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 作品数:5 被引量:26 H指数:3 供职机构: 红河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石榴枯萎病和芋头黑腐病甘薯长喙壳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被引量:1 2015年 以患石榴枯萎病植株的5份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分离到放线菌,继而利用对峙培养法筛选石榴枯萎病、芋头黑斑病病原甘薯长喙壳拮抗菌并测试其抗菌谱,以期为利用对环境友好的生防放线菌有效防治蒙自甘薯长喙壳病害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9株石榴根际土壤放线菌中的9株拮抗石榴枯萎病、芋头黑腐病病原甘薯长喙壳及小桐子果腐病Bgf-1,其中菌株DCAA-12具有高拮抗活性且生长速率较高,具备蒙自石榴、芋头甘薯长喙壳病害防治及其病壤修复的应用前景。 郭建伟 杨建 王建虎 郭娟 杨丽芬 周银丽 李鑫关键词:石榴枯萎病 甘薯长喙壳 拮抗放线菌 石榴枯萎病、芋头黑腐病病原拮抗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7 2014年 甘薯长喙壳引起的石榴枯萎病、芋头黑腐病发生广泛,危害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寻找对环境友好的生防真菌,为蒙自甘薯长喙壳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筛选到石榴根际土壤真菌99株,进而利用对峙培养法得到5株拮抗石榴枯萎病病原甘薯长喙壳的菌株:HCAF-02节卵孢属(Oospora sp.)、HCAF-19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sp.)、HCAF-33木霉属(Trichoderma sp.)、HCAF-54褐孢霉属(Fulvia sp.)、DCAF-42葡孢霉属(Botryosporium sp.),其中菌株HCAF-02节卵孢属(Oospora sp.);HCAF-19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sp.);HCA-54褐孢霉属(Fulvia sp.)同时拮抗芋头黑腐病原甘薯长喙壳。菌株HCAF-02、HCAF-19具有高拮抗活性,具备防治蒙自石榴、芋头甘薯长喙壳病害的应用前景。 郭建伟 郭娟 杨建 周银丽 王建虎 李鑫 孔垂思关键词:石榴枯萎病 甘薯长喙壳 拮抗真菌 草果果腐病拮抗内生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组织破碎、稀释涂布法、对峙培养法,分别从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根、茎、叶中分离果腐病镰刀菌拮抗内生菌。结果表明,分别从草果的根、茎、叶分离出内生细菌13、6、3株,从根、茎、叶分离内生真菌5、1、0株。从草果根、茎、叶分离到的内生细菌、内生真菌数量以及草果果腐病镰刀菌的拮抗内生细菌、拮抗内生真菌数量均呈现依次递减趋势。草果根部存在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芽孢杆菌属3类拮抗内生细菌及3株不同属的内生真菌,茎部仅有微球菌属1类拮抗内生细菌。 郭建伟 郭娟 刘艳红 杨建秋 杨丽芬 洪亮 杨建关键词:镰刀菌 内生真菌 内生细菌 石榴病原菌与病害研究综述 被引量:8 2013年 综述了国内外石榴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其病症。主要包括: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Halsted)与石榴枯萎病;石榴鲜壳孢(Zythia versoniana Sacc.)或石榴壳座月孢[Coniella granati(Sacc.)Petr.&Syd.]、Phomopsis sp.与石榴干腐病;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与石榴根腐病;石榴痂圆孢菌(Sphaceloma punicae Bitanc et Jank.)、小穴壳菌(Dothiorella sp.)与疮痂病;石榴生尾孢霉菌(Cercospora punicae P.Henn)与褐斑病;厚盘单毛孢(Monochaetia pachyspora Bubak)与圆斑病;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与果腐病;极细枝孢(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Cooke)与叶霉病。 郭建伟 郭娟 杨建 李鑫 杨丽芬 朱心 周银丽关键词:甘薯长喙壳 云南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确定云南屏边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及其分类学地位、致病谱、生物学特性,为野生墨兰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刺伤接种、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确定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分类学地位、致病谱,采用生长速率法、血球计数板法测试碳氮源、温度、pH值、光照等对因素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的影响。【结果】本试验分离鉴定了云南屏边的2株墨兰炭疽病分离物,经形态学特征、回接发病特征及基于ITS 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胶孢炭疽菌。该菌还能侵染兜兰、建兰、红柱兰,菌丝生长最佳碳氮源为甘露醇、甘氨酸,最适温度为30℃,致死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8,最适光照为暗培养;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蛋白胨,最适温度35℃,致死温度60℃,最适pH值为7,光照对产孢影响不显著。【结论】云南屏边野生墨兰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对兜兰、建兰、红柱兰致病,病原菌的环境适应性强,屏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应禁止栽培兜兰、建兰、红柱兰。 杨丽芬 孔垂思 郭建伟 郭建伟 杨建 郭娟 高源 王宏飞 李成云关键词:胶孢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