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刚
- 作品数:5 被引量:1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用GGE双标图及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山西小麦地方品种抗旱性被引量:57
- 2013年
- 以7个山西小麦地方品种和2个对照品种为试材,测定了其在大田正常供水及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并计算各指标性状抗旱系数;再利用GGE双标图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各指标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最后利用隶属函数与抗旱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小麦品种抗旱性的主要形态及生理指标包括穗下节长、株高、节间长、叶面积、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相对电导率;各单项抗旱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各指标对不同品种抗旱性的影响不同,这是造成小麦品种抗旱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依据抗旱性可将参试品种划分为3类,即抗旱型、中间型和敏感型,从中选出两个高抗旱小麦地方品种白和尚头和竹杆青,其抗旱性与对照抗旱型品种晋麦47相似,可作为小麦抗旱育种的亲本材料.
- 杨进文朱俊刚王曙光孙黛珍史雨刚陈卫国
- 关键词:小麦抗旱性GGE双标图抗旱系数隶属函数
- 山西小麦地方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被引量:44
- 2011年
- 利用20%PEG-6000作为渗透介质进行室内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小麦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与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了各个形态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鞘长、主胚根长均比对照不同程度地降低或缩短,而且不同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萌发期各品种抗旱性表现依次为:白和尚头>晋麦47>竹杆青>四月黄>小红麦>灯笼红>红皮冬麦>忻县冬麦>中麦9号。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研究萌发期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鞘长和主胚根长的抗旱系数4个性状指标与抗旱性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关联度依次为:发芽率>主根胚长>胚芽鞘长>发芽势,表明发芽率与萌发期抗旱性关系最为密切,其可作为萌发期抗旱性鉴定指标。
- 贾寿山朱俊刚王曙光史雨刚孙黛珍
- 关键词:小麦地方品种萌发期抗旱性渗透胁迫
- 山西小麦地方品种幼苗期抗旱性的鉴定被引量:15
- 2013年
- 小麦幼苗长至二叶一心时,以200g/L PEG-6000胁迫处理72h,测定幼苗最大根长、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SOD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与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品种苗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各个形态、生理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PEG胁迫下,9个小麦品种的最大根长、根冠比、相对电导率、SOD和POD活性及MDA含量均比对照高,而叶片相对含水量较对照低,而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利用隶属函数和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品种苗期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各品种苗期的抗旱性表现依次为:白和尚头>晋麦47>竹杆青>小红麦>四月黄>红皮冬麦>灯笼红>中麦9号>忻县冬麦。3)SOD活性与苗期抗旱性关联度最大,其次为最大根长。
- 王曙光朱俊刚孙黛珍史雨刚曹亚萍范华贾寿山
- 关键词:小麦抗旱性隶属函数
- PEG胁迫对六倍体小黑麦幼苗SOD,P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5
- 2009年
- 为了解水分胁迫对小黑麦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以10个抗旱性不同的六倍体小黑麦为材料,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不同抗旱性小黑麦品种SOD,POD活性及MDA含量对水分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各品种SOD,P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但是不同品种增加幅度明显不同。其中,SOD活性胁迫系数依次为Prego>Fidelio>Prado>Szd154>Presto>Tornado>Lamberto>Moreno>Pronto>Tewo,最大是品种Prego为7.48;POD活性胁迫系数依次为Fidelio>Tornado>Presto>Prego>Szd154>Prado>Pronto>Lamberto>Moreno>Tewo,最大是Fidelio为3.19;而MDA含量胁迫系数依次为Tewo>Lamberto>Moreno>Pronto>Szd154>Fidelio>Prado>Presto>Tornado>Prego,最大是Tewo为4.71,推断在所有品种中,Prego的抗旱性最强,而Tewo抗旱性则较弱。
- 朱俊刚王曙光李晓燕杨海峰孙黛珍
- 关键词:小黑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
- 小麦醇溶蛋白组分的遗传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为探讨醇溶蛋白在小麦杂种后代的遗传特点,选用2个小麦杂交组合(苏引10号×晋农190、晋麦47×晋农190),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pH 3.1)对其亲本及后代材料(F1、F2代)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醇溶蛋白在F1代表现出共显性和倾母性(剂量效应)遗传特点;F2代蛋白谱带发生分离,具体表现为:Gli-13.9、23.2、26.0、34.8、40.2、46.2、50.0、71.5、73.8等9个组分的分离符合一对基因的分离规律,而Gli-12.7、15.7、16.5、19.1、26.9、30.5、30.8、32.2、76.8等9个组分的分离符合两对基因的分离规律;Gli-17.8既不符合一对基因的分离规律,又不符合两对基因的分离规律。这表明前9种蛋白受控于一对基因,后9种蛋白受控于两对基因;最后一种蛋白尚无法确定,需借助双向电泳做进一步研究。
- 杨海峰李小燕徐向阳蔡岳朱俊刚孙黛珍
- 关键词:小麦醇溶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