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亭亭

作品数:32 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植物
  • 9篇自然保护
  • 9篇自然保护区
  • 9篇保护区
  • 6篇多样性
  • 6篇泥炭藓
  • 6篇群落
  • 5篇珍稀
  • 5篇珍稀濒危
  • 5篇湿地
  • 5篇泥炭
  • 5篇鸟类
  • 5篇物种
  • 5篇国家公园
  • 5篇濒危
  • 4篇亚热带
  • 4篇亚热带山地
  • 4篇珍稀濒危植物
  • 4篇热带山地
  • 4篇物种多样性

机构

  • 32篇湖北大学
  • 11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长江水资源保...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海南热带海洋...

作者

  • 32篇李亭亭
  • 30篇汪正祥
  • 9篇雷耘
  • 8篇林丽群
  • 6篇田凯
  • 3篇李中强
  • 3篇杨其仁
  • 3篇任雁
  • 3篇张文娟
  • 2篇王俊
  • 2篇李泽
  • 2篇陈宇
  • 2篇张娥
  • 2篇谢启娇
  • 1篇戴璨
  • 1篇夏慧琼
  • 1篇李果
  • 1篇叶晶
  • 1篇潘磊
  • 1篇赖春林

传媒

  • 8篇湖北大学学报...
  • 5篇生态科学
  • 5篇林业调查规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湿地科学
  • 1篇杂草学报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西北珍稀濒危植物及物种多样性空间尺度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探究鄂西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多样性空间分布与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于2007-2017年先后对鄂西北8个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对其种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及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鄂西北珍稀濒危植物共有262种,隶属于62科149属;(2)该区域珍稀濒危植物地理成分与生活型谱具有地域过渡性和多样性;(3)鄂西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峰值出现在海拔900~1700 m区段,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区段间具有显著的二次方程关系:y=-0.5107x^2-12.43x+7.3111(R^2=0.7867,P=0.04);(4)不同空间尺度下,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_D)、均匀度指数(ED)、Margalef多样性指数(K_D)随空间尺度的变化均呈幂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2=0.7303 (H_D)、R^2=0.8858(E_D)、R2=0.9805(KD)。研究表明H_D、E_D、K_D值的变化幅度可能与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有关。目前砍伐毁林和过度采挖是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最大的威胁因素,建议从珍稀濒危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与地理环境特性相结合的角度加强管理,为区域珍稀濒危植物的科学恢复提供支撑。
杨启池李亭亭李亭亭徐玉洋汪正祥李玲
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物种多样性鄂西北
G-F指数测度万朝山兽类物种多样性被引量:9
2018年
2015年5月—2016年7月,利用样线法对湖北省万朝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与湖北省内其他5个自然保护区的兽类G指数(genus index)、F指数(family index)和G—F指数(genus-family index)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万朝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兽类7目25科69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为主,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G—F指数分析表明,万朝山自然保护区兽类G指数为3.99、F指数为14.81,G-F指数为0.73。万朝山与湖北省省内其他5个自然保护区的兽类G指数、F指数和G—F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万朝山和南河的G—F指数相当接近,相似性系数也高,这可能与万朝山和南河地理位置接近、生境组成相似有关。各保护区的物种分布密度虽然差异不显著,但南河和漳河源自然保护区因为保护区面积较小,导致物种分布密度较大。
李士超李亭亭汪正祥田凯田凯陈宇熊斌梅
关键词:兽类资源物种多样性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物群落分类及特征被引量:6
2016年
采用植物社会学调查方法,对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并对127个植物样方调查资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综合数量分类及植物社会学的分类标准,将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划分为13个群丛和4个群落;分析了各群丛的结构特征、地理分布特征(海拔、地形等)以及不同群丛的植物组成和食源植物状况,同时对各群丛乔木层的胸径等级和高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丛Ⅰ(华山松-金佛山箬竹-湖北大戟)、群丛Ⅵ(巴山冷杉+红桦-箭竹+兴山五味子-抱茎风毛菊)、群丛Ⅸ(华山松-鄂西绣线菊-中日金星蕨)以及群丛Ⅻ(巴山冷杉+华山松-鞘柄菝葜+鄂西绣线菊-中日金星蕨)4个群丛所含物种数最多,其中群丛Ⅰ、Ⅵ、Ⅸ所含食源植物种数也最多;群丛Ⅳ(红桦-湖北花楸-离舌橐吾)胸径大于30 cm的树木所占比例及乔木层平均高度均最大;这5个群丛是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该研究可为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重要参考。
李亭亭汪正祥龚苗雷耘林丽群戴璨任雁
关键词:川金丝猴栖息地聚类分析群丛
遮光对亚热带山地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L.)生长及维管植物控制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控制亚热带山地泥炭藓湿地中维管植物的生长可以帮助泥炭藓湿地快速恢复.以亚热带山地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L.)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覆盖遮光网控制遮光率,探究遮光对大泥炭藓生长及维管植物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泥炭藓的生长状态方面,在无遮光下及遮光处理下,随着遮光率的增加,大泥炭藓的头状枝数量不断降低[10月从38.9 (±11.8)降低到24.5 (±4.4)],但覆盖面积和生物量先增加后降低[10月覆盖面积从62.0 (±32.3) cm^(2)到128.6 (±25.7) cm^(2)再到99.0 (±19.7) cm^(2);生物量从1.8 (±0.7) g到2.8 (±0.8) g再到2.0 (±0.5) g];(2)随着遮光率的增加,维管植物的总盖度与生物量不断降低[10月总盖度从96.2%±1.6%降低到10.0%±1.4%;生物量从419.9(±71.3) g降低到57.4 (±17.1) g];(3)维管植物总盖度与大泥炭藓覆盖面积以及生物量均显著相关,当维管植物总盖度约为50%左右,大泥炭藓覆盖面积和生物量最大.因此,遮光网与维管植物共同影响大泥炭藓的生长,中度遮光(遮光率64%、76%)是帮助泥炭藓湿地快速恢复的最佳条件;综合考虑大泥炭藓的生长以及经济成本,在野外进行大泥炭藓湿地的恢复工作时,只需要覆盖1层遮光网(遮光率64%)即可达到最好效果.(图7表4参38)
李玲汪正祥邓龙强莫家勇林丽群林丽群熊蔚张文娟马茹悦张文娟李亭亭
关键词:维管植物遮光亚热带山地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五道峡自然保护区鸟兽资源及节律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为掌握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资源情况,布设62台红外相机进行野生动物资源监测。调查发现,1433张独立有效照片共记录兽类7目、12科、19种,物种相对丰富度指数前5位的是小麂、中华斑羚、野猪、猪獾和花面狸;记录到鸟类5目、14科、33种,物种相对丰富度前3位的是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和松鸦。节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冬季(P<0.05),与春季、秋季差异不明显,野生动物在夏季活动频繁,冬季动物活动频率较低;小麂、中华斑羚和野猪在早晨和黄昏活动频繁,属昼行晨昏型动物,白冠长尾雉和红腹锦鸡活动集中于早晨和黄昏。3种偶蹄目兽类的日活动节律重叠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3个优势物种间日活动节律表现为中等程度的重叠,相互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以期掌握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资源和节律信息,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监测提供依据。
李怀祥李亭亭邓正斌陈荣友祝文龙任帅汪正祥
关键词:红外相机活动节律
漳河源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漳河源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统计出保护区共有鸟类181种,隶属15目47科118属。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8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25种,保护区鸟类资源保护价值高。区系成分分析表明,有东洋种77种、古北种61种、广布种43种;居留型分析显示,有留鸟100种、夏候鸟47种、冬候鸟20种、旅鸟14种。通过对鸟类资源的生境分析,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是森林(4.965)>灌草丛(4.573)>农田(3.217)>水域(2.237)>居民区(1.651)。森林和灌草丛之间的相似性最高,森林和水域之间相似性最低。通过调查既丰富了荆山山脉的鸟类资源多样性基础数据,也为漳河源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陈荣友雷耘韩武元李亭亭成波朱秀迪徐杰汪正祥
关键词:鸟类区系分析群落特征多样性
基于倾斜摄影的两种建模方案及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采集神农架国家公园实验区三维实景数据,比较地形模型和FBX模型两种方式处理数据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结合Unity3D实现真实场景的虚拟搭建.实验表明,地形模型更适用于交互式的自然保护地科普系统,FBX模型更适用于大场景的地貌展示.Unity3D能够较好地处理无人机获取的真实地形,对于小场景真三维地形的实现、浏览和交互操作有理想的结果,并能够保证场景的流畅运行,为无人机获取的真实场景和虚拟引擎结合提供一种新的应用思路.
张萌林丽群汪正祥夏慧琼石远坤李亭亭马国飞
关键词:地形模型UNITY3D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湿地的生态补偿研究——以穿越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蒙西铁路建设工程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围垦养殖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人类活动使得湿地生态功能急剧减退,湿地保护问题愈加迫切。生态补偿作为湿地保护的一种有效手段,其补偿价值评估能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选取长湖湿地铁路建设为案例,以人力资本和生态环境损失、机会成本、专家调查法等为依据,从导致湿地受损因子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工程建设区湿地生态补偿的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通过适应性分析,进行评估方法选取,并探讨了铁路建设工程穿越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价值。
任雁汪正祥雷耘梅元芳何昌文李亭亭叶晶
关键词:湿地生态补偿指标体系
破堤还湖后梁子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2014年10月—2017年3月,采用样点和样线相结合的方式对梁子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目37科72属96种。区系成分分析表明,冬候鸟占鸟类种数的29.17%,留鸟占43.75%,旅鸟占6.25%,夏候鸟占20.83%;东洋界种占鸟类种数的36.46%,古北界占33.33%,广布种占30.21%。不同年份鸟类种类变化调查结果,2014年有57种,2015年有67种,2016年有75种,鸟类种数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份鸟类多样性分析中,2014年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最高,为1.6926和0.4168;2015年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3424;2016年的丰富度指数最高,为5.9527,表明鸟类群落稳定性不断增强;不同生境下G-F指数分析表明,滩涂湿地>林地>农田>开阔水域>居民区,滩涂湿地生境中的鸟类种数最多,居民区生境的鸟类种数最少。文中就独特的自然环境对鸟类群落的形成、生态环境改善对鸟类群落稳定性的提高以及生境的复杂性对鸟类种数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陈荣友李亭亭杨启池田凯余四胜
关键词:稳定性
湖北宣恩县夏季鸟类群落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2014年6—9月采用样线(点)法对宣恩县的鸟类进行调查,根据植被特征划分出农田、居民区、灌丛、湿地和森林5个生境类型,共记录鸟类78种,隶属12目25科,其中属于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分别有1种、8种,属于中国特有种1种.鸟类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3.075、0.410;β多样性分析表明:Jaccard相似性系数最高的是农田-居民区,为0.714,最低的是灌丛-湿地,为0.039.人为干扰影响鸟类多样性,提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田凯汪正祥雷耘李亭亭赖春林李泽杨其仁
关键词:鸟类群落结构多样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