.
胡长亮夏爽李慧刘廷光周邦新陈文觉
关键词:晶界工程应力腐蚀开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