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海南岛沿海蜡皮蜥生境及其致危因素调查被引量:2
- 2012年
- 为掌握蜡皮蜥野外生存状况,于2005~2006年,对海南岛沿海28个地点进行了蜡皮蜥分布的生境类型和致危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沿海蜡皮蜥的优势分布生境类型为荒坡地、林苗地和裸沙地;一般分布生境类型为木麻黄林(林3~4龄)、砂生灌丛和西瓜地;偶见分布生境类型为农业旱地、木麻黄林(>4龄)、果园和桉树林(>2龄)。生境丧失和人为非法捕捉是导致沿海蜡皮蜥致危的主要因素,由于经济林建设、经济田开垦、果园和旅游占地,导致蜡皮蜥优势分布的荒坡地和裸沙地面积急剧减少,而非法捕捉直接导致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 王力军贺斌周建芬刘忠旺陈曦
- 关键词:蜡皮蜥生境致危因素生境丧失
- 海南红树林的海陆蛙分布与种群密度调查被引量:3
- 2011年
- 为掌握海南红树林中海陆蛙(Fejervarya cancrivora)分布和种群数量状况,于2008年4~8月选择12个红树林进行了海陆蛙分布状况调查,同时采用样带法对4个调查地点的海陆蛙生境和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陆蛙只分布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昌清澜港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儋州新英港红树林和澄迈五村红树林保护区,这些红树林都具有面积较大(>100 hm2)、植物种类组成丰富和潮汐不能全部淹没红树林底部的共同特征。在红树林、虾塘和滩涂3种生境中,海陆蛙的平均种群密度分别为(132±71)只/hm2、(65±50)只/hm2和(37±22)只/hm2,且3种生境之间差异显著;整体而言,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海陆蛙种群密度最高,其次为文昌清澜港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儋州新英港红树林,两地之间的海陆蛙种群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澄迈五村红树林保护区的海陆蛙种群密度最低。分析表明,生境破坏、水污染及非法捕捉是导致海南红树林海陆蛙分布区缩小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因素。
- 洪美玲王力军杨炳坤陈曦王孝杉周礼
- 关键词:红树林种群密度致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