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云南百部(Stemona mairei(H.Lév.)K.Krause)及其形态相似种金沙江百部(S.jinshajiangensis X.D.Cong et G.J.Xu)和变种滇北百部(S.jinshajiangensis var.dianbeiensis X.D.Cong et G.J.Xu)模式标本采集地野外居群植株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发现金沙江百部及其变种滇北百部的形态特征变异式样均在云南百部形态特征的正常变异范围内,因此将金沙江百部及其变种处理为云南百部的异名,同时对云南百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结合对云南百部6个野生居群成熟植株的开花结实特征、种子传播策略分析,对云南百部受威胁状况进行了评估。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物种数量在过去的十余年内出现了令人惊讶的飞速增长,同时自2011年以来属一级水平上的大范围修订使得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物种系统位置的变动频繁而巨大,导致中文文献中使用的学名和对应的中文名称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混乱。本文整理了自专著《中国植物志·第69卷》《Flora of China:Vol. 18》《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华南苦苣苔科植物》和前一阶段归纳的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生物多样性文献付梓和发表以来,正式报道的所有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分类群,提供了物种修订前后的新旧物种名的对照,为部分发表时未指定中文名称的新分类群新拟了中文名,对出现了混淆的物种中文名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更好地引用和使用我国苦苣苔科植物的中文名称奠定基础。截止2019年1月,我国已经正式报道和合格发表的苦苣苔科植物物种数已经有719种(含种下等级)。在新命名规则背景下梳理的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将在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GCCC)的网站(http://gccc.gxib.cn)上实时更新。
中越边境的石灰岩地区不仅具有较丰富的植物多样性,而且特有现象十分突出。该文描述了中越边境石灰岩地区位于云南东南部河口境内的苦苣苔科一个植物新种——南溪蛛毛苣苔(Paraboea nanxiensis Lei Cai&Gui L. Zhang)。该新种在叶片的形状和毛被、花的颜色、花序短于叶片以及雌蕊无毛等性状上与产自广西那坡的垂花蛛毛苣苔(P. nutans D. Fang&D. H. Qin)最为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该新种的花萼裂片先端最宽且光滑无毛,花冠浅宽钟形、花冠筒不明显、花冠管内面基部白色,花丝无毛以及蒴果稍微扭曲;该新种生于云南海拔530~610 m的河口及马关一带,而垂花蛛毛苣苔产于广西那坡的海拔900~1 150 m段的石灰山。此外还讨论了该新种与蛛毛苣苔属其他几种基生叶类型的近缘种[如三萼蛛毛苣苔(P. trisepala W. H. Chen&Y. M.Shui)、蔓耗蛛毛苣苔(P. manhaoensis Y. M. Shui&W. H. Chen)及河口蛛毛苣苔(P. hekouensis Y. M. Shui&W. H. Chen)]的区别,并提供了相关物种的彩色图片及区分说明,主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中。近年来,由于中越边境的石灰岩地区不断有新分类群或新记录物种的发现,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对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