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波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汉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弥散
  • 2篇急性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动脉体瘤
  • 1篇动脉狭窄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缺血缺...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强度
  • 1篇胸痛
  • 1篇胸痛患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流
  • 1篇造影
  • 1篇张量成像
  • 1篇乳腺

机构

  • 6篇汉中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王波
  • 4篇黄光建
  • 4篇王萌
  • 3篇薛斌
  • 3篇王西宾
  • 2篇杨超
  • 2篇赵雪
  • 1篇张春玲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首发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6例被引量:1
2010年
王西宾王波杨超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皮质脊髓束行三维重建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皮质脊髓束(CST)进行三维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DTI检查,对CST进行三维重建,评价CST受累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患侧白质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系数(FA)、相对各向异性系数(RA)和容积比(I-VR)分别为(0.350±0.112)×10^(-3)mm^2/s、(0.412±0.124)、(0.230±0.064)和(0.125±0.024),明显低于健侧白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65,t=-4.270,t=-19.630,t=-42.518;P<0.05);CST受累分级3级患者患侧白质DCavg、FA、RA和I-VR分别为(0.303±0.105)×10^(-3)mm^2/s、(0.364±0.112)、(0.201±0.070)和(0.114±0.031),明显低于CST受累分级1级和2级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34,F=11.816,F=9.146,F=7.224;P<0.05);CST受累分级3级患者治疗后4周ADL评分明显低于CST受累分级1级和2级患者评分,3个不同CST受累分级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164,P<0.05);CST受累分级与ADL评分呈负相关(r=-0.304,P<0.05)。结论:DT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ST进行三维重建,可清晰观察梗死病灶对CST损害,同时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盛杰鑫黄光建王波杨超王萌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三维重建皮质脊髓束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
双源CT在急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效果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在急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5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双源CT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双源CT在急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65例患者共检查393个节段,双源CT检查中370个节段数符合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4.15%(370/393);双源CT检查的灵敏度为100.00%(62/62),特异度为66.67%(2/3),阳性预测值为98.41%(62/63),阴性预测值为0.00%(0/2),准确度为98.46%(64/65)。结论双源CT在急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盛杰鑫王西宾王萌黄光建薛斌郑超赵雪王波
关键词:CT急性胸痛冠状动脉狭窄
双能量CT血管造影及单能量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DECTA)及单能量CT血管造影(SECTA)在颈动脉体瘤(CB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CBT患者,收集其DECTA检查资料;同时选取30名行DECTA、单能量CT血管造影(SECTA)检查的头颈部动脉无病变者,比较两种方法检查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结果:30例CBT患者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DECTA检查与术中所示完全吻合;30例CBT患者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呈现典型"抱球状"或"高脚杯"状改变;DECTA检查中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T)可清晰显示瘤体与颈动脉的关系;DECTA检查颈内静脉CT值为(330.41±60.87)HU,明显高于SECTA检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52,P<0.05);DECTA竖脊肌和冈上肌CT值噪声分别为(10.51±3.41)和(20.14±3.54),明显低于SECTA,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8,t=-12.221;P<0.05);DECTA检查的放射剂量为(484.46±54.02)m Gy·cm,明显低于SECTA,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1,P<0.05)。结论:DECTA在CBT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有检查方便、无创等优点;与SECTA检查相比,DECTA检查辐射剂量小,而图像质量总体相当。
盛杰鑫黄光建薛斌王萌赵雪王波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
乳腺癌患者病灶血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表观弥散系数与化疗疗效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病灶血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表观弥散系数(ADC)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全身化疗治疗。在化疗前与化疗后3个月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化疗前后TIC类型、ADC值,并与化疗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化疗前患者的病灶血流TIC类型多为Ⅲ型,化疗3个月后多为Ⅰ型和Ⅱ型,化疗前后TIC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MRI DWI b值为500、1000 s/mm^(2),化疗3个月后患者病灶ADC值高于化疗前(均P<0.05)。所有患者完成化疗,17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89例,部分缓解41例,稳定30例,进展12例,总有效率为75.6%。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病灶血流TIC类型、ADC值与化疗疗效存在相关性(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血流TIC类型、ADC值为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病灶血流TIC类型、ADC值与化疗疗效存在相关性。MRI能为患者疗效评估提供更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郑超苏娟盛杰鑫王西宾王波王一鸣王林张春玲
关键词:乳腺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观弥散系数化疗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应用双源CT与MRI检查及临床分析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分析应用双源CT与MRI检查评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病情严重程度的效果。方法 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确诊的240例HIE患儿,轻度98例、中度75例,重度67例,住院期间均完善头部CT与MRI检查,确定CT、MRI分度标准,分析与HIE临床分度相关性,明确CT与MRI评估HIE严重程度与临床分度一致性。结果以HIE临床分度为标准,CT、MRI检查评估HIE严重程度符合率分别为91.25%、93.33%(均>90%),且二者符合率较为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分度评估HIE严重程度与临床分度诊断一致性极佳,Kappa值为0.772、0.790;且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T、MRI分度与HIE临床分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当蛛网膜下腔出血时,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当基底节区出血时,CT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结论双源CT与MRI检查对于评估HIE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二者对于颅内出血的显示各有优缺点。
盛杰鑫王萌黄光建王波薛斌郑超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