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磊

作品数:24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植物
  • 8篇苦苣
  • 8篇苦苣苔科
  • 6篇组培
  • 5篇苦苣苔科植物
  • 4篇植物组培
  • 4篇迁地
  • 4篇迁地保护
  • 3篇新记录种
  • 3篇自然保护
  • 3篇自然保护区
  • 3篇萌发
  • 3篇记录种
  • 3篇保护区
  • 2篇野生
  • 2篇诱导率
  • 2篇园艺
  • 2篇园艺景观
  • 2篇云南东南部
  • 2篇增殖系数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南林业科技...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安徽大学
  • 2篇上海植物园
  • 1篇湖南省林业科...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北京市植物园
  • 1篇贵州省植物园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24篇蔡磊
  • 7篇孙卫邦
  • 6篇罗桂芬
  • 5篇温放
  • 4篇葛佳
  • 3篇韦毅刚
  • 3篇喻勋林
  • 2篇刀志灵
  • 2篇黎明
  • 1篇吴菲
  • 1篇王瑞
  • 1篇袁德义
  • 1篇洪欣
  • 1篇税玉民
  • 1篇胡光万
  • 1篇盘波
  • 1篇陈春玲
  • 1篇廖婷
  • 1篇徐永福
  • 1篇周先雁

传媒

  • 3篇广西植物
  • 3篇广西科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营养元素及配比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被引量:24
2010年
以普通油茶花粉为试材,运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研究N[CO(NH2)2]、P(KH2PO4)、K(KCl)、B(H3BO3)、Ca(CaCl2)、Mo(Na2Mo4)、Zn(ZnSO4)、Mg(MgCl2)等8种不同元素及其组合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条件下,CaCl2、Na2Mo4、ZnSO4、KCl对油茶花粉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ZnSO4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CO(NH2)2、KH2PO4、H3BO3、MgCl2对油茶花粉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种元素最适宜浓度:CO(NH2)2为0.10-0.15 g.L-1;KH2PO4为0.05-0.10 g.L-1;H3BO3为0.10 g.L-1;MgCl2为0.05 g.L-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4种元素配合使用极显著地提高花粉萌发率,其中以0.15 g.L-1CO(NH2)2+0.15 g.L-1H3BO3+0.05 g.L-1MgCl2+0.05 g.L-1KH2PO4处理的效果最好,其花粉萌发率为90.51%,比CK提高了46.79%.
袁德义王瑞袁军廖婷崔欣蔡磊
关键词:油茶营养元素花粉萌发率
金沙江河谷特有药用植物——云南百部的分类学处理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对云南百部(Stemona mairei(H.Lév.)K.Krause)及其形态相似种金沙江百部(S.jinshajiangensis X.D.Cong et G.J.Xu)和变种滇北百部(S.jinshajiangensis var.dianbeiensis X.D.Cong et G.J.Xu)模式标本采集地野外居群植株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发现金沙江百部及其变种滇北百部的形态特征变异式样均在云南百部形态特征的正常变异范围内,因此将金沙江百部及其变种处理为云南百部的异名,同时对云南百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结合对云南百部6个野生居群成熟植株的开花结实特征、种子传播策略分析,对云南百部受威胁状况进行了评估。
蔡磊秦燕陈高
关键词:濒危物种药用植物种子传播
云南东南部苦苣苔科一新种——红河短檐苣苔(英文)被引量:2
2015年
描述了采自中国云南东南部红河县的苦苣苔科一新种——红河短檐苣苔(Tremacron hongheense),新种与该属模式种短檐苣苔(Tremacron forrestii Craib)最为相似,区别在于该新种叶片正面疏被长刚毛,而非较密的白色贴伏短柔毛和稀疏锈色长柔毛;花冠筒外面具白色短腺毛,而非近无毛;花冠檐部裂片顶端呈红色,且质地加厚(特别是上唇裂片),而非黄色且同质地;雄蕊长约1.6~1.8cm,而非0.4-1.2cm长:退化雄蕊长0.5~1.4cm,而非0.2-0.4cm长。
蔡磊陈润征尹志坚张国学陈文红税玉民
关键词:苦苣苔科
一种用于观光木组培快繁的培养基及其应用、观光木组培快繁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植物的组培快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观光木组培快繁的培养基及其应用、观光木组培快繁的方法。本发明用于观光木组培快繁的培养基包括诱导‑分化培养基、增殖‑继代培养基和壮苗‑生根培养基,通过限定诱导‑分化培养基、...
罗桂芬孙卫邦蔡磊杨佳俊
一种用于观光木组培快繁的培养基及其应用、观光木组培快繁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植物的组培快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观光木组培快繁的培养基及其应用、观光木组培快繁的方法。本发明用于观光木组培快繁的培养基包括诱导‑分化培养基、增殖‑继代培养基和壮苗‑生根培养基,通过限定诱导‑分化培养基、...
罗桂芬孙卫邦蔡磊杨佳俊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物种中文名的选定/拟定原则建议初探被引量:7
2019年
近十年来,已知分布于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猛增至719种(含种下等级,截至2019年1月),其中有大量的新发表类群。然而,这些新发表物种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发表在国外相关学术期刊上,缺乏中文名的拟定,而且很多甚至在发表的时候就未对其拉丁学名的词源进行诠释。同时,由于近年来分子系统学背景下的科内属一级水平上发生巨大变动,国内不同学科的期刊在发表涉及苦苣苔科植物的文章时,不仅在学名的正确应用上存在一定的滞后和障碍,同时其新旧中文名的更迭以及近年来新分类群中文名拟定的随意性,也给国内该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相关的研究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本文尝试梳理和规范苦苣苔科植物的中文名命名规则,以便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实际应用上的使用。这一规范的建立,不仅适合于现在已基本完成的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系统,即便是未来在属一级水平上再次进行重组或修订,本规范依然能够适应且能让后来研究者更好地了解苦苣苔科植物的分类和修订历史。
洪欣黎舒蔡磊蔡磊苏兰英韦毅刚温放
关键词:苦苣苔科植物
新中文命名规则下的最新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被引量:25
2019年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物种数量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出现了令人惊讶的飞速增长,同时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大范围修订使得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物种系统位置的变动频繁而巨大,导致中文文献中使用的学名和对应的中文名称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混乱。本文整理了自专著《中国植物志·第69卷》《Flora of China:Vol. 18》《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华南苦苣苔科植物》和前一阶段归纳的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多样性文献付梓和发表以来,正式报道的所有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群,提供了物种修订前后的新旧物种名的对照,为部分发表时未指定中文名称的新分类群新拟了中文名,对出现了混淆的物种中文名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更好地引用和使用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中文名称奠定基础。截止2019年1月,我国已经正式报道和合格发表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已经有719种(含种下等级)。在新命名规则背景下梳理的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将在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GCCC)的网站(http://gccc.gxib.cn)上实时更新。
温放黎舒辛子兵符龙飞符龙飞蔡磊秦佳奇蔡磊潘福转韦毅刚
关键词:新分类群中文名学名
苦苣苔科植物Lysionotus bijantiae的名实订正被引量:4
2020年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标本,作者发现近期发表的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植物一新种——Lysionotus bijantiae D. Borah&A. Joe实为鉴定错误,应是汉克苣苔属的长圆叶汉克苣苔\[Henckelia oblongifolia (Roxb.)D. J. Middleton&Mich. M?ller\]\[原长圆叶唇柱苣苔Chirita oblongifolia (Roxb.) Sinclair\]。Lysionotus bijantiae的模式标本采集于中国西藏东南部地区的喜马拉雅南坡,该地区苦苣苔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作者因其花具2枚发育雄蕊而将其归于吊石苣苔属,花萼分裂不达基部而与吊石苣苔属其他相关种类比较,而忽略了其种子先端不具附属物的特征。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到,该种在墨脱境内居群以及其模式产地居群的种子均无附属物,从而证实了该种不是吊石苣苔属的物种,而是属于汉克苣苔属。因此,作者将Lysionotus bijantiae处理为Henckelia oblongifolia的新异名,同时提供了长圆叶汉克苣苔的彩色图片(含种子扫描图)、选定模式标本,并给出了吊石苣苔属和汉克苣苔属的区分方法和主要识别特征,不仅为这两个属的物种鉴定提供了参考,而且避免更多的物种分类混淆问题出现。
蔡磊BORAH Dipankar刀志灵温放
关键词:苦苣苔科新异名
云南东南部苦苣苔科植物一新种——南溪蛛毛苣苔被引量:2
2020年
中越边境的石灰岩地区不仅具有较丰富的植物多样性,而且特有现象十分突出。该文描述了中越边境石灰岩地区位于云南东南部河口境内的苦苣苔科一个植物新种——南溪蛛毛苣苔(Paraboea nanxiensis Lei Cai&Gui L. Zhang)。该新种在叶片的形状和毛被、花的颜色、花序短于叶片以及雌蕊无毛等性状上与产自广西那坡的垂花蛛毛苣苔(P. nutans D. Fang&D. H. Qin)最为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该新种的花萼裂片先端最宽且光滑无毛,花冠浅宽钟形、花冠筒不明显、花冠管内面基部白色,花丝无毛以及蒴果稍微扭曲;该新种生于云南海拔530~610 m的河口及马关一带,而垂花蛛毛苣苔产于广西那坡的海拔900~1 150 m段的石灰山。此外还讨论了该新种与蛛毛苣苔属其他几种基生叶类型的近缘种[如三萼蛛毛苣苔(P. trisepala W. H. Chen&Y. M.Shui)、蔓耗蛛毛苣苔(P. manhaoensis Y. M. Shui&W. H. Chen)及河口蛛毛苣苔(P. hekouensis Y. M. Shui&W. H. Chen)]的区别,并提供了相关物种的彩色图片及区分说明,主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中。近年来,由于中越边境的石灰岩地区不断有新分类群或新记录物种的发现,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对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考察。
张贵良蔡磊王逸之张贵生
关键词:新类群石灰岩地区分类学
贵州苦苣苔科植物4新记录种被引量:4
2019年
本文报道了产自贵州省的苦苣苔科4个新记录植物,分别是南川金盏苣苔Oreocharis nanchuanica (K.Y. Pan&Z.Y. Liu) M. M?ller&A. Weber、东川短檐苣苔O. mairei H. Lév.、长圆吊石苣苔Lysionotus oblongifolius W.T. Wang和卷瓣半蒴苣苔Hemiboea follicularis C.B. Clarke var. retroflexa Yan Liu&Y.S. Huang。这些植物新的地理分布对于贵州苦苣苔科植物区系和喀斯特地貌植被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杨加文蔡磊
关键词:苦苣苔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