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旭峰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获得性指部纤维角化瘤1例
- 2009年
- 患者女,22岁。左手中指出现一增生物6年余。皮损初起米粒大,渐增大、突起,曾自行剥除,后又复发,渐增大。3年前曾经来我院就诊,当时拒绝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2008年8月16日再次来我院就诊,并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肤科检查:左手中指可见一米粒大增生物,略透明,基底有衣领状隆起皮损环绕(图1A)。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增宽,真皮胶原纤维增生,增生的胶原纤维与表皮垂直,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图1B)。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获得性指部纤维角化瘤。
- 杜旭峰浦洁
- 关键词:纤维获得性
- 获得性指部纤维角化瘤1例被引量:1
- 2010年
- 患者女,22岁。左手中指出现一增生物6年余。皮损初起米粒大小,渐增大、突起,曾自行剥除,后又复发,渐增大。3年前曾经来我院就诊。当时拒绝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2008年8月16日再次来我院就诊,并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肤科检查:左手无名指可见一米粒大增生物,略透明,基底有衣领状表皮隆起环绕皮损。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增宽,真皮胶原纤维增生,增生的胶原纤维与表皮垂直,毛细血管增生、扩张。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获得性指部纤维角化瘤。
- 杜旭峰浦洁
- 关键词:纤维获得性
- 表现为环状肉芽肿样皮损的多菌型麻风1例
- 2010年
-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安徽籍。主因面、颈部皮疹6年余于2007年9月12日来我院首次就诊。患者于6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于面、颈部出现红斑、丘疹,时轻时重,无明显自觉症状,未曾就诊。首次就诊前一周开始面、颈皮肤潮红肿胀,自觉瘙痒,故来就诊,当时未做进一步检查,予对症抗过敏治疗后好转,未复诊。
- 杜旭峰周南施和建
- 关键词:多菌型麻风环状首次就诊自觉症状抗过敏治疗皮肤潮红
- 一例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患者不同分期皮损皮肤镜表现被引量:2
- 2018年
- 患儿男,14月龄,出生生后4个月开始头皮、面部、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白色透明样丘疹、结节,逐渐增大、增多,颜色变黄、变红,死其他特殊表现。患儿母乳喂养,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否认传染病接触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各系统榆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头皮、面部、身Ⅸ干及四肢散在黄白色或黄红色圆形或卵侧形芝麻至黄豆大小半球状降起的丘疹或结节,境界清楚。
- 张丽超杜旭峰毕呜晔李中明杨军邵敏华
- 关键词:幼年黄色肉芽肿皮肤镜皮损多发浅表淋巴结皮肤科检查
- 一个色素失禁症家系的NEMO基因和假基因ΔNEMO缺失突变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用长链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检测家族性色素失禁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IP)患者的NEMO基因的缺失突变。方法收集一色素失禁症家系的临床资料,选取NEMO基因特异引物In2/JF3R和假基因ANEMO的特异引物Rev-2/JF3R,采用长链聚合酶链反应对家系内成员NEMO基因和假基因ΔNEMO的缺失位点进行检测,同时对80名无血缘关系健康对照者的该位点进行同样检测。结果所有患者皆有NEMO基因和假基因ΔNEMO基因共有序列NEMOΔ4-10缺失,而在家系内非患者以及80名正常对照者中均未发现NEMO基因和假基因ANEMO的共有序列NEMOΔ4-10缺失。结论该家系为一个典型遗传早现现象的IP家系,NEMO基因和ΔNEMO的缺失突变导致其发病。长链PCR扩增技术可用于检测NEMO基因的缺失突变,对于遗传咨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张国龙施和建杜旭峰邵敏华周晴
- 关键词:色素失禁症
- 婴幼儿花斑癣65例临床分析
- 2008年
- 浦洁杜旭峰黄海峰施和建
- 关键词:婴幼儿花斑癣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
- 有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合并腕骨发育不良一例
- 2009年
- 患儿男,8岁,因出生时毛发稀少、掌跖角化2年于2007年5月就诊于我科。患儿出生时全身毛发稀少,同时伴眉毛缺失,当时未引起家人重视,随年龄的增长,其症状未见任何改善。2年前双侧手掌皮肤增厚,随年龄增长双侧拇指屈侧明显角化且拇指的灵活性有所下降,角化性皮疹处冬季常有皲裂现象,夏季多汗。无明显指趾甲改变、无口干鼻臭,嗅觉、味觉无异常。自发病以来,智力发育基本正常。曾多次到医院治疗,给予外用生发洗剂,养血生发胶囊等治疗无效。家系中无类似疾病,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检:发育正常,视力及听力正常,口腔黏膜及牙齿分布基本正常。
- 张国龙浦洁毕呜晔施和建杜旭峰
- 关键词:骨发育不良养血生发胶囊掌跖角化医院治疗皮肤增厚
- 以口腔偏侧疼痛性伪膜样损害为首发的Ramsay-Hunt综合征被引量:5
- 2019年
- 报告1例以口腔偏侧疼痛性伪膜样损害为首发的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男,53岁。因口腔内出现伪膜样皮损伴疼痛3 d、发热1 d就诊。患者左侧上腭、颊粘膜、舌腹侧与背侧散在微高起黄白色膜状物,大小不等,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有触痛,不易用棉棒擦除。面部、外耳道未见明显皮损。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无口角歪斜、闭眼困难、听力下降等。临床表现不典型,予抗病毒、治疗神经痛及降温、漱口等对症处理后,患者皮损消失、疼痛好转,但出现左侧面瘫。诊断为Ramsay-Hunt综合征。
- 张丽超杜旭峰柳杨顾永
- 关键词:带状疱疹RAMSAY-HUNT综合征口腔
- HPV43/66感染致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一例
- 2014年
- 患者男,37岁。因全身多发疣状丘疹、斑片20年,外阴和腹股沟糜烂、渗出2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全身多发、蚕豆大疣状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双侧腹股沟及外阴皮损处糜烂、渗液和结痂。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示:CD4+T细胞37.2%,CD8+T细胞43.6%,CD4+/CD8+细胞比值0.85。斑点杂交示:HPV43和66DNA阳性。皮损组织病理:角化过度,表皮疣状增生及假上皮瘤样增生,可见部分凹空细胞,真皮浅层中度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为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皮肤感染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治疗给予抗感染、肌内注射免疫增强剂和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15d后外阴和腹股沟皮损表面干燥、变平,并有大量痂屑脱落,而躯干和四肢皮损无明显变化。目前患者仍在随访中。
- 孙慧尹兴平金城杜旭峰杨莉佳
- 关键词:表皮发育不良疣状
-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一家系ATP2C1基因突变筛查
- 2010年
- 目的 对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一家系的ATP2C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该家系4例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个体ATP2C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直接测序法进行DNA测序,80名健康对照者为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结果 在该家系所有患者中均检测出ATP2C1基因第163位碱基由C突变为T,导致终止密码子的提前出现.该突变位点在该家系正常人及健康对照人群中皆未发现.结论 该突变可影响ATP2C1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在中国汉族人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家系中首次报道.
- 张国龙孙怡涛施和建顾永邵敏华杜旭峰
- 关键词: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ATP2C1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