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强
- 作品数:17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指令性课题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后交叉韧带断裂后膝关节内翻及外旋时的应力被引量:7
- 2017年
- 背景: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膝关节周围其他韧带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然而这些韧带之间内在动态应力变化情况的报道目前尚属罕见。目的:模拟正常及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Ⅲ度损伤)的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并分析正常膝关节模型和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模型中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的应力分布及变化情况。方法:采集正常志愿者右膝关节的CT及MRI图像,利用E-feature Biomedical Modeler,ANSYS等软件建立正常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正常膝关节屈曲0°、30°、60°时施加内外翻及内外旋力矩,分析后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的应力,模拟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时分析外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的应力。结果与结论: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数据显示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外侧副韧带在膝关节内翻及外旋运动时应力明显增大,前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的应力变化较小。提示后交叉韧带断裂可能造成膝关节其他韧带的继发损伤,进一步支持了恢复膝关节动态稳定的重要性。
- 谢强
- 关键词:膝关节韧带数字化骨科后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三维有限元
- 改良式甲床甲母质清除术与部分拔甲术及全甲拔除术治疗嵌甲型甲沟炎对创面愈合及复发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探讨改良式甲床甲母质清除术与部分拔甲术及全甲拔除术治疗嵌甲型甲沟炎对创面愈合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109趾)嵌甲型甲沟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按照类层抽样法分为A组(予以改良式甲床甲母质清除术,36趾)、B组(予以全甲拔除术,38趾)、C组(予以部分拔甲术,35趾),各34例,对比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治愈率,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甲沟炎感染率、复发率。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A组的换药次数低于B组和C组,而创面愈合时间短于B组和C组(P<0.05)。A组的治愈率高于B组和C组(P<0.05)。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方面,观察组的术后甲沟炎感染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时点方面,不同时点术后甲沟炎感染率和复发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式甲床甲母质清除术与部分拔甲术及全甲拔除术相比疗效更为显著,有利于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降低复发率。
- 薛鑫鑫谢强李小东付世杰于昌玉
- 外侧钢板联合后外侧螺钉踝关节融合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2018年
-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技术分析外侧钢板联合后外侧螺钉踝关节融合模型的位移及应力变化。方法采集1名正常成人踝关节CT扫描数据,经三维有限元软件处理,建立单纯外侧钢板踝关节融合模型(A型)及外侧钢板联合后外侧螺钉踝关节融合模型(B型),比较2种融合模型的位移及应力变化。结果 B型在内旋、外旋、背屈时对抗应力的最大位移均小于A型,而中立位时二者无明显差异。B型在内旋、外旋、背屈状态下对抗应力时钢板、螺钉及骨质的应力峰值较A型明显降低,在中立时二者无明显差异。2种模型的应力云图(螺钉、钢板及骨质)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外侧钢板联合后外侧螺钉固定增强了踝关节融合术固定的稳定性及有效性。
- 谢强王智慧刘文一高云峰薛鑫鑫
- 关键词:创伤性踝关节炎踝关节融合术三维有限元分析
- 前侧与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比较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中采用前侧锁定钢板与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12—2017-12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的42例创伤性踝关节炎,19例术中采用前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前侧组),23例术中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外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踝关节功能A0 FAS评分。结果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2~24)个月。与外侧组比较,前侧组手术时间更短,切口长度更短,术后引流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侧组与外侧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与踝关节功能A0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中采用前侧锁定钢板与外侧锁定钢板固定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前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
- 谢强隋磊孙宇鹏李小东刘士波王培
- 关键词:创伤性踝关节炎踝关节融合术外侧入路
- 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是否联合后外侧加压螺钉融合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对比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是否联合后外侧加压螺钉进行踝关节融合内固定治疗终末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该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43例,分为2组,即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3),试验组采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联合后外侧加压螺钉融合内固定方式,对照组采用单纯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比较2组各临床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国际通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治疗前、后2组患者疼痛,采用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治疗前、后2组患者踝关节功能。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骨愈合时间分别为(11.65±1.46)周、(12.52±1.23)周,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治疗后2组的疼痛情况和踝-足功能情况都得到改善,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分别为(87.45±3.03)、(85.21±3.96)分,VAS分别为(1.90±1.07)、(2.04±1.10)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5)。结论终末期创伤性踝关节炎采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联合后外侧加压螺钉融合内固定,固定强度佳,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 谢强隋磊孙宇鹏李小东刘士波王培
- 关键词:创伤性踝关节炎踝关节融合锁定钢板
- 实体镜像对比技术、虚拟软件模拟技术在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比较研究实体镜像对比技术、虚拟软件模拟技术在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术前规划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月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复杂性跟骨骨折,依据术前规划的方式,分为实体技术组(即实体镜像对比技术组,31例),虚拟技术组(即虚拟软件模拟技术组,34例),对二组术前基础资料、围手术期指标、随访相关评价指标等予以对比研究。结果手术前一般情况的各项临床指标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手术前实体技术组实施的患侧、健侧校验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镜像对比技术进行术前规划;总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规划费用、术前规划时间,实体技术组多(长)于虚拟技术组(P<0.05);术前、术后3个月的Bohler角、Gissnae角及距下关节水平角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术前的Bohler角、Gissnae角及距下关节水平角,与其对应组别,在术后3个月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18个月,AOFAS评分、ROM度数、骨折愈合优可率、跟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体镜像对比技术、虚拟软件模拟技术均可以为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提供了良好的术前规划,临床中需要将两种技术结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但实体镜像对比技术会增加患者费用及术前准备时间。
- 李小东严晓薇薛鑫鑫隋磊谢强孔宇刘飞姜洪涛王培
- 关键词:镜像跟骨骨折
- 踝关节外侧入路融合内固定方式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比较观察外侧入路过程中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腓骨支撑加压螺钉内固定在踝关节融合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44例,分为加压钢板组(n=23)与加压螺钉组(n=21),比较2组手术实施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情况采用国际通用VAS视觉模拟分析法(VAS)及术后12个月踝-足功能(AOFAS)恢复效果。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0±1.2)个月。加压钢板组和加压螺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62±3)min,(62±4)min]、切口长度[(11.30±1.60)cm,(11.82±1.26)cm]、术后引流量[(54.7±2.2)ml,(54.3±2.6)ml]及术后疼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压钢板组骨愈合时间[(12.52±1.23)周]短于加压螺钉组[(13.42±1.5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加压钢板组踝-足功能[(85.21±3.96)分]明显高于加压螺钉组[(82.10±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压钢板和加压螺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69%(2/23)、28.57%%(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融合术使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效果优于腓骨支撑螺钉内固定,骨愈合时间缩短,患者术后踝足功能恢复理想,安全可靠。
- 谢强隋磊孙宇鹏李小东刘士波王培
- 关键词: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融合加压螺钉
- 踇外翻微创截骨术后绷带和克氏针固定截骨端生物力学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2023年
- 目的研究绷带和克氏针固定微创截骨术后截骨端最大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克氏针的最大应力及分布情况。方法招募1位轻中度踇外翻患者,通过其足部CT图像建立踇外翻三维有限元模型,经三维有限元技术模拟微创截骨后绷带和克氏针固定,分析固定术后足部跖屈位截骨端最大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结果绷带固定截骨端最大等效应力为7.8615 MPA,克氏针固定截骨端最大等效应力为14.253 MPA。绷带固定截骨端总位移为0.26896 mm,克氏针固定截骨端总位移为0.022779 mm。克氏针在截骨端附近的最大应力高达154.7 MPa。结论克氏针固定较绷带固定能更好维持截骨断端稳定性,但绷带固定也符合骨折二期愈合理论,对断端愈合无不利影响。克氏针本身存在应力集中现象,有潜在断裂风险。
- 谢强郝宇李小东王培
- 关键词:踇外翻绷带
- 踝关节重建术与踝关节融合术在创伤性踝关节骨质缺损中的疗效比较
- 2023年
- 目的 比较分析基于3D打印比对技术的踝关节重建术与依赖影像学技术的踝关节融合术在创伤性踝关节骨质缺损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22年7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创伤性踝关节骨质缺损患者,依据实施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踝关节重建术组(32例)与踝关节融合术组(3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病程、手术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评价指标[视觉疼痛评分(VAS)、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 踝关节重建术组手术时间、术后病程短于踝关节融合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踝关节融合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手术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7例患者均随访12~17个月,踝关节重建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踝关节融合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侧VAS评分的时间主效应、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别主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踝关节重建术组患者ROM与术前比较显著升高,踝关节融合术组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见术后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患侧AOFAS评分的时间主效应、组别主效应、时间×组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创伤性踝关节骨质缺损中应用踝关节重建术式可以精准重建骨缺损,临床疗效确切。但该技术的学习曲线较长,会增加患者的时间及经济成本。
- 李小东严晓薇司景元隋磊刘飞谢强姜洪涛王培
- 关键词:融合术踝关节
- 一期双层人工真皮联合VSD在下肢大面积骨/肌腱外露创面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一期双层人工真皮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VSD)在下肢大面积骨/肌腱外露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就诊于该院的60例下肢大面积骨/肌腱外露创面患者纳入本研究,均接受一期双层人工真皮联合VSD治疗,于治疗1个月后评估创面的愈合效果,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二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创面渗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MMP-13、TIMP-1、VEGF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创面渗液MMP-13、TIMP-1、VEGF水平及联合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60例下肢大面积骨/肌腱外露创面患者中经一期双层人工真皮联合VSD治疗有效38例(63.33%),无效22例(36.67%);无效组、有效组治疗前的创面渗液VEGF、MMP-13、TIM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治疗后的创面渗液VEGF水平较有效组低,MMP-13、TIMP-1水平较有效组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创面渗液VEGF水平与MMP-13、TIMP-1呈负相关(r<0,P<0.05),MMP-13与TIMP-1呈正相关(r>0,P<0.05);ROC曲线结果发现,创面渗液VEGF、MMP-13、TIMP-1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下肢大面积骨/肌腱外露创面疗效的AUC为0.860(95%CI:0.745~0.975)、0.840(95%CI:0.738~0.942)、0.853(95%CI:0.757~0.950)、0.994(95%CI:0.981~1.000)。结论一期双层人工真皮联合VSD在下肢大面积骨/肌腱外露创面患者的治疗中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MMP-13、TIMP-1、VEGF水平表达,而通过对上述指标的联合监测可有效预测疗效,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改善预后提供参考。
- 隋磊谢强姜洪涛孔宇王晓雪李小东
- 关键词: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