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动脉
  • 4篇内皮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他汀
  • 3篇内皮细胞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伐他汀
  • 3篇阿托
  • 3篇阿托伐他汀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血管生成作用
  • 2篇血清
  • 2篇血清高敏
  • 2篇血清高敏C-...
  • 2篇预后
  • 2篇脐静脉内皮
  • 2篇脐静脉内皮细...

机构

  • 10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肖传实
  • 10篇杨志明
  • 10篇李占海
  • 4篇边云飞
  • 3篇杨慧宇
  • 3篇康玉明
  • 2篇李海文
  • 2篇武卫东

传媒

  • 6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年份

  • 9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体骨髓细胞局部移植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对外周血管生成作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局部移植对后肢缺血区血管新生作用及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对外周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 20只新西兰白兔结扎并离断左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动脉1h后, 骨髓细胞局部移植组(n=10)于缺血局部...
杨志明边云飞肖传实武卫东李占海
文献传递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不同性质斑块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探讨16层螺旋CT检查结合血清Hs—CRP检测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判别的价值。方法将6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
杨志明李海文李占海康玉明肖传实
文献传递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检测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不同性质斑块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16层螺旋CT检查结合血清Hs-CRP检测,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判别的价值。方法将6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6例,均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根据螺旋CT值分为软斑块组24例、混合斑块组14例、硬斑块组22例,所有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前采血进行血清Hs-CRP测定。结果1.两个类型冠心病组斑块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CS组以软斑块为主(占50%),混合斑块次之(31%);而SAP组则以硬斑块为主(占62%)。ACS组血清Hs-CRP(5.043±2.805)mg/L显著高于SAP组(2.221±1.580)mg/L(P<0.01)。2.血清Hs-CRP在不同性质斑块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软斑块组(5.485±2.921)mg/L、混合斑块组(4.768±1.829)mg/L显著高于硬斑块组(1.687±1.222)mg/L(P<0.01)。结论16层螺旋CT结合血清Hs-CRP检测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判别有一定临床价值。
杨志明李海文李占海康玉明肖传实
关键词: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反应蛋白
阿托伐他汀对培养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和蛋白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的...
杨志明李占海肖传实边云飞杨慧宇
文献传递
B型尿钠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观察B型尿钠肽(BN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了87例发病24h以内的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三组。所有病例既往...
李占海杨志明肖传实
文献传递
阿托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成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1(ET-1)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以明确其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降脂外作用。方法胰酶消化法制备...
李占海杨志明肖传实边云飞杨慧宇
文献传递
自体骨髓细胞局部移植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对缺血区血管生成作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局部移植对后肢缺血区血管新生作用及与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对外周血管新生的对比研究。方法20只肢体缺血新西兰白兔分为2组,骨髓细胞局部移植组n(=10)于缺血局部肌肉注射新鲜分离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局部移植对照组n(=10)局部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另20只新西兰白兔分为手术组及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n(=10)于结扎并离断左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前24h及术后6d给予G-CSF10μg/k(g.d)皮下注射处理,手术组n(=10)于术前及术后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4组分别于实验前(0d)、7d和28d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于28d时处死动物,切取内收肌和半膜肌,进行免疫组化法分析,明确毛细血管形态。结果7d和28d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骨髓细胞局部移植组和药物治疗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血流量、血管阻力指数分别与局部移植对照组及手术组间有显著差异;而上述各指标在骨髓细胞局部移植组和药物治疗组之间无论7d和28d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示骨髓细胞局部移植组和药物治疗组单位面积毛细血管密度分别高于局部移植对照组及手术组(P<0.01),前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能取得自体骨髓细胞局部移植相似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杨志明李占海边云飞肖传实武卫东康玉明
关键词:骨髓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管内皮祖细胞
黏附分子与冠心病被引量:1
2006年
李占海杨志明肖传实
关键词: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细胞间黏附分子全身炎症
血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早期测定血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浓度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心功能状态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既往均无明显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于入院即刻 (急性期)、4周(恢复期)分...
李占海肖传实杨志明
文献传递
p38MAPK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LOX-1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表达LOX-1的影响,以及探讨p38MAPK是否介导了 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LOX-1的表达,明确阿托伐他汀的降脂外作用和潜在的治疗价值。方法一步梯度法分离LDL,铜离...
李占海杨志明肖传实杨慧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