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午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语图符号学视野下鲁迅文学的图像演绎被引量:1
- 2017年
- 鲁迅文学的图像演绎模式,主要包括反抗式、颓废式、温情式三种。具体来看,鲁迅作品主题和封面图像相互文,封面图像超出了外在的装饰功能,具有阐释文学主题的功能,并与鲁迅的精神世界相联系。鲁迅的图像观影响着鲁迅的图像叙述实践,作为文化图像的"山海经"和作为政治图像的"幻灯片"促成了鲁迅关于图像的两重认知。同时,鲁迅的图像情结和他的文学事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图像构成鲁迅文学的另一种讲述方式:一是对于图像价值的充分信任和肯定,二是对于文学叙述的图像化尝试,鲁迅的文学创作通过图像艺术不断地外化和延宕。
- 张乃午
- 关键词:鲁迅文学
- 《阿Q正传》语图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图绘最多的作品,艺术家们围绕其人物创作了大量的图像性作品。《阿Q正传》图像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象,文学的图像化并非将语言一一坐实,而是选择性地模仿语象,图像模仿语象主要通过"语图切换"的方式实现,具体包括援图入文、因文生图、图中增文、图中衍文四种方式,从而实现"图像直观"。文学借助图像自我放逐,"图以载文文自轻",也引起了一场关于阿Q图像接受过程中的"语图之争"。
- 张乃午
- 关键词:阿Q
- 另一种讲述方式:鲁迅小说场景的图像呈现被引量:6
- 2018年
- 鲁迅小说场景的图像呈现,主要包括图像对鲁迅小说故乡空间的重构。从学理层面来看,图像主要通过时间和空间的重置,打破语图之间的时空界限,主要表现在:预示性"顷刻"的选取,视角的融合以及场景中视觉元素的遗漏或增加。语象和图像一方面形成了"语图融合"的态势,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诸多的"语图缝隙",图像叙事在这种思维机制中建立叙事逻辑,呈现出视觉化的故事。
- 张乃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