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强 作品数:7 被引量:97 H指数:4 供职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更多>>
基于Web3.0的企业知识管理平台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015年 将Web3.0与企业知识管理相结合,利用Tag、Blog、SNS等平台服务,打造具有高聚合信息、高精准化、高智能化、跨语种、跨平台的属于企业自身的特色化知识管理平台。最后,对基于Web3.0的企业知识管理平台进行实例运用。 许强 李海英 李恩科关键词:WEB3.0 知识管理 TAG BLOG SNS 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探究——基于ANP-模糊综合评判法 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引导移动图书馆提供有针对性、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方法/过程]基于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结合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特征,构建4个准则维度和13个子维度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多维度评价体系。采用网络分析法(ANP)对各级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权重进行估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对西安某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分层次的模糊综合评判,多角度评估该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水平。[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信息质量是最重要的准则维度,有用性和丰富性是最为关键的子准则维度。运用ANP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构建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权重估计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同时也可为提升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水平提供借鉴。 许强 李海英 李恩科 王帮金 郭路杰关键词:ANP 模糊综合评判 社会计算领域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以Web of Science中收录的以社会计算为主题的397篇文献记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发表论文的时空分布。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作者、文献知识图谱,分析构成该领域的知识基础,并讨论其在社会计算领域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绘制Dual-map,探讨社会计算领域施引文献和被引文献的期刊分布。从研究人员及国家来看,研究人员的整体合作度较高,美国和中国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从文献共引来看,社会计算领域知识基础是由一组高被引、高中心性的文献构成,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有社会网络、电子商务等;从期刊分布来看,施引期刊主要集中在数学、系统学等领域,被引期刊则分布于计算机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等领域。 许强 李恩科 王帮金 李海英关键词:社会计算 可视化 知识图谱 CITESPACE 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7 2016年 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采纳意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移动图书馆的用户采纳模型构建以TAM模型、UTAUT模型、多维多尺度模型为理论基础。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影响用户采纳高校移动图书馆的主要因素以及采纳动机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环境质量、信息质量、交互质量和服务效果同时影响用户使用意愿,地区因素对采纳动机起到调节作用。 李恩科 许强 郭路杰关键词:用户采纳 结构方程模型 基于共词分析的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主题分析 2015年 以CNKI数据库中的移动图书馆相关论文为分析对象,提取并确定高频关键词,运用BICOMB软件构建关键词共现矩阵,采用SPSS20.0进行多元统计与社会网络分析,发现目前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所关注的8个主题,即基于3G技术的手机图书馆研究、基于短信与WAP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云计算环境下移动图书馆可视化研究、移动应用服务、泛在图书馆与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信息服务与高校移动图书馆研究、移动数字图书馆研究。 许强 李恩科 李燕敏关键词:研究主题 共词分析 基于ANP-Fuzzy模型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意义]针对现有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不足,结合网络分析法提出一种新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以期提高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水平。[方法/过程]基于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界定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内涵,构建了环境质量、信息质量等4个准则维度以及13个二级指标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网络结构模型,并阐述各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然后建立超矩阵对各级因素相对重要性权重进行估计,并检验了指标权重分布合理度。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在信度与效度分析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某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分层次综合评判。[结果/结论]信息质量和结果质量是最重要的准则维度,有用性和丰富性是最为关键的二级指标。运用ANP方法构建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估计指标权重具有一定可行性。 武瑞原 许强关键词:服务质量 指标体系 ANP 模糊综合评判 评价领域作者影响力的新指标——v指数 被引量:15 2015年 基于文献计量新指数x指数,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价研究人员学术水平改进指标——v指数,其最突出的优势是将作者的署名位次和作者数量纳入讨论范围。为检验v指数的效果,从CNKI网络出版总库中挑选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内发文数量排名前36位作者的文献记录,统计每位作者的论文数量、单篇被引次数、总被引次数、作者署名位次以及作者数量等数据,并以此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评价指数相比,v指数对作者署名位次和作者数量敏感,评价结果更加精细,可以为评估领域内作者影响力提供有效参考。 李海英 许强 李恩科关键词:评价指标 H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