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丁莹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篇代词
  • 1篇第一人称代词
  • 1篇生命
  • 1篇生命个体
  • 1篇生命意识
  • 1篇檀香刑
  • 1篇人称代词
  • 1篇文化
  • 1篇文化溯源
  • 1篇命意
  • 1篇句法
  • 1篇句法功能
  • 1篇《孟子》
  • 1篇《檀香刑》
  • 1篇称数

机构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张丁莹
  • 1篇张玉金

传媒

  • 2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广东第二师范...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论吕碧城的生命意识
2015年
动荡的时局和早年的家难促使吕碧城开始探索生命价值。从热衷仕途到迷失道教到佛教救世。儒家入世精神始终为主导力量。生命意识在其诗词中有独特的呈现方式:以大量的时间意象抒发悼时之悲;以外物对时间之流的强行介入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突转的结构方式表现对死亡的恐惧;通过仙界和人间的时空对照,从不同维度思考世间及人生的苦难;此外,曲折中上升的生命价值探索之路则以从生命层面向宇宙层面的提升与遗憾呈现出来。
张丁莹
关键词:生命意识生命个体
《孟子》第一人称代词研究
2013年
《孟子》中出现过的第一人称代词有"余(予)"、"朕"、"我"和"吾"。其中,"余(予)"和"朕"已是古语词,使用频率低。"我"和"吾"使用频率最高且以表单数为主;在句法功能方面,"我"的功能较齐全,而"吾"只可作主语和定语,分工已较为明确。
张丁莹张玉金
关键词:第一人称代词称数句法功能
《檀香刑》中的三种意识及其文化溯源
2013年
莫言的《檀香刑》蕴含有三种意识:原始的"由幻赏神"的巫术观念下产生的"人兽同体"、农耕文明孕育下的"人生如戏"、传统文化的"向根"观照。由此体现了莫言"大踏步撤退"的独特之处。
张丁莹
关键词:《檀香刑》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