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明
- 作品数:10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牧民分化、牧业生产与传统牧区乡村振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个案考察被引量:2
- 2023年
-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源于政界和学界对我国农村情况已发生巨大改变的共识。但是与农区相比,牧区有以下特点:从外出务工人口来看,至今并未形成稳定的规模与趋势,就业呈现出半径短、临时性、不彻底放弃畜牧业的显著特点;从牧民分化来看,可将牧民分为牧业户、兼营户、非经营性牧业户以及非牧业户四种主要类型;从牧业来看,畜牧业依旧是大部分牧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畜牧业不仅支撑着牧区家庭的生活,甚至还支撑着部分家庭人口的城镇消费;从牧区来看,草场使用强度高,“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鉴于牧区现实状况的特殊性,应从产业、生态、组织等方面开展牧区乡村振兴。
- 范明明
- 生态人类学、牧区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阿拉坦宝力格教授访谈录被引量:1
- 2020年
- 在此次访谈中,阿拉坦宝力格教授针对目前国内生态人类学发展的历程、理论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了深入的介绍。阿拉坦宝力格教授指出,随着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和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生态人类学日益成为颇受关注的学科。生态人类学研究人员可以在跨学科建设、研究视角扩展以及提供建设性意见等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具体到我国草原牧区的研究,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政策制定者,都要以认识这个系统的生态特征为前提,从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视角开展相关工作。生态人类学研究人员有必要对草原生态系统的非平衡特征,水资源是关键资源,游牧对草原生态的适应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起到科普相关知识的作用。
- 范明明阿拉坦宝力格
- 关键词:生态人类学适应性文化多样性
- 生态补偿能否保护草场生态?--基于阿拉善左旗的案例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作为牧区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致富”双赢的重要措施,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是,生态补偿在理论层面存在很多争议,不少学者认为生态补偿的逻辑由于破坏当地人的内在保护机制而不利于生态保护。本文以阿拉善地区为例,研究生态补偿的生态效果和对当地人生态保护行为的激励效果。结果显示以禁牧和生态移民为主要手段的生态补偿并未达到恢复草场生态的理想目标,首先它割裂了牲畜和植被之间的采食关系而不利于长期生态保护;其次将牧民排除在外增加了牧民破坏草场的行为,减弱了当地人对草场的监管和保护能力;最后以农业为主的替代生计也加剧了区域内的水资源危机。因此,草原牧区的生态补偿政策应重视“人-草-畜”这一系统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不能简单将牧民和牲畜排除在外。
- 张倩范明明
- 关键词:生态补偿
- 国家在场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云南贡山县生态扶贫的人类学考察被引量:1
- 2022年
- 民族地区作为生态特殊区和贫困高发区的重叠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扶贫过程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发生了改变,而国家是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力量。文章以“三区三州”的典型代表云南省贡山县为案例,分析认为国家以正式制度、权力和资源及符号象征的在场形式全方位推动了生态扶贫。与此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村民被国家赋予保护生态的权利和责任,并纳入正式的生态治理体系之中;村民从意识上对生态空间形成了从“生存空间”到“公共生态空间”的认同,形成了家与国的空间统一;生态保护成为当地发展的前置条件,有意识、有组织、有明确目标的生态保护成为又一个人与自然互动的核心内容,村民在物质经济需求与国家生态需求的统一中不断实践。
- 范明明
- 关键词:生态扶贫国家在场
- 一个“成功”游牧民定居工程背后的资源困境被引量:2
- 2019年
- 游牧民定居工程被视为改变牧区靠天养牧、加速牧区现代化和城镇化的重要举措而广泛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迅速且深刻地改变着草原牧区的自然、社会及经济形态,同时也改变了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作用时空尺度。在"成功"的定居点,牧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且对天然草场的利用减少;但是,对比相邻的村庄发现,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有足够的外部资源输入,包括草场、农田和地下水等。而从区域的生态环境来看,这种"成功"模式并不符合当地干旱地区的生态特征,有可能造成更大范围内的生态破坏。因此,游牧民定居工程应该从区域生态特征出发,对类似"成功"模板的推广更加谨慎。
- 范明明
- 关键词:生态破坏
- 牧民对旱灾的适应策略及其政策启示--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案例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随着近30年牧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草原畜牧业灾害适应行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当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户旱灾适应策略主要有购买饲草料、走场、出售牲畜、育肥及贷款和借款。这些策略实际上以“牧户尺度抗灾”和“依赖市场”为核心,与传统的以“大尺度移动抗灾”和“互惠”为核心的适应方式形成对比。从适应效果看,两种适应策略均有效减少了牲畜死亡损失,维持了牧户家庭的牲畜规模。从经济层面看,牧户尺度抗灾是一种高成本的选择,尤其在连续或较大灾害面前,单个牧户的脆弱性较高。从生态层面看,牧户尺度抗灾与草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相悖。如今灾害应对策略增加了牧民的经济压力和草场生态压力,给草场“社会-生态”系统造成了潜在隐患。
- 范明明
- 关键词:灾害牧区社会生态系统
- 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进展及争论——基于生态与社会关系的思考被引量:41
- 2017年
- 生态补偿的概念自提出便受到学界和政府决策者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近20年来生态保护的主要政策手段。虽然基于生态补偿的政策手段被大范围使用,但是生态补偿的相关理论却处于发展与争论的阶段,该理论的适用性及对现实问题的剖析在实践过程中备受质疑。本文梳理了生态补偿理论发展及构建的过程,将其总结为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提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建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市场机制的构建三个主要阶段。已有研究更多集中在生态补偿的具体实施层面,如补偿标准、补偿方式、效果评估等方面,但是对基础理论探讨不足。本文从生态补偿理论发展及构建的三个过程,综述了目前对生态补偿理论的讨论及争议,认为在处理"社会—生态"关系的核心问题上,尤其在一些长期依赖并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地区或者民族地区,目前学术界和政策决策者均对此问题缺乏深入的理解,这也是实践中生态补偿政策未达到理想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本文提出用"社会生态系统服务"一词代替目前所使用的"生态系统服务",这一概念有助于在理论上避免忽视社会系统及社会与生态系统二者之间的关系,减少不当外部政策干预。
- 范明明李文军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补偿社会生态系统
- 生态文明建设与草原、绿洲的生态人类学研究漫谈——崔延虎教授访谈录(下)被引量:5
- 2020年
- 在此次访谈中,崔延虎教授从生态人类学家的视角,分享了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草原牧区政策及发展路径、新疆绿洲生态人类学的看法。崔延虎教授指出,生态人类学研究人员要重视不同区域的生态文化研究,并把相关科研工作做到前面,助力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在草原牧区,科学研究和国家政策应重视草原特殊生态社会系统的顶层设计,综合解决草原面临的生态、社会和文化问题。在新疆的绿洲研究中,人与水的关系是关键节点,以此派生出来的文化、政治、宗教问题仍然有待研究,这些都可作为生态人类学的重要研究点。
- 范明明崔延虎
- 关键词:生态人类学生态文明牧区绿洲
- 中国生态人类学研究漫谈——崔延虎教授访谈录(上)被引量:2
- 2020年
- 在此次访谈中,崔延虎教授针对目前国内生态人类学发展的历程、困境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了系统而全面的介绍。他指出,我国生态人类学正在成为人类学中的热门分支学科,尤其在生态建设成为国家的顶层设计后,但是生态人类学的理论建设、实际应用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挑战。未来应在本土理论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跨学科建设、研究视角转变以及实际应用等五个方面研究进一步努力。此外,新疆作为一个生态、文化多样性的重叠区域,对国内的生态人类学发展可以有更多的贡献。
- 范明明崔延虎
- 关键词:生态人类学生态多样性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