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 作品数:19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新都地区常驻人口寄生虫感染结果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该地区常驻人口寄生虫感染的地域特点,为本地区肠道寄生虫感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新都区常驻人口于我院进行大便常规检查的22 388例结果数据。结果 22 388例大便常规检查数据中,检出肠道蠕虫3种。其中钩虫感染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下降,10例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明显上升,6例出现大便隐血阳性。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0.125%(28/22 388),主要以钩虫(24/28)感染为主。男性和女性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0.074%(8/10 853)和0.173%(20/11 5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7,P<0.05)。各职业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学生、学龄前、其他和农民,感染率分别为0.000%、0.032%(2/6281)、0.141%(10/7089)、0.201%(16/7954),各职业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4,P<0.05)。35~65岁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为0.220%(16/7261),>65岁人群感染率为0.170%(10/5866),<7岁人群感染率为0.032%(2/6281),其他年龄组人群无人感染,各年龄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48,P<0.01)。结论新都区常驻人口肠道寄生虫感染以钩虫为主,虽然感染率偏低,但不能忽视漏检因素,仍需采取有效科学的措施对高危人群加以宣传防治。
- 钟帆陈静
- 关键词:大便常规肠道寄生虫钩虫感染率
- 微信预约静脉采血在门诊患者应用效果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研究微信预约静脉采血服务模式在医院检验科门诊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情况,评判其使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7月成都市新都区人民门诊静脉采血患者75 107例,其中取号排队采血66 718例(随机选取950例患者为对照组),微信预约采血患者8389例(随机选取950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各月门诊静脉采血例数和该月微信预约采血患者例数及采血等待时间,分析不同年龄段(18~30、>30~40、>40~50、>50岁)微信预约采血患者的占比。比较两组采血等候时间和就医满意度。结果微信预约静脉采血从2017年8月的1.71%升至2018年7月的16.76%,>30~40岁微信预约占比最高(25.49%),而>50岁占比最低(2.18%)。实验组患者采血等待时间[(4.9±1.8)min]短于对照组[(33.7±17.3)min],实验组总满意率(99.58%)高于对照组(7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信预约采血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简便、能显著缩短等待时间等优点,可提高就诊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并有效节约门诊护理工作人员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陈静孟妍明武永康陈涛
- 关键词:预约采血自助
- 二氧化碳酶法试剂开瓶稳定性与校准周期的验证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验证试剂生产商提供的二氧化碳酶法试剂稳定性与校准周期的真实性,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A、H两种试剂盒连续测定性能稳定的质控品,观察试剂开瓶稳定性与校准周期。结果 A公司二氧化碳试剂开瓶稳定性与试剂说明书上标示的30 d相符,两公司试剂标示校准周期为7 d,有参考意义;但H公司试剂开瓶稳定性只有10 d,与试剂说明书标示的天数有差异。结论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本室条件对二氧化碳酶法试剂开瓶稳定性和校准周期进行验证,以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刘冰黄华翠陈静
- 关键词:酶法
- EPB41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一家系的分子诊断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对临床诊断为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HE)的一个家系进行遗传学病因分析。方法应用靶向捕获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和家系中4名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经过数据分析筛选可能的致病变异,同时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变异进行功能预测,在家系中对检出的可疑致病性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同时对50例健康对照抽取外周血,进行正常人群突变位点检测。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临床表现为中度贫血的先证者和其母在EPB41基因第13外显子均存在杂合c.1215G>A(p.Trp405Ter)无义突变,为功能缺失型突变,有极强的致病性(very strong pathogenicity,PVS1)。该位点G碱基突变为A碱基,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链第405位的色氨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使蛋白合成提前终止,形成截短蛋白,部分功能区域丧失。该变异在人群中极为罕见,为尚未报道的致病性突变。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外祖母亦携带这一杂合突变,且在此家系中观察到基因型和表型共分离。50例无亲缘关系的健康对照均未检测到突变。结论 EPB41基因的c.1215G>A突变是本例HE家系的可疑致病原因。首次在中国HE家系中发现了EPB41基因致病性突变。
- 陈静周雯婧李云霞陈宇宁陈华根丁显平
- 关键词:贫血高通量测序
- 血液检测样本采集器
- 本发明公开了血液检测样本采集器,具体涉及血液检测采集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流采集组件,所述导流采集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顶部的加强负压聚拢筒,所述加强负压聚拢筒的顶部设置有单向阀。本发明通过各个结构的相应配合...
- 陈静 王凤 尹华茜 王一 刘雨会
- 一种可避免CRP试剂位放错的报警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CRP试剂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避免CRP试剂位放错的报警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端四周均连接有脚垫,所述底板的上端四周均连接有固定罩,所述固定罩的外侧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固定罩的上端活动连接有活动...
- 陈静李云霞沈晓
- 文献传递
- 一种检验科专用回转式样片暂存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验科专用回转式样片暂存装置,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的中心处设有轴向水平的转轮,所述转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与主箱体的内侧壁可旋转的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转轮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
- 陈静
- 135例老年贫血患者血液细胞学检查特点与病因观察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观察135例老年贫血患者血液细胞学检查特点、病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5例老年贫血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老年贫血患者均接受血液细胞学检查,分析血液细胞学检查的特点、发病原因。结果 135例老年贫血患者贫血的类型为: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贫血成因包括: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以及造血功能减退等。所有老年贫血患者中,轻度贫血者占13.33%(18/135),中度贫血者者占56.30%(76/135),重度贫血者占30.37%(41/135)。结论老年贫血患者血液细胞检查时,中度贫血和重度贫血者较多,而贫血会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因此老年人群定期应接受检查,以此及早明确是否贫血、贫血的类型、贫血原因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从根本上提高老年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 高阳李云霞陈静
- 关键词:病因
- 重症监护室患者及物表中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与耐药机制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及物表中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与分子流行特征,结合该病区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策略阻断其在医院内的传播,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在ICU患者与物表分离的CRKP菌株29株;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和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检测5种常见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多点位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菌株间基因相关性。结果29株CRKP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均敏感,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敏感率较高,对其他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PCR及DNA测序显示29株CRKP中,仅有1株为KPC-2型;其余28株结果均为NDM-1型;未检测出其他耐药基因型。MLST及PFGE检测结果显示,29株CRKP菌株共6种分型,以ST12型为主,检出ST12型CRKP菌株22株,ST12/A型11株、ST12/B型6株,物表分离株为ST12/A型。结论我院ICU病区中CRKP以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ST12/A型为主,物表分离株与该病区流行菌株型别一致,同源性程度高,相关科室应加强对CRKP院内传播的干预,明确传播途径,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防止耐药菌株在医院内传播。
- 陈涛唐娇杜晶晶刘小花陈静
- 关键词: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耐药机制
- 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D二聚体(D-D)、凝血因子Ⅻ促凝活性(FⅫ:C)和凝血因子Ⅻ抗原(FⅫ:Ag)等凝血指标。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先证者F12基因所有的外显子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处的基因突变情况,对检出的可疑致病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对家系成员的相应突变位点进行检测。采用AutoPVS1和Mutation Taster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位点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APTT结果为180.9 s,明显延长;FⅫ:C和FⅫ:Ag分别降低至0.8%和4.17%。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发现先证者F12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即第11号外显子c.1261G>T杂合无义突变(p.Glu421*)和第4号外显子c.251dupG杂合移码突变(p.Trp85Metfs*53),均为功能缺失型突变,属于极强致病性级别。Sanger测序家系验证结果显示,先证者c.1261G>T杂合突变遗传自其母亲,其哥哥和女儿均为c.1261G>T杂合突变携带者。在此家系中基因检测结果与血液学检查结果相符,即基因型和表型共分离。结论:F12基因第11号外显子c.1261G>T杂合无义突变和第4号外显子c.251dupG杂合移码突变是本例家系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这两个突变均为国际上首次报道的新突变。
- 陈静李云霞钟帆李仁华杨季云周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