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秀红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大棚
  • 1篇游泳
  • 1篇游泳场所
  • 1篇农民
  • 1篇农民职业
  • 1篇农药
  • 1篇农药使用
  • 1篇中暑
  • 1篇种植者
  • 1篇卫生状况
  • 1篇温室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果蔬
  • 1篇高温
  • 1篇差异管理
  • 1篇大棚种植

机构

  • 4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4篇陈秀红
  • 3篇沈惠平
  • 2篇柏品清
  • 2篇彭云
  • 2篇孙志伟
  • 1篇瞿纯洁
  • 1篇黄云彪
  • 1篇赵宜静
  • 1篇魏锋

传媒

  • 2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温中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析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温中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危险因素,为做好高温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高温中暑病例报告系统"中高温中暑病例基本信息,同时在报告医疗机构中对中暑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246例,男性173例,女性73例,平均年龄(57.3±22.1)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50.5±20.9)岁,女性平均年龄(73.5±15.3)岁。中暑时有相关活动的共188例,男性137例,女性51例,男性中暑主要发生在户外工作场所,主要职业为工人,女性则以居家为主要中暑场所,有76.1%的住所未装或未开空调。高温中暑病例有72.8%集中在7月。经诊断共有76例(30.9%)轻症中暑,170例(69.1%)重症中暑,重症中暑中热射病所占比例最多,共95例,占55.9%。此外,6月份的重症中暑病例数占该月份总中暑60%,7月份重症中暑病例数占该月份总中暑73.7%,8月份重症中暑病例数占该月份总中暑56.5%。结论 2013—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温中暑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且明显年轻于女性;户外工作者以及老年居家者是防暑的重点关注对象,7、8月份是中暑的高发时间,要加强防暑降温措施的完善以及防暑知识的宣讲,此外,也不能忽略夏季前期的防暑工作的准备与开展。
陈秀红奚用勇胡昕冬黄云彪赵宜静
关键词:高温中暑流行病学特征
游泳场所差异管理与卫生状况关联研究被引量:32
2012年
目的分析游泳池水质卫生状况,评价游泳场所不同管理方式对卫生指标的影响,优化管理,改善卫生现状。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对15家游泳池进行现场调查,同时采集水样检测,贝照《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进行评价,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单位均有卫生许可证、卫生制度健全、健康证查阅制度规范、设有禁止入场标志;但是换水间隔、强制淋浴、消毒剂投放、游离余氯管理等四个环节管理存在一定差异。温度、pH值、浑浊度合格率均为100%,尿素、游离余氯、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合格率依次为60%、53.3%、93.3%、93.3%。24~48 h补水10家(尿素合格率80%),而每周换水5家中尿素(合格率20%),尿素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5);强制淋浴6家(尿素合格率100%),不强制淋浴9家(尿素合格率66.7%),尿素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5);机械液氯消毒7家(游离余氯合格率71.4%)/人工次氯酸钠消毒8家(游离余氯合格率37.5%),游泳池游离余氯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9,P<0.05);尿素浓度与细菌总数相关分析,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r=0.840,P<0.01);浸脚池游离余氯浓度和游泳池水游离余氯浓度相关分析,线性相关明显(r=0.6572,P<0.05)。结论 24~48h补水、强制淋浴均能提高游泳池水尿素的检出合格率;机械液氯消毒和控制浸脚池游离余氯的浓度能提高游泳池水游离余氯的检出合格率;降低尿素的浓度有助于提高细菌检出合格率。
陈秀红魏锋沈惠平瞿纯洁
关键词:卫生状况
上海某区温室大棚种植农民职业及生活现状调查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温室大棚作业农民职业和生活现状,为改善该群体的职业卫生状况提供信息。[方法]对原南汇区14个镇的蔬菜大棚专业种植户逐户调查,内容包括人员基本信息、经营状况、生活和职业状况等的信息。[结果]共收集3 194份有效问卷。从业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老年化趋势明显,外来农民与本地农民的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9.382,P<0.01),外来农民年龄结构优于本地农民;在经营性质、种植品种、大棚类型、种值面积、从业时间、饮水种类、居住环境方面与本地农户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依次为1604.16,934.50,83.61,65.42,156.54,909.40,2360.80,均P<0.01),外来农户以举家租赁小面积耕地独立生产经营为主,居住环境较差。[结论]温室大棚作业的外来农民职业及生活现状需要关注,要帮助他们改善居住环境、生活设施,加强从农业种植技术到农业生产过程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技能的指导和培训。
沈惠平彭云孙志伟陈秀红柏品清胡昕东
关键词:温室农民
上海市郊某区大棚果蔬种植者农药使用行为调查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了解大棚果蔬生产行业从业人员农药使用知识、态度和行为,为指导其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个镇,分别从大棚种植比较集中的几个村,各选取70人作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员基本信息和农药使用各环节的知、信、行等。结果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74份;大棚从业人员对有关农药购买和安全使用要求有较高的知晓率(73.89%),但应用时重视不够,有61.68%的人能按安全隔离期施药,不记录施药情况的达42.7%。仅有23.36%的被调查户采用了正确的存放农药方式,对使用后的农药包装随意丢弃的达86.13%。87.96%的被调查者在购买农药时首先考虑防治效果,能按说明书要求配制农药浓度的占66.42%;在农药使用各环节的个人防护方面,85.77%的人会穿长袖衣裤,但帽子、口罩、防护眼镜的穿戴率低,分别为29.2%、24.09%和10.58%。86.41%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有关农药知识的培训,农技部门专家和农药销售人员对大棚果蔬种植者农药使用行为影响较大。结论要进一步加强农技队伍和农资销售网络人员的建设、培训,并以此为主要的工作平台,将农药安全使用和防护的知识作为培训、推广的内容,推动农业农民职业安全健康和农产品安全卫生保障。
沈惠平彭云孙志伟陈秀红柏品清
关键词:大棚农药使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