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华

作品数:7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呼吸
  • 2篇新生儿呼吸窘...
  • 2篇新生儿呼吸窘...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治疗新生儿
  • 2篇综合征
  • 2篇窘迫综合征
  • 2篇呼吸窘迫
  • 2篇呼吸窘迫综合...
  • 2篇产儿
  • 1篇新生儿坏死性...
  • 1篇行为神经
  • 1篇行为神经测定
  • 1篇血气
  • 1篇血气指标
  • 1篇血清
  • 1篇血清NSE
  • 1篇神经元

机构

  • 7篇南通大学

作者

  • 7篇张小华
  • 2篇周金君
  • 2篇李双双
  • 1篇康爱建
  • 1篇张娟
  • 1篇顾瓅
  • 1篇金霞
  • 1篇唐珍
  • 1篇吴迎春
  • 1篇张丽芹
  • 1篇季卫刚
  • 1篇胡鹏
  • 1篇孙勇生
  • 1篇张凡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妇幼保健院收治确诊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82例患儿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非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82例新生儿为对照组,统计并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结果8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共分离出4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9株(65.91%),革兰阳性菌14株(31.82%),真菌1株(2.2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呋辛耐药11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0株;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耐药11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10株,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0株。妊娠期糖尿病、非母乳喂养、早产、新生儿休克、胎膜早破、宫内窘迫、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妊娠期糖尿病、非母乳喂养、早产、新生儿休克、胎膜早破、宫内窘迫、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
金霞孙勇生陈蓉蓉何思思张小华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原菌耐药性
早产儿GMs质量评估与NBNA、头颅MRI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早产儿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与头颅磁共振呈像(MRI)、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40例早产儿在足月前进行GMs质量评估,足月时行头颅MRI检查,足月后2周行NBNA评分。结果:GMs阳性为8例,阴性32例;NBNA评分<35分为12例,≥35分28例;头颅MRI阳性为11例,阴性为29例。统计结果显示,GMs质量评估与NBNA秩相关系数为0.491(P=0.001),头颅MRI与NBNA秩相关系数为0.452(P=0.002),GMs质量评估与头颅MRI秩相关系数为0.392(P=0.012)。结论:GMs质量评估与NBNA、头颅MRI在评估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中具有相关性。
周金君李双双顾瓅张小华唐珍
关键词:早产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行为神经测定头颅
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23年
目的观察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气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1.25 mL·kg^(-1),每天2次,经气管插管一次性滴入。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20 mg·kg^(-1)·d^(-1),静脉滴注30 min,24 h后给予维持量5~10 mg·kg^(-1)·d^(-1),2组均治疗7 d,观察28 d。比较2组临床疗效、预后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肌损伤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血气指标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48例,试验组50例。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8 d存活率分别为96.00%和9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上机时间分别为(83.10±6.97)和(95.41±8.59)h,用氧治疗时间分别为(81.41±7.94)和(98.73±9.68)h,呼吸暂停次数分别为(5.44±1.72)和(7.63±2.10)次,达到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25.75±3.10)和(32.61±4.06)h,住院时间分别为(16.48±2.64)和(21.93±3.8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别为(22.58±2.63)和(44.63±5.07)U·L-1,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分别为(277.50±39.51)和(352.61±48.65)U·L-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分别为(28.69±6.06)和(23.51±5.03)U·mL-1,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分别为(21.52±3.52)和(37.62±4.28)μmol·L-1,氧分压(PaO_(2))分别为(84.04±8.10)和(73.27±6.94)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分别为(40.04±4.10)和(45.73±4.83)mmHg,吸氧分数(FiO_(2))分别为(0.52±0.06)%和(0.68±0.09)%,PaO_(2)/FiO_(2)分别为(161.62±16.87)和(107.75±10.5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0%和1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
陈艳艳钱元原许冬梅张小华
关键词:猪肺磷脂注射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指标
母亲声音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探讨母亲声音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本院新生儿科病房住院早产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研究组A(65例)、研究组B(65例)。对照组按照新生儿科常规管理,研究组A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单纯母亲声音刺激,研究组B在常规管理、单纯母亲声音刺激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允管理。比较各组的喂养进程、喂养表现、体质量增长情况、喂养不耐受评分。结果:研究组A、研究组B的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PMA)、过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B均明显短于研究组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研究组B的开始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B均明显高于研究组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研究组B的完全经口喂养时体质量、出院时体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B均明显低于研究组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与对照组间的喂养不耐受评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声音刺激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改善经口喂养表现,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加快恢复至出生体质量的时间。
胡鹏张小华韩玉珠张丽芹卢建丽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声音刺激早产儿经口喂养
伞状评价母乳喂养对儿童健康结局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对母乳喂养影响儿童健康结局的系统研究或荟萃分析进行伞状评价,分析母乳喂养与多种儿童健康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筛选其中关于母乳喂养影响儿童健康结局的系统研究或荟萃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使用改良版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 measurement tool to assess systematic reviews version 2,AMSTAR 2)评估研究质量,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结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纳入21篇荟萃分析,通过AMSTAR-2方法学工具评价发现共有4份中质量,6份低质量和11份极低质量研究。共报告了24项与儿童健康相关的结局指标,母乳喂养与18项指标显著相关,其中营养状况、心理状况、齿龈健康、过敏、炎症、癌症风险、心肺健康等指标均呈显著改善的趋势,但是小于1个月的母乳喂养可能会导致儿童肥胖。结论母乳喂养可以显著改善大部分儿童健康指标,但是也要注意到短期母乳喂养导致儿童肥胖的风险。该伞状评价纳入的荟萃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有待提升,同时部分指标与母乳喂养之间潜在的剂量依赖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吴迎春蔡鸾娈杨张翼张小华王赟华
关键词:母乳喂养儿童健康META分析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以及对炎症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microRNA-21(miR-21)、呼吸力学指标、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5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干预组实施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检测并比较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治疗后7 d的TNF-α、IL-6、IL-8、CK-MB、NT-proBNP水平、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PaO_(2)、氧合指数、每千克体重潮气量(TV)、达峰容积比(TPEF/TE)、达峰时间比(VPEF/VE)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33%)低于对照组(16.00%)(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和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并发症。
许冬梅张小华张娟陈艳艳季卫刚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MICRORNA-21
血清NSE、PCT及钙离子检测在热性惊厥与癫痫患儿疾病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在热性惊厥与癫痫患儿疾病评估中应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钙离子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20例癫痫患儿和20例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在同一时间段内从我院选取非感染和非神经源性疾病其他疾病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所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NSE、PCT及钙离子检测,比较不同惊厥程度血清NSE、PCT及钙离子水平。【结果】血清NSE水平在癫痫患儿和热性惊厥患儿病情发作24 h之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钙离子水平在癫痫患儿和热性惊厥患儿病情发作24 h之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CT在癫痫患儿和热性惊厥患儿病情发作24 h之内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严重惊厥患儿血清NSE水平高于较轻惊厥患儿,血清钙离子水平低于较轻惊厥患儿(P<0.05)。不同惊厥程度患儿的血清PCT无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热性惊厥还是癫痫均可能导致血清NSE水平升高,同时会导致血清钙离子水平降低;热性惊厥严重程度与血清NSE水平和血清钙离子水平存在紧密联系,而血清PCT水平和惊厥的发生不存在明显联系。
洪丽陈蓉蓉王晓康张凡周金君陆艺康爱建张小华李双双
关键词:热性惊厥癫痫钙离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