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昌勇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颞肌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贴敷
  • 1篇贴敷治疗
  • 1篇皮瓣
  • 1篇缺损
  • 1篇钛网
  • 1篇钛网修补
  • 1篇窦血栓形成
  • 1篇颞肌贴敷
  • 1篇外伤
  • 1篇外伤性
  • 1篇小儿
  • 1篇颅骨
  • 1篇颅骨成形
  • 1篇颅骨成形术

机构

  • 4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肖连福
  • 4篇黄瑞宏
  • 4篇陈昌勇
  • 3篇周希汉
  • 2篇黄陈铭
  • 2篇李文生
  • 1篇林进平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硬脑膜翻转及颞肌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35例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硬脑膜翻转及颞肌贴敷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用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硬脑膜翻转及颞肌贴敷治疗的35例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出院时存活32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8.6%。存活的32例术后6个月GOS评分,5分5例,4分19例,3分8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硬脑膜翻转及颞肌贴敷能明显降低大面积脑梗死的死亡率。
肖连福黄瑞宏陈昌勇周希汉黄陈铭林进平李文生
关键词:脑梗死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颞肌贴敷
小儿创伤性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小儿创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小儿创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出院后均随访5个月~6个月,痊愈20例,遗留轻瘫1例。结论脑血管损伤、血管痉挛及血管解剖学因素是小儿创伤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其好发于基底节区,CT或MRI是确诊的主要手段,早期综合治疗并加强功能锻炼,预后良好。
肖连福黄瑞宏周希汉陈昌勇
关键词:脑梗死小儿创伤性
外伤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被引量:1
2016年
颅脑损伤所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颅脑损伤表现所掩盖,易被忽略。本文报道1例外伤性CVST。1病例资料患者,男,14岁,因车祸致头痛、呕吐2 h入院。入院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体征。头颅CT平扫(图1A、1B)示:右额叶小点状高密度影,考虑脑挫裂伤,左侧枕部乳突区周边有少量积气,左侧枕骨骨折(骑跨横窦及乙状窦),
肖连福黄瑞宏陈昌勇
关键词:颅脑损伤静脉窦血栓形成
早期颞肌下带颞肌皮瓣钛网修补颅骨缺损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早期进行颞肌下带颞肌皮瓣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到2017年9月进行颅骨成形术治疗的92例颅骨缺损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在60d内进行颅骨成形术(早期组),46例在90~180d进行颅骨成形术(晚期组)。结果与晚期组相比,早期组分离皮肌瓣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早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1.74%)明显少于晚期组(45.65%;P<0.05)。早期组术前恢复良率(58.70%)与晚期组(45.65%)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早期组恢复良好率(80.43%)明显高于晚期组(60.87%;P<0.05)。结论早期颞肌下带颞肌皮瓣钛网颅骨成形术,操作相对简单,耗时短,并发症少,而且脑神经功能得到尽快恢复,远期疗效更优。
周希汉黄陈铭肖连福李文生黄瑞宏陈昌勇
关键词:颅骨缺损颅骨成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