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思奇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篇嗜热
  • 1篇嗜热微生物
  • 1篇铜矿
  • 1篇微生物作用
  • 1篇黄铜矿
  • 1篇改性
  • 1篇表面改性
  • 1篇表面性质

机构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篇邱冠周
  • 1篇覃文庆
  • 1篇赵红波
  • 1篇杨聪仁
  • 1篇王军
  • 1篇李思奇
  • 1篇杨勰

传媒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中度嗜热微生物作用下黄铜矿表面改性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分析黄铜矿表面接触角、Zeta电位和表面形貌变化,研究嗜热硫氧化硫杆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S.t菌)和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L.f菌)对黄铜矿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培养基(9K培养基)对黄铜矿表面性质无明显影响,接触角稳定在黄铜矿表面接触角48°左右。两种细菌对黄铜矿表面性质影响规律相似,采用细菌摇瓶浸出时,振动条件下,矿物表面的亲水性随浸出过程逐渐增强;而在静置细菌浸出过程中,浸出初期黄铜矿表面疏水性变强,之后随浸出时间的延长黄铜矿表面的亲水性增强,推测可能是由于浸出前期黄铜矿表面生成疏水硫化物和元素硫,后期被进一步氧化分解。不同细菌作用后,黄铜矿的等电点接近细菌的等电点,说明两种细菌均能有效地吸附在黄铜矿表面。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发现,黄铜矿经细菌浸出后,表面不同程度地被腐蚀,并且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表面腐蚀程度加剧,其中S.t菌对黄铜矿的腐蚀作用较L.f菌更强。
王军赵红波李思奇杨勰杨聪仁覃文庆邱冠周
关键词:黄铜矿表面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