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贺
-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0年
-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加剧,采用适当的方法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已刻不容缓。文章叙述了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常见的修复技术及方法比较,介绍了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新思路,并总结了未来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趋势。
- 张贺许宁杨贺王海波
-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
- 电渗生物法灌浆改善粉土中碳酸盐沉积分布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为改善生物灌浆诱导碳酸盐在粉土中沉积扩散范围不足和沉积的不均匀性,采用电渗生物灌浆方法(EBM)在粉土中进行灌浆试验。首先研究了不同电压梯度下,脲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电场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在土中的沉积规律,并与重力灌浆和0.3 MPa低压灌浆方式的沉积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脲酶活性随电压梯度的增大而降低;电压梯度影响碳酸盐的沉积和分布,当电压梯度在1.0 V/cm附近时,测得的碳酸钙含量沿场强方向变化范围为5.8%~9.6%,碳酸钙的沉积量较多,分布较均匀,而电压梯度为0.5,1.5 V/cm时碳酸钙沉积相对减少,故EBM灌浆的电压梯度宜取1.0 V/cm左右,过低,电渗驱动作用不明显,超过1.5 V/cm,生物活性受到抑制,碳酸钙沉积量反而降低;同土质条件下,重力灌浆的碳酸钙分布范围为0.8%~10.6%,0.3 MPa低压注浆为3.9%~10.2%,故电渗条件有利于生物质在土体孔隙中扩散,使碳酸钙分布更均匀,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生物灌浆方法。
- 许朝阳王海波柏庭春杨贺李章彦
- 关键词:电压梯度脲酶活性
- MICP技术对Mn(Ⅱ)、Cr(Ⅵ)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被引量:6
- 2020年
- 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处理Mn(Ⅱ)、Cr(Ⅵ)污染土及Mn(Ⅱ)、Cr(Ⅵ)混合溶液,研究MICP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的修复效果,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修复过程中的竞争关系,以及pH值对已修复土壤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微生物矿化修复后,单一重金属污染土中可交换态锰、铬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85.64%和77.56%;经修复的Mn(Ⅱ)、Cr(Ⅵ)混合污染液中可交换态锰离子的去除率大于铬离子;酸性条件影响污染土的修复稳定性,土壤中可交换态锰、铬离子含量随pH值减小而增加.
- 许朝阳张贺杨贺许宁
- 关键词:污染土土壤修复
- 生物修复Cu2+、Pb2+污染土的稳定性被引量:11
- 2018年
-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MICP)技术可用于地基加固和污染土修复,由于其良好的效果,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MICP过程中通过吸附固定重金属,对污染土起修复作用,但实践中对MICP修复污染土的长期稳定性还研究较少。通过测定不同酸液、冻融循环条件下修复土中可交换态重金属的改变量发现:污染土经3次生物修复后,铜、铅可交换态含量分别降低了74.8%-79.4%和91.3%-93.2%;在冻融循环下,可交换态重金属含量仅有小幅增加,但在酸性溶液中,修复土中可交换态重金属的含量随pH值的减小而增大,在pH值为2.5的模拟硝酸型酸雨溶液中,可交换态铜、铅含量分别平均增加了27.2%和23.6%,故强酸环境对修复土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 许朝阳杨贺黄建璋李章彦王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