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晓玲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斑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并发症
  • 1篇硬化斑块
  • 1篇中层厚度
  • 1篇糖尿病患者
  • 1篇糖尿病血管
  • 1篇糖尿病血管并...
  • 1篇纤维蛋白

机构

  • 2篇蚌埠医学院

作者

  • 2篇徐礼五
  • 2篇齐晓玲
  • 1篇王郭伟
  • 1篇陈斌
  • 1篇袁玲
  • 1篇胡文文
  • 1篇段成
  • 1篇李晓蕾
  • 1篇黄培培
  • 1篇刘智
  • 1篇王江宁
  • 1篇余洋

传媒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纤维蛋白原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与2型糖尿病(T2DM)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关系,为预防治疗和减少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无血管并发症组30例(A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30例(B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30例(C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30例(D组),分别检测各组受检者的血清纤维蛋白原(FIB)、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SCr)、血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并对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有无高血压等指标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与A组相比,其他3组血清FIB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与年龄、有无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呈明显的相关(P<0.05,P<0.01)。结论血清FIB水平可作为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评估指标,重视对FIB的干预治疗或能减少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徐礼五齐晓玲胡文文黄培培江传玉陈斌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纤维蛋白原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12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无硬化斑块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血尿酸、血肌酐,并记录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吸烟史、高血压史、微血管并发症、颈动脉内膜厚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颈动脉硬化斑块组中年龄(P<0.01)、C反应蛋白(P<0.05)、颈动脉内膜厚度(P<0.01)以及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P<0.05)均比颈动脉无硬化斑块组显著增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独立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年龄、C反应蛋白等多因素有关,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是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同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徐礼五齐晓玲余洋王郭伟段成袁玲李晓蕾王江宁刘智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反应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