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楚君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学成
  • 2篇化学成分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1篇电导
  • 1篇电导检测
  • 1篇盐酸
  • 1篇盐酸氯胺酮
  • 1篇芴酮
  • 1篇甾烷
  • 1篇微流控
  • 1篇微流控芯片
  • 1篇乌龙茶
  • 1篇氯胺酮
  • 1篇活性
  • 1篇降血糖
  • 1篇降血糖活性
  • 1篇非接触电导检...
  • 1篇G2
  • 1篇醇类
  • 1篇HEP

机构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文山学院

作者

  • 3篇黄楚君
  • 2篇蔡金艳
  • 2篇倪俊
  • 1篇吕华冲
  • 1篇韦萍
  • 1篇翟海云
  • 1篇潘育方
  • 1篇陈天洪
  • 1篇张铁
  • 1篇杨超

传媒

  • 2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微流控芯片快速测定乌龙茶中盐酸氯胺酮的含量
2017年
建立了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法快速测定盐酸氯胺酮含量的方法。探讨了缓冲液类型和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采用8.0 mmol·L^(-1)醋酸-7.0 mmol·L^(-1)醋酸钠(pH=4.87)为缓冲溶液,分离电压2.0 kV,进样时间15.0 s,在2.5 min内实现了盐酸氯胺酮的快速分离测定。实验表明,在5.0~100.0μg·mL^(-1)范围内,盐酸氯胺酮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μg·mL^(-1)(S/N=3),RSD为0.18%,加标回收率为95.7%~103.7%。该法快速简便,可用于乌龙茶中盐酸氯胺酮的快速分离检测。
韦萍徐健君翟海云郭晓靖余佳儿黄楚君潘育方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乌龙茶盐酸氯胺酮
束花石斛降血糖活性及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兰科石斛属植物束花石斛Dendrobium chrysanthumLindl.各部位的降血糖活性及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模型筛选束花石斛降血糖活性部位,并应用多种柱色谱及重结晶的方法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加药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三氯甲烷部位的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达到了模型组的442.4%,细胞存活数为模型组的62.9%。从三氯甲烷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moscatin(2),对羟基反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3),1,3,5-三甲氧基苯(4),isonuatigentin(5),香豆素(6),2,4,7-三羟基-5-甲氧基-9-芴酮(7),大黄素甲醚(8),丁香酸(9),胡萝卜苷(10)。结论综合考虑降血糖活性及对细胞的毒性,束花石斛三氯甲烷部位活性优于其他部位,其中化合物2~6、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倪俊蔡金艳黄楚君吕华冲陈天洪
关键词:降血糖活性化学成分HEPG2
束花石斛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束花石斛三氯甲烷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对束花石斛三氯甲烷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核磁、质谱等光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出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纽替皂苷元-26-O-β-D-吡喃葡萄糖苷(1)、2,7-二羟基-4-甲氧基-9-芴酮(2)、dengibsinin(3)、chrysotoxone(4)、丁香醛(5)、对羟基苯甲醛(6)、香草酸(7)、三十一烷醇(8)、十六烷酸(9)、大黄酚(10)。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在束花石斛中发现变形螺甾烷醇类甾体皂苷。
黄楚君蔡金艳倪俊杨超张铁
关键词:化学成分芴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