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广南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心理行为
  • 2篇心理行为问题
  • 2篇儿童
  • 2篇儿童心理行为
  • 2篇儿童心理行为...
  • 1篇社会
  • 1篇社会适应
  • 1篇社会适应能力
  • 1篇统合
  • 1篇结构化教学
  • 1篇精神卫生
  • 1篇患儿
  • 1篇教学
  • 1篇孤独症
  • 1篇孤独症患儿
  • 1篇感觉统合
  • 1篇感觉统合训练

机构

  • 4篇珠海市妇幼保...

作者

  • 4篇郑广南
  • 3篇周翔
  • 2篇李京
  • 2篇邬友昌
  • 2篇庄志成
  • 2篇方苗
  • 2篇冯秀娟
  • 2篇曾淑萍
  • 2篇陈昭坛
  • 2篇郑丹凤
  • 2篇梁颖
  • 1篇陈强
  • 1篇陈红
  • 1篇刘鹏达

传媒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咨询矫治模式及其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建立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咨询矫治模式,评估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建立专科门诊,设置咨询矫治流程和模式,对1 784例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咨询,对其中488例进行训练矫治。【结果】显效303例(占62.1%),有效169例(占34.6%),无效16例(占3.3%)。诊断越早、训练越早、年龄越小、训练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家长越配合,效果越好。【结论】多学科参与的综合训练和行为矫治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疗效显著,该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咨询矫治模式是可行、有效的,可在地市级以上的医疗保健机构加以实施。
曾淑萍周翔李京邬友昌冯秀娟方苗郑丹凤郑广南陈昭坛梁颖
关键词:心理行为问题儿童
结构化教学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观察结构化教学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某医院接受康复训练的孤独症患儿60例进行研究,对60例患儿采用单双号方式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结构化教学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用感觉统合训练,均进行6个月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与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得分状况、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与训练前比较,两组患儿的言语、行为、交流、认知方面症状均有了显著改善,观察组临床表现评价总分为(74.5±4.4)分,高于对照组的(55.4±3.8)分,(P值均<0.05);训练后观察组患儿的CARS、ABC评分分别为:(25.3±3.8)分、(60.6±5.5)分,低于训练前评分:(40.5±4.4)分、(85.2±5.8)分,对照组患儿CARS、ABC评分分别为:(33.2±4.2)分、(72.3±4.7)分,低于训练前的(41.0±3.8)分、(84.7±4.9)分,训练后观察组患儿CARS、AB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训练后,两组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结构化教学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模式治疗孤独症患儿,可以减小患儿的CARS与ABC评分,改善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庄志成陈红郑广南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训练孤独症患儿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咨询矫治模式及其效果研究
目的建立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咨询矫治模式,评估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建立专科门诊,设置咨询矫治流程和模式。选择2002年1月至2006年2月因各类心理行为问题在本院心理行为科咨询并建立专科病历的1 784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曾淑萍周翔李京邬友昌冯秀娟方苗郑丹凤郑广南陈昭坛梁颖
关键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
文献传递
拓展训练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拓展训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珠海市某中学初二年级2个班120名学生为拓展训练组,同时选择该中学初二其余班级所有学生共539名为对照组。拓展训练组除了补充20次拓展训练外,其他学习安排均同于对照组。在训练前1周及完成训练后1周,均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检测量表"及"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对两组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开展拓展训练前,两组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拓展训练后,拓展训练组在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检测量表偏执[(1.80±0.73)vs.(1.98±0.72)]、适应不良[(1.70±0.66)vs.(1.94±0.66)]、情绪不平衡[(1.93±0.67)vs.(2.15±0.71)]分量表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9,2.84,2.11,P值均<0.05);拓展训练组在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人际关系[(104.80±13.23)vs.(96.98±15.50)]、行为规范[(83.94±15.49)vs.(78.84±13.05)]、环境适应[(73.48±13.19)vs.(69.00±12.23)]、心理资源[(81.72±19.11)vs.(77.13±16.63)]分量表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9,2.48,2.18,2.06,P值均<0.05)。结论拓展训练可以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
周翔陈强吴静庄志成郑广南刘鹏达黎信强黎泽林
关键词:精神卫生社会适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