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琴
-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Ts)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PCI治疗的222例患者纳入研究,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将其分为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手术相关因素及血液学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再狭窄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吸烟的比例,术前狭窄程度,hs-CRP、NETs、血糖及TC水平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等指标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高狭窄程度(OR=1.213,95%CI:1.016~1.448)、高hs-CRP水平(OR=1.352,95%CI:1.047~1.748)、高NETs水平(OR=109.032,95%CI:11.693~1016.661)、高TC水平(OR=3.635,95%CI:1.048~12.612)及高血糖水平(OR=1.607,95%CI:0.987~2.304)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不吸烟(OR=0.146,95%CI:0.027~0.797)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ROC曲线示NETs预测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AUC为0.855,显著高于Hs-CRP、TC、吸烟、狭窄程度及血糖(Z=3.186,3.201,4.831,2.702,2.017;均P<0.05),其诊断的最佳截点为>1.38,此时其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68.0%。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NETs水平能有效对患者PCI术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风险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陈晓琴高敏雁丁雪茹周欣荣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
- 心脏中心监护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应用三维质量结构理论构建C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方法首先查阅CCU护理质量评价的有关文献,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相关诊疗规范制定出CCU护理质量评价设定初选指标。应用Delphi专家问卷法对初选的指标进行2轮调查函审,筛选出最终的质量评价指标,同时计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名专家进行函审。调查问卷的有效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34、0.856,经研究小组集体评议最终确立C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条目。评价指标包括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3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结论心脏中心监护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了权威专家的意见和相关的医疗文件,符合目前CCU护理的实际需要,有助于提高CCU护理安全质量。
- 丁雪茹李新琳马健张慧娜陈晓琴范英
- 关键词:安全管理护理质量
- 步行联合关节体操提高老年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功能性体适能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提高老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功能性体适能,降低运动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将60例老年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包括步行及关节体操,专人指导与随访。连续12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肢体柔韧性及有氧耐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肌肉酸痛、心慌胸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步行联合关节体操运动的实施可有效改善冠脉支架植入患者功能性体适能,降低运动过程中肌肉酸痛、心慌胸闷发生率。
- 丁雪茹李新琳林梅花张慧娜陈晓琴董正惠
-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康复护理
- 舒适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内心血管疾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
- 2023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重症监护室中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模式,并评估其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分析的对象为自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间我院重症监护室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从中随机抽取了96例患者,利用计算机将其平均分配到两个组别中:ICU常规护理组(N=48,实施常规的ICU护理干预)和ICU舒适护理组(N=48,实施ICU舒适护理干预)。对这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各个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在ICU护理结束后,经统计分析,实施ICU舒适护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显然比ICU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在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方面表现更优秀。此外,ICU舒适护理组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总体上达到了93.75%,高于ICU常规护理组的患者。所有数据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地减轻ICU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护理的舒适度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同时促进病情的康复。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为患者提供了更综合、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还能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声誉。
- 陈晓琴
- 关键词:舒适护理模式心血管疾病ICU负性情绪护理影响
- 穴位按摩改善冠心病中医临床证候效果观察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改善冠心病临床证候(胸痛、胸闷、心悸)的效果。方法将7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冠心病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选取至阳、内关、神门、郄门、阴郄和膻中6个穴位,采用点法、按法、压法、掐法、揉法实施穴位按摩。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证候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可以改善冠心病临床证候,且疗法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无痛苦。
- 何新荣陈晓琴马晖
- 关键词:冠心病穴位按摩中医临床证候胸痛胸闷心悸
- 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H-FABP)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血运重建后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29例和无心力衰竭组84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HIF-1α、H-FABP水平,并进行2组间比较。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IF-1α与H-FABP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HIF-1α、H-FABP水平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效能。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HIF-1α[(55.30±4.85)ng/L]、H-FABP[(78.26±10.17)pg/L]及C反应蛋白[(14.13±4.02)ng/L]、脑钠肽前体[(393.52±29.65)ng/L]水平高于无心力衰竭组[(48.39±4.36)ng/L、(52.22±13.96)pg/L、(8.14±2.16)ng/L、(351.12±21.03)ng/L](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IF-1α水平与H-FABP水平呈正相关(r=0.657,P<0.001)。血清C反应蛋白(OR=1.045,95%CI:1.012~1.596,P=0.023)、脑钠肽前体(OR=1.695,95%CI:1.342~1.967,P=0.013)、HIF-1α(OR=1.421,95%CI:1.203~1.869,P=0.039)、H-FABP(OR=1.213,95%CI:1.019~1.534,P=0.010)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当血清HIF-1α、H-FABP最佳截断值分为57.123 ng/L、81.031 pg/L时,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AUC分别为0.848(95%CI:0.756~0.939,P<0.001)、0.906(95%CI:0.847~0.964,P<0.001),血清HIF-1与H-FABP联合预测的效能(AUC=0.907,95%CI:0.845~0.970,P<0.001)高于HIF-1α、H-FABP单独预测,其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93.1%。结论血清HIF-1α、H-FABP过表达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风险有一定价值。
- 高敏雁吴红艳丁雪茹陈晓琴周欣荣刘兰燕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缺氧诱导因子1Α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