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婧
-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尘肺病合并肺栓塞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0年
- 通过对5例尘肺病合并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和总结,结合文献复习,对尘肺合并肺栓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疗手段及治疗与预后进行阐述。认为尘肺病是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尘肺病合并肺栓塞时,尘肺病自身的症状会掩盖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并加重肺栓塞病情。CT肺动脉造影是尘肺病合并肺栓塞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5例患者均通过CT肺动脉造影确诊;D-二聚体可以作为可疑肺栓塞的初步筛查;尘肺病合并肺栓塞内科治疗主要包括抗凝和溶栓治疗,抗凝是基本疗法,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患者,溶栓可减低病死率。5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均好转,未见明显的并发症,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出院后定期随访,6个月无复发。对尘肺病合并肺栓塞应加强早期识别并针对性治疗,减少漏诊、误诊。
- 张正华宗莉康婧
- 关键词:尘肺病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抗凝溶栓
- 综合肺康复对尘肺病患者呼吸机能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观察综合肺康复对尘肺病患者呼吸机能的影响。方法:尘肺病1期患者118例均给予药物和肺灌洗常规治疗,并配合物理疗法、运动训练、针刺推拿及健康教育等综合肺康复,评定治疗前后呼吸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焦虑程度。结果:治疗2个月后,118例患者肺功能检测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I)、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评分、运动能力以及呼吸肌耐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生活质量(SGRQ)及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综合肺康复对改善尘肺病患者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促进作用。
- 孙杰靳毅张文君尚波张正华韩萍庄娜许苗苗康婧
- 关键词:尘肺
- 持续低频噪声对大鼠情绪及行为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持续低频噪声对大鼠情绪及行为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噪声暴露组,每组20只。将噪声暴露组大鼠每天早、中、晚3次置于100Hz、70dB的噪声场中1h,持续8周;正常对照组大鼠饲养于背景噪声低于40dB的环境中。分别于实验开始当天及第2、4、6、8周末,采用体质量测定、糖水偏好实验、触动实验及旷场实验评价大鼠的情绪及行为。结果 (1)随饲养时间的延长两组大鼠体质量变化的趋势不同(P<0.05),噪声暴露组大鼠的体质量增加较正常对照组减少;(2)不考虑时间因素,两组大鼠间糖水偏好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噪声暴露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随饲养时间的延长糖水偏好的变化趋势不同(P<0.01),其中噪声暴露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呈明显下降趋势;(3)噪声暴露组大鼠紧张性触动评分及疼痛刺激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噪声暴露组大鼠的水平活动能力和垂直活动能力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且低于正常对照组,时间效应、组别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持续低频噪声可导致大鼠体质量和活动能力下降,并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且具体的表现及程度与暴露时间有关。
- 宗莉张正华谢丹康婧许苗苗李自强
- 关键词:噪声低频情绪
- 铅接触工人血铅水平与风险决策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
- 2021年
- 以往研究发现,血铅水平与个体的运算速度、学习和记忆能力等测试的结果密切相关[1,2],职业性铅接触可能对个体的认知功能有很大影响。近年有研究表明,血铅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出现危险行为——物质滥用或危险性行为(传染性病)[3]。提示铅中毒可能会影响个体对危险的认知,促使个体选择更为冒险的行为策略。本研究以某船厂职业性铅接触工人为对象,旨在探讨血铅水平对个体风险决策能力的影响。
- 宗莉康婧许苗苗王长增毛媛媛
- 关键词:血铅神经系统
- 5例尘肺合并肺栓塞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尘肺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加重疾病,随着病程进展,其慢性缺氧状态会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发生肺栓塞(PE),PE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尘肺病合并PE时,尘肺病自身的症状掩盖PE的临床表现并加重PE病情,如何在尘肺病治疗过程中第一时间识别PE是临床中的关键问题。我们通过对5例尘肺病合并PE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加深对尘肺病患者合并PE的识别能力,从而减少漏诊误诊,旨在为提高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 张正华宗莉康婧
- 关键词:尘肺病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抗凝溶栓
- 吸气肌力量训练对矽肺患者吸气肌功能及运动耐力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20年
- 将2014年3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住院的63例矽肺患者分为训练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药物、肺灌洗及常规康复治疗,训练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吸气肌力量训练(IMST)。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6 MWT)、最大口腔吸气压(MIP)及吸气流速峰值(PIF)测定。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6 MWT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训练组优于对照组。训练组MIP、 PIF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提示IMST能够改善矽肺患者运动耐力和吸气肌功能。
- 宗莉张正华康婧许苗苗王长增
- 关键词:矽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