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昕
- 作品数:17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国务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从生活日用到文物藏品——民俗器物博物馆化的话语表征与意指实践被引量:6
- 2014年
- 民俗器物从"生活日用品"到"民俗文物"的角色变化,依附于"民俗"这一观念的产生和发展。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民俗器物先后经历了标本化、工美化、文物化以及展示上的模式化、情境化等发展路径。无论是学术性的搜集,艺术性的拣选,还是文化遗产的认定,民俗器物被镶嵌到不同时期(国家)公共文化的结构里,体现了对传统日常生活差异性的文化转译。说到底,并不是民物与相应的日常生活关联的直接意指经常发生变化,而是对待"民俗"的社会观念发生了变化,才导致民俗器物以不同的方式得到"阅读"。从这个角度看,民俗文物的诠释和展示,不是简单的习俗史意义上的知识重建,而是博物馆关于日常生活的文化生产。
- 关昕
- 关键词:文化生产
- 国家治理视域下的传统节日发展被引量:3
- 2016年
- 国家权力的介入和规划是当代传统节日发展的重要表征。关注传统节俗内涵与主流价值观的融合,加强道德化的诠释,凸显社会公共性和民族主义的理念,是政府主导型节日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政府的节日治理透过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并部分通过局部的运动式动员,促成了传统节日文化在地方社会的再生产。这种"自上而下"的运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各地节俗内容的同质化。在节日活动的组织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有机团结"。
- 关昕
- 关键词:传统节日道德化
- “文化空间: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公共性”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55
- 2007年
- 2007年2月9日-11日,第三届东岳论坛“文化空间:节日与社会生活的公共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民俗学会和北京民俗博物馆主办。来自中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30余位民俗学者应邀与会。
- 关昕
- 关键词:社会生活文化空间公共性节日民俗博物馆
- 北京兔儿爷文化探源被引量:7
- 2011年
- 兔儿爷是老北京中秋节代表性的节俗用品,它渊源于古老的月亮崇拜。明清以来,月宫玉兔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在祭月仪式中形成了独立的形象,并逐渐丰富。兔儿爷兼具神圣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游乐的功能于一体。如今兔儿爷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应该被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 关昕
- 关键词:兔儿爷中秋节非物质文化遗产
- 金狮镇谈往
- 2008年
- 前段时间,我在北京城东北四环外的东坝镇做民俗调查。这镇子有个响亮的名头——“金狮镇”,曾是北京东郊有名的集镇。如今,它已随着北京城市空间的扩张而成为都市的边缘角落。初入其地,感觉它和其他的城乡结合部一样,
- 关昕
-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北京城民俗调查
- 民俗文化的地方性表现——以京东高碑店村的节日传统为个案被引量:1
- 2005年
- 在"国家一社会"的对峙框架下,"地方"①在中国社会秩序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为许多中国研究的学者所认可的.本文试图将"地方"与"地方性"这两个对中国民众的社会存在方式具有根本性意义②的概念,贯穿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探讨之中.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节日习俗在各个地方的表现都不可能是均质的,而要发现节日地方性表现的丰富性及其所包含的文化解释,就必须将研究的视角由宏观向微观逐渐转移.这样,村落作为地域性社区的基本空间单位的重要性就凸现了出来.
- 康丽关昕
- 关键词:村民民俗文化
- 民俗文化与制度宗教:庙宇博物馆的双线叙事被引量:4
- 2016年
- 地方庙宇的发展变迁是讨论当代社会公共场域演进的必要议题。当代北京东岳庙的变迁历程展现了"民俗博物馆化"和"制度宗教化"两条演化脉络,再生的博物馆与宗教组织分别在各自的话语体系中译解着传统,对空间进行重构。两条脉络在同一空间里的交流与合作、碰撞与冲突,既映射着社会发展模式的多种路向,也关联着不同的科层治理结构和组织权责,体现了对"国家"的路径依赖。从庙宇的演进历程中,可以提供一个理解中国社会公共空间变迁与重组复杂机制的视角。
- 关昕
- 关键词:博物馆民俗文化
-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保护策略被引量:23
- 2010年
-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综合性的遗产项目,往往是某一地域或群体的标志性文化事象,在具有核心象征的文化空间中进行以群体传承为主的综合性传承。对它的保护也应从其特征出发,从文化整体中切分主干文化环节,确定关键传承人,并注意将保护主体文化示范引导与民众自发传承相结合。
- 关昕
- 关键词:文化空间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发展新趋向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新的时代思潮,引导着诸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在博物馆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为博物馆扩充了观念与视野,引发了其功能的发展和延伸。本文分剐从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层面进行阐述,分析了博物馆的民俗文物抢救、田野调查、资料数据库的建设、动态民俗事项展示、民俗活动与社教等新趋向。同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论述了博物馆在促进遗产传承中应采取的"层次性"保护措施。
- 关昕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 北京东岳庙研究综述被引量:2
- 2014年
- 北京东岳庙是京城道教和民间信仰的重要场所之一,在地方民俗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代以来,北京东岳庙进入了国内外学者的学术视野。从民国期间的资料整理和社会调查,到改革开放后对北京东岳庙研究的全面展开,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需要进一步深入。
- 关昕